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牙下颌角大小与其皮质骨厚度和剩余牙槽骨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无牙下颌角角度的变化 ,探讨其角度与性别、年龄、下颌角骨皮质厚度、剩余牙槽骨高度及无牙颌时间的关系。方法 年轻有牙组 131例 ,女性 6 8例 ,男性 6 3例 (平均年龄 2 7岁 ) ,年长有牙组 97例 ,女性 5 9例 ,男性 38例 (平均年龄 6 5岁 ) ,老年无牙颌组 12 8例 (平均年龄 80岁 ,76岁者 5 8例 ,81岁者 39例 ,86岁 31例 )。 3组共拍摄 35 6张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曲面断层片下颌角角度、无牙下颌角区骨皮质厚度和剩余牙槽骨高度。用调查问卷收集无牙颌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 年轻有牙组和年长有牙组的下颌角大小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组男性下颌角均小于女性下颌角 (P <0 0 5 ,P <0 0 0 1)。老年无牙颌组下颌角为 12 8 4 °± 6 6 °,大于年长有牙组 ( 12 2 8°± 6 6 °) ,二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76岁无牙女性组 ,下颌角的大小与下颌角区骨皮质厚度呈负相关 (P <0 0 1) ;无牙颌男性和女性下颌角大小均与剩余牙槽骨平均高度呈负相关 (P <0 0 1)。无牙下颌角角度与无牙颌时间无关。结论 无牙患者较有牙者下颌角增大以及剩余牙槽骨越低下颌角越大的结果说明 ,自然牙列和全口义齿的咀嚼功能可能对下颌角的角度有显著影响。无牙下颌角的大小与其骨皮质厚度的显著关系提示 ,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71名10~16岁儿童的下颌骨骨密度进行定量CT(QCT)测量,探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每名儿童的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和右侧下颌角分别进行QCT扫描测量,并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 10~12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4.29、89.70、54.31 mg/dL;13~16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63.85、122.47、70.23 mg/dL.结论 男性儿童10~12岁组与13~16岁组下颌骨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但左右两侧下颌角及颏中部骨密度值有较大差异,男女之间骨密度值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龚昕  陈蔚  宫耀  周蕾 《上海口腔医学》2006,15(4):367-369
目的:观察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治疗中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分布及变化。方法:实验组为331例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半年以上的正畸患者,其中男101例,女230例,年龄12~15岁,均居住城市,无开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另以12~15岁初中生3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6例,女179例,无正畸治疗史;检查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的PLI、GI和SBI值,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畸患者的PLI、GI和SB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男性的PLI值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正畸患者中,PLI值无性别间差异(P>0.05),但男性的GI和SBI值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下切牙的PLI、GI值显著高于上切牙(P<0.01),女性上、下切牙的PLI、GI和SBI值均无差异(P>0.05),说明戴固定矫治器使口腔卫生难以实施,在矫治期间男性的口腔卫生情况较女性差,而下切牙的卫生情况较上切牙差。结论:为维护牙周健康,对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十分重要,特别需注意对下切牙菌斑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性别与年龄:969例裂纹舌患者中,男性553例(57.07%),女性416例(42.93%),男性稍多于女性。但是在年龄组中差别较大,最大为78岁。最小5(1/2)岁,以5~15岁发病最多,共279例,其次是46~55岁,共209例,其他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表1。裂纹舌的沟纹形状,数目和深度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大小与病情的轻重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正常人群中的唾液钠、钾离子浓度及其比值 ,以及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用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测定法对 12 1例正常人的唾液进行钠、钾离子检测。结果 唾液流率 4 1岁以后显著低于 4 0岁以前 (P <0 .0 1)。 5 1岁以后与 5 0岁以前比较 ,钾离子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5 ) ,pH值显著下降 (P <0 .0 1)。钠离子浓度随年龄增长略有上升 ,但统计学处理无意义。钠钾离子比值 5 1岁后略有下降 ,但统计学处理无意义。性别比较上统计学无意义 ,但是 31岁后钾离子浓度男性偏高 ,pH值则男性偏低 ;4 1岁后钠离子浓度及钠钾离子比值女性偏高。结论 受试者的年龄显著影响唾液流率、钾离子浓度及 pH值。唾液钠、钾离子的检测可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中。  相似文献   

6.
儿童下颌骨骨密度的定量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71名10~16岁儿童的下颌骨骨密度进行定量CT(QCT)测量,探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每名儿童的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和右侧下颌角分别进行QCT扫描测量,并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10~12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4.29、89.70、54.31 mg/dL;13~16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63.85、122.47、70.23 mg/dL。结论男性儿童10~12岁组与13~16岁组下颌骨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但左右两侧下颌角及颏中部骨密度值有较大差异,男女之间骨密度值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青少年原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者颌面部形态和咬合特点.方法 选取100例JIA患者,男性35例,女性65例,年龄1.7 ~19.4岁,研究患者面部形态、功能及咬合特点;以其中32例患者为JIA患者组.对照组为正畸患者组,男性12例,女性20例.两组均接受临床检查、曲面体层X线、头颅侧位X线检查.结果 JIA患者前牙开验发生率为19%( 6/32),显著高于对照组(3%,1/32) (P <0.05);JIA患者组下颌平面角为36.8°,SNA角83.0°,比对照组明显增大(P<0.001),中切牙交角(121.5°)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JIA患者组Ⅱ类1分类错(牙合)SNA角(83.0°,P<0.001)、SNB角(78.5°,P<0.05)和前下面高(61 mm,P<0.05)显著大于对照组Ⅱ类1分类错(牙合).结论 虽然JIA患者与对照组的咬合特点较相似,但JIA患者髁突受损和前牙开(牙合)发生率较高、SNA以及下前面高值更异常.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自1986年开始,应用外科正畸技术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19~38岁。骨折部位及类型:上颌骨骨折5例,其中Le fort Ⅰ型骨折(合并正中骨折)3例,Lefort Ⅲ型骨折(合并鼻、颧骨骨折)1例,单侧体部骨折1例。下颌骨骨折12例,其中单侧体部骨折4例,双侧体(角)部骨折2例,双侧升枝+颏正中骨折1例,单(双)侧髁颈+颏正中骨折5例。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 本组16例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34岁,以青少年多见。其中1~10岁4例,11~20岁9例,21岁~30岁1例,31~34岁2例。男性12例,女性4例。病程在三月以上的6例,半年以上7例,一年以上3例。 本组病变均发生在单侧下颌角区。右侧9例,左侧7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的,反复发作的下颌骨病变区的明显肿胀,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下颌智齿萌出期或阻生而引起的一种冠周软组织炎症。临床常规采用局部清洗上药治疗 ,近年来 ,我们采用直流电碘离子 (I )透入疗法 ,取得一定效果。1 临床一般资料1.1 材料采用张家港市兆丰医疗仪器厂生产的K2 - 1型口腔治疗仪 ,工作输出电流 0~ 5 0mA ,药物为本院制剂室配制的 4 0 %碘化钾溶液。1.2 病例选择根据病史体征无合并症的患者 32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 14例。年龄为 18~ 34岁 ,治疗组 2 0例(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 ;对照组 12例 (男性 6例 ,女性 6例 )。门诊随访观察疗效。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单用…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部损伤中发生率较高,现将我科1983~1990中225例下颌骨骨折的住院病例作一介绍分析。 1 —般资料 1.1 225例骨折患者中,男性204例,女性21例,男性为女性的9.71倍。年龄以青中年占多数,21~49岁共150例(66.6%),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5岁。 骨折线部位:22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中共有骨折线276处,以前联合(颏部)占多数(共110处),其次为体部71处,下颔角部58处,髁突颈19处,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占据面下 1 /3部及两侧面中 1 /3的一部份 ,面积大 ,位置突出 ,骨折发生率高。我科自 1 995年来 ,共收住 8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 ,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性别和年龄 :本组患者共 83例 ,其中男性63例 ,占 75.90 % ,女性 2 0例 ,占 2 4 .1 0 % ,年龄最大者 67岁 ,最小者 3岁 (见表 1 )。表 1  8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年龄年龄 (岁 )~ 10~ 2 0~ 30~ 40~ 5 0~ 6 0 >6 0病例数 5 12 32 2 3 6 41(% ) (6 .0 2 ) (14.46 ) (38.2 5 ) (2 7.71) (7.2 3) (4 .82 ) (5 .2 0 )   (2 )致伤原因 :83例下颌骨骨折中 ,交通事故伤 …  相似文献   

13.
一、材料与方法(一 )材料 :选取 1992~ 1999年至我科就诊的错畸形病例的石膏模型 191付 ,要求为恒牙、牙数完整 ,牙冠清晰。年龄 12~ 35岁 ,平均 18 5岁 ,男 6 5付 ,女 12 6付 ,AngleⅠ类 6 5付 ,AngleⅡ类 6 8付 ,AngleⅢ类 5 8付。(二 )方法 :使用精确度为 0 0 5mm的游标卡尺、分规、直尺测量第一恒磨牙之间上下各 12个恒牙的牙冠宽度 ,获取上颌侧切牙冠宽平均值 ,前牙Bolton比率值 ,全牙Bolton比率值、上下颌牙量不调量 ,并对各值作统计学分析。二、结  果(一 )错畸形患者男性与女性的前、全牙…  相似文献   

14.
颌骨骨肉瘤     
作者对998例骨肉瘤中66例颌骨骨肉瘤的临床、放射、病理及随访资料作了回顾研究。其中男性42例(64%);女性24例(36%)。发病年龄最小12岁,最大79岁,(平均34.2岁)。上颌34例(51%),大多发生在牙槽嵴和上颌窦区;下颌32例(49%),大多发生在下颌体部。其它还可见于联合部、下颌支、下颌角及颞下颌关节处。7例有因其他病变曾有放疗史。大多数患者有颌骨区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正常不同年龄、性别的咀嚼效能;正常与错不同年龄、性别咀嚼效能的差异。方法:重量法分别测算出121例11~16岁及21~25岁正常牙合与错牙合咀嚼值。121例中48例正常牙合,73例包括上颌前突、前牙反、拥挤在内的错。用SPSS10.0统计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2样本资料的均数比较,即成组t检验)对有关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21~25岁男女正常平均咀嚼值之间,男性咀嚼值远远高于女性的咀嚼值,P=0.000,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咀嚼值的差异在男性表现明显:21~25岁男性正常的平均咀嚼值明显高于11~16岁男性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11~16岁男性中前牙反的平均咀嚼值低于正常的平均咀嚼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21~25岁女性中上颌前突的平均咀嚼值比正常的平均咀嚼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21~25岁女性中前牙拥挤的平均咀嚼值比正常的平均咀嚼值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年男性咀嚼效能远远高于女性的咀嚼效能;青年男性正常咀嚼效能明显高于青少年男性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青少年男性前牙反的咀嚼效能低于青少年男性正常的咀嚼效能;青年女性中上颌前突和拥挤的咀嚼效能高于正常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6.
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通过对 68例上颌埋伏阻生牙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其埋伏牙位、病因及矫治方法 ,掌握临床特点 ,提高防治水平。1 临床资料   (1 )性别与年龄  68例患者男性 2 8人 ,女性40人 ,女性多于男性。年龄 8~ 1 5岁 60例 ,1 6~ 2 4岁 8例。   (2 )埋伏牙位 上中切牙 35例 ,其中 1——|1 5例 ,|——12 0例。尖牙 1 5例 ,第一双尖牙 4例 ,第二双尖牙 6例。 2颗牙同时埋伏 4例 ,3颗牙同时埋伏 4例。(3)埋伏原因 萌出间隙不足 1 4例 ,牙根畸形1 2例 ,牙胚位置不正 8例 ,牙瘤及多生牙 1 2例 ,乳牙滞留 6例。乳牙期外伤 2例 ,牙龈粘膜增厚 4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探讨年轻人群的三叉神经区域感觉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20例,平均(24.4±3.52)岁。在眶下神经分布区域(V2)、下颌神经分布区域(V3)的左右侧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女性的C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2);女性的W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温觉刺激更为敏感(P=0.012);女性的HP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34)。V2比V3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01),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V3左右两侧的QST各项指数均无差异。结论:温度和机械的定量感觉测试可作为评价三叉神经区域感觉功能状况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对500名年满20岁以上成年人就诊患者,作口腔粘膜白斑发病情况的调查。受检500成年人中男性301人,女性199人,男:女=1.5:1。在所受检的500成年人中,发现口腔粘膜白色损害的130人,罹患率占26%,其中男性罹患率39.2%(118/301),女性罹患率6.0%(12/199)。在口腔粘膜白色损害中,白斑5人(均为绉纸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美貌人群性别差异带来的面部软组织侧貌角度特点.方法 选取2019年入围"全球最美"和"全球最帅"的亚太区22例明星(男12例,女10例),采用Corel draw测量软件对其侧貌照片进行测量,用SPSS 20.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颏颈角、鼻颏角男性大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颏唇沟角、鼻额角女性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健康人下颌骨与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国北方健康志愿者221名,分别将不同性别的志愿者按年龄分为6组,即≥20岁(男21人、女23人)、≥30岁(男20人、女21人)、≥40岁(男21人、女22人)、≥50岁(男20人、女21人)、≥60岁(男16人、女15人)、≥170岁(男11人、女10人).从每人下颌骨颏部及双侧下颌角各选10个感兴趣区,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值,同时测量腰椎(L2-L4);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人群的下颌骨颏部的骨密度值为(1.310 9±0.035 5)g/cm2,左下颌角的骨密度值(1.048 9±0.013 7)g/cm2,右下颌角的骨密度值(1.054 7±0.014 1)g/cm2,腰椎(L2-L4)的骨密度值(1.1211±0.0172)g/cm2.男女之间下颌角、腰椎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左)=2.017 5,t(右)=2.446 9,P<0.05).50岁以后下颌角、腰椎的骨密度明显减低.结论 下颌骨与腰椎的骨密度密切相关,下颌骨可以作为测量全身骨密度的一个敏感部位进行骨质疏松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