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脊神经前根对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选择性支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神经前根小束对SD大鼠膀胱和勃起功能的选择性支配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10只行逆行神经示踪,30只行电生理研究:分别刺激大鼠排尿及勃起反射中枢所在脊髓节段的脊神经前根神经小束,同时记录膀胱内压、尿道灌注压和阴茎海绵体内压的变化.结果 SD大鼠排尿和勃起功能的低级中枢主要位于L6、S1脊髓节段,电刺激L6、S1脊神经前根某些小束分别引起膀胱内压、尿道灌注压和阴茎海绵体内压的改变.结论 SD大鼠L6、S1脊神经前根小束对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和阴茎海绵体的支配效能不同,通过显微解剖及电刺激可以区别.  相似文献   

2.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Z  Liu CJ  Hu XW  Du MX  Xiao C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15-1318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躯体运动神经能否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及再生神经的电生理性质,探讨新反射弧支配膀胱的可能机制。方法显微吻合大鼠左侧L4L6前根建立控制排尿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电刺激吻合口近端,记录盆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变化,使用特异性神经节受体阻断剂六烃季铵观察节后纤维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的变化,刺激同侧坐骨神经观察的膀胱压力变化;以正常鼠为对照组。结果1.刺激吻合口近端,吻合口远端盆神经、盆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均可记录到诱发电位,并可引起膀胱收缩;2.刺激吻合神经同侧坐骨神经可记录到膀胱压的升高;3.六烃季胺可阻止盆神经节的讯号传导;4.人工反射弧再生的传出神经较对照具有更快的传导速度。结论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吻合后,体神经运动神经轴突可以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并通过盆神经节支配膀胱逼尿肌。  相似文献   

3.
骶神经根对膀胱尿道功能选择性支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骶神经根对膀胱尿道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为临床重建脊髓损伤后的膀销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16只SCI犬进行硬膜外L7-S3神经根电刺激,用三导程测压管同时记录膀胱和尿道的压力变化。结果:犬的光神经支配以S2最主要,S1次之;S2单独提供了膀胱压力增高值的45.2%,S1+S2提供了80.7%。尿道的神经支配以S1最主要,S2次之;S1单独提供了尿道压力增高值的43.4%S1+S2提供了76.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失协调的效果。方法:脊髓损伤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失协调患者16例,予以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下尿道外括约肌肉毒毒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结果:治疗前患者残余尿量(PRV)268.60±95.46mL,最大尿道压(MUP)(112.25±30.18)cmH2O,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72.20±20.08)cmH2O,治疗4周后残余尿量、最大尿道压、最大逼尿肌压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42.73±56.50mL,96.12±20.42cmH2O和58.74±16.76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下BTX-A注射能松弛括约肌,减轻尿道外括约肌压力及排尿阻力,从而降低逼尿肌压力,帮助膀胱排空,减少残余尿,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是治疗SCI患者DS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兔膀胱逼尿肌SP能神经分布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正常组、损伤对照组及损伤后电刺激组动物行膀胱尿流动力检测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膀胱逼尿肌内SP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同正常组相比,损伤对照组动物的最大膀胱容量与膀胱顺应性明显下降,膀胱逼尿肌内SP能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加;较损伤对照组、损伤后电刺激组动物的上述尿流动力指标值显著增加,膀胱逼尿肌内SP能神经纤维数量下降.结论: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可部分逆转因脊髓损伤所致的平滑肌SP能神经分布增加,明显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病人进行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时膀胱完全性去传入手术的替代方法。方法 :10条犬经 T1 0 平面截瘫后 ,按 L7~ S3前后根切断程度和组合方式的不同分成 4组 ,观察术中神经根电刺激时膀胱尿道的压力变化和术后膀胱压力容积曲线 (CMG)变化。结果 :保留两侧 S1 前后根完整 ,电刺激同平面 S1 的总根或后根 ,膀胱尿道的压力反应相同 ;切断两侧 S1前根 ,刺激同平面的 S1 后根 ,膀胱尿道的压力反应显著降低 ,仅为前后根完整时的 7%~ 12 %。保留同平面 S1 前后根的完整 ,其 CMG曲线与完全不切断时的对照组相似 ,形成痉挛性膀胱 ;切断 S1 前根 ,其 CMG曲线与切断全部后根的对照组相似 ,形成弛缓性膀胱。结论 :不同平面的骶神经前后根组合切断 ,能获得与完全性后根切断相同的膀胱去神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小束对SD大鼠膀胱和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 g,其中10只电刺激L6和S1后根,观察膀胱内压(intravesical pressure, IVP)和海绵体内压(intracavernous pressure, ICP)的变化以确定膀胱和海绵体的主要神经传导支;另外3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只,A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膀胱逼尿肌的小束,B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阴茎海绵体的小束,观察并记录切断前后IVP和ICP的变化情况。结果:分别电刺激L6和S1后根,IVP变化的差异不显著(P=0.972),ICP变化的差异显著,电刺激L6后根的ICP升高值为(6.88±2.76)cmH2O(1 cmH2O=0.098 kPa),电刺激S1后根的ICP升高值为(13.05±8.41)cmH2O(P<0.01)。分别电刺激S1左右两侧引起IVP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3和0.828)。A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V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VP升高值为(14.37±4.89)cmH2O,切断后的IVP升高值为(3.25±1.29)cmH2O(P<0.001),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B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C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CP升高值为(11.97±4.41)cmH2O,切断后的ICP升高值为(2.68±1.01)cmH2O(P<0.001),而IV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及电刺激可以区别SD大鼠S1后根主要传导膀胱逼尿肌或阴茎海绵体的不同小束,高选择性切断后可以分别改变膀胱内压和海绵体内压,或可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反射性阴茎勃起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胡明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67-1467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的逼尿肌和括约肌等受双侧神经支配,凡是引起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病变都是双侧的。膀胱的神经支配:(1)膀胱的肌肉主要受副交感神经支配。传导通路:骶2~4侧角→节前纤维→前根→脊神经→盆神经→膀胱壁和  相似文献   

9.
尿潴留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排尿功能受到两个神经中枢的控制。比较重要的神经中枢位于骶髓2、3、4,当膀胱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约18cm H2O),膀胱壁的感受器把这种刺激变成神经冲动向心传到骶髓排尿中枢,中枢内的运动神经细胞发出冲动离心传到膀胱壁的逼尿肌,使膀胱产生有力的收缩,促使排尿。另一个神经中枢在大脑,随着人的意志控制膀胱外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当脊髓损伤造成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脊髓麻醉后或肛门手术后反射性排尿障碍、尿道断裂伤等均可引起急性尿潴留。本文着重谈谈术后尿潴留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埋植式电刺激对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储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神经源性大鼠膀胱模型 ,并将其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及对照组 ,前者予埋植式骶神经根电刺激治疗 ,后者予假手术 ,电刺激 1个月后观察尿动力学改变及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 1个月后膀胱储尿能力明显加强 ,膀胱容量由 ( 0 .5 9± 0 .3 4)ml增加至 ( 0 .67± 0 .0 9)ml,顺应性由 ( 2 0 7± 0 3 9)ml/cmH2 O增加至 ( 2 .46± 0 .44 )ml/cmH2 O ,caspase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 0 72± 0 49)vs ( 1.3 0± 0 .10 )ml/cmH2 O]。结论 骶神经根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储尿能力 ,并能延缓逼尿肌细胞的凋亡 ,保存逼尿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丹迪尿流测定仪对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尿流率、充盈性膀胱侧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侧压及肌电图检查。结果:不稳定性膀胱9例(45%),低顺应性膀胱5例(25%),膀胱出口梗阻11例(55%),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7例(35%),其中不稳定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6例,低顺应性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4例,不稳定膀胱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与不稳定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了解这些相关因素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兔模型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实验兔,通过手术方法制作骶上脊髓损伤模型,术前术后尿流动力学比较。首次骶神经根电刺激和刺激1周后再次尿流动力学观察,与刺激前进行对照。结果:20只实验兔中术后死亡3只,余均表现有不同程度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表现为膀胱容量减小;膀胱静息压上升,顺应性下降;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增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最大逼尿肌压和膀胱漏点压上升。刺激一周后测压结果显示膀胱容量明显上升,膀胱顺应性上升,灌注期压力上升平稳,无抑制收缩活动减少,最大逼尿肌压下降,膀胱漏点压下降不明显。骶神经根电刺激过程中同步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结论:单次骶神经根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兔膀胱功能影响不明显,而长期刺激可以明显抑制逼尿肌异常活动,改善储尿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神经原性膀胱在临床工作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为此以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进行了问诊及尿流动态研究以观察脑血管疾病对膀胱机能的影响 .[病例报告 ]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排尿症状问诊 ,对 46例有排尿障碍症状者进行残尿、膀胱内压的测定、外括约肌肌电图以及对其波形的分析 .结果示 ,有排尿症状者占 78% ,其中储尿症状较多 ,有切迫性尿失禁者占 47% .对 11例有排尿症状者进行了尿流动态检测 ,其结果有残尿者 4例 ,残尿量为 5 0~ 10 0mL(平均 73mL) ,膀胱容量缩小 9例、增大 1例、正常 1例 ,逼尿肌过度反射 8例 ,球海绵体肌反射亢进 3例 ,排尿肌外括约肌协调不全 4例 .[讨论 ]脑血管病患者中近 80 %有排尿障碍 ,储尿、排尿两障碍并不少见 ,但以储尿障碍为主 .尿流动态检测结果示排尿障碍者的神经传导障碍主要由中枢神经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4.
Considerable interest has been shown recently i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competent urinary bladder. Two types of bladder stimulation have been attempted in dogs and in humans: (a) stimulation of nervi erigentes and (b) direct stimulation of the detrusor urinae muscle.

After several years of animal experimentation, a vesical stimulator, built on a new electronic principle, was implanted successfully in a paraplegic patient who has a complete post-traumatic lower motor neuron lesion. The stimulator has been working satisfactorily since November 1965.

This stimulator could eventually also be used in purely sensory sacral lesions, in well-selected incomplete lower motor neuron lesions, and in flaccid detrusors of the myogenic typ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up to the time of this report shows only a few encouraging but incomplete results in humans. The techniques and the complexities involved in this probl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提高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9例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采用改良膀胱腹直肌间置手术。手术特点为将腹直肌外侧 1/ 2肌瓣与后鞘交叉缝合 ,使膀胱真正置于腹直肌之间 ,以加强膀胱排尿功能。结果 术后患者排尿情况明显改善 ,并发症少 ,随访 6~ 36个月 ,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膀胱腹直肌间置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49例不同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尿潴留组24例,尿失禁组25例。对其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和静止期尿道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尿潴留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大容量膀胱,逼尿肌无反射,高逼尿肌漏尿点压;而尿失禁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尿动力学分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