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某些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手术中难度最大的,护理较复杂的手术之一.背驮式肝移植不需要体外静脉转流,简化手术操作步骤.保留受体下腔静脉的原位肝移植。即在切除受体的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腔静脉.将供肝肝上腔静脉与受体肝静脉共干进行吻合,供肝肝下腔静脉进行结扎。术中无需静脉转流.避免了静脉转流引起的并发症和不必需购置价格昂贵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成功的经验。方法 从 1996年 6月 2 6日开始施行首例肝移植至 2 0 0 4年 6月为 19例患终末期肝病的受者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2 0次。 19例受者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例 ,硬化性胆管炎 1例 ,肝炎后肝硬化 6例 ,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 9例 (<5cm 4例 ,晚期肝癌 2例 ) ,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 2例 (其中 1例施行了肝肾联合移植 ,另 1例先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因慢性排斥反应 ,3个月后施行肝肾联合移植 )。 16例 17次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右肝中肝左静脉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 ,3例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中肝左静脉、下腔静脉前壁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在胆道重建时 ,11例 12次为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T管引流 ,8例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无T管引流。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存活 14例 ,4年 6个月 1例 ,1~ 3年以上 7例 ,6个月以上 3例 ,3例不足两个月 ,出院的患者都恢复工作。死亡 5例中第 1例术后 4 9天死于霉菌性败血症 ,2例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施行肝肾联合移植分别于术后 31天和 3个月死于移植肾无功能。 2例晚期肝癌于术后 3个月和 5个月死于肝癌复发。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术可以作为一个常规术式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驮式肝移植的沿革及国际上背驮式肝移植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国际上背驮式肝移植发展现状 1999年,Annal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来自匹兹堡大学的一篇论文: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其作者为Tzskis,Todo和Starzl,这篇论文标志着背驮式肝移植作为一种新型的肝移植技术正式诞生.这篇文章提出了Piggyback的术语,并阐述了背驮肝移植的根本特征:保留供肝肝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肝移植.其技术要求为肝流出道的重建需选择受体肝静脉主干或肝静脉的右支及左、中共干,将供肝下腔静脉与肝静脉吻合.而再次肝移植时第一个供体的肝静脉可保留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历时11小时30分,手术获得成功,供肝热缺血时间3分12秒,冷缺血时间9小时10分,受者无肝期2小时12分,术中对质地坚硬且体积巨大的肝脏仍采用左,右翻转法顺利处理第三肝门,肝静脉重建采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术中在无体外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合文献对手术操作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犬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动物模型.方法选择40只本地杂交犬,体质量10~17 kg,供体质量小于受体3~5 kg,共实施改良PBOLT 20例次.供体手术依次游离肝脏、冷灌注、切肝、修肝和4℃Euro-Collins保存.受体手术切除门静脉左支供血的肝叶,以供肝肝上腔静脉与受体肝左静脉端端吻合,供肝门静脉主干与受体门静脉左支端端吻合,端端吻合肝动脉,胆道置管外引流,最后结扎门静脉右支,切除剩余的肝叶.结果20例肝移植术后全部苏醒,存活时间48 h以上4例、24 h以上6例、24 h内死亡10例.手术无肝期0 min,失血(190±55)ml,输血(300±1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胃肠淤血发生.结论改良犬PBOLT模型术中无需转流或分流,血流动力学稳定,胃肠道无淤血,肾功能保护好,可用于临床前技术训练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某些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手术中难度最大的 ,护理较复杂的手术之一[1] ,背驮式肝移植不需要体外静脉转流 ,简化手术操作步骤[2 ] ,保留受体下腔静脉的原位肝移植。即在切除受体的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腔静脉 ,将供肝肝上腔静脉与受体肝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在同种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启发  陈实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1):871-872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在同种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叶启发陈实周平陈知水夏穗生薛德麟裘法祖我院于1995年10月为一例Wilson病终末期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同种原位肝移植,迄今已成活1年9个月,其肝功能正常,生活质量良好。手术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  相似文献   

8.
对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了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术,历时11h30min,手术获得成功。病肝的切除采用“左右翻转法”,肝静脉重建采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其有宜在30℃~45℃。术中在无体外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61天因胸、腹多死于呼吸衰竭。认为背驮式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但对罗晚期肝癌就慎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中末期慢性和急性肝衰的有效治疗手段。肝移植不像其它器官移植,较少发生慢性排斥反应。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免疫治疗方法的发展,肝移植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提高。我院自2004年以来,为3例肝病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现在病人身体状况良好,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现将3例肝移植手术的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一位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终末期病人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肝移植常规术式。但是对手术前一般情况差或者估计无肝期时间长的病人,采用背驮式手术时应加作门静脉—腋静脉(成人颈静脉)转流。作者提出了改良Starzl介绍的吻合肝动脉的生长因素法(GrowthFactor),不但适用于小动脉的吻合,也适用于静脉吻合,可以避免或减少吻合血管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在胆管重建时强调保证胆管血供的重要性并且放弃了胆总管的T管引流法,改用经胆囊管插管引流,可以减少胆总管的损伤和术后胆管狭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住肘移植(PBOLT)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凝血等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分析。方法:56例肝炳晚期行PBOLT的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酸碱电解质、血糖及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无肝期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和心率(HR)增快,新肝期5min体循环阻力(SVR)和MAP下降,而HR进一步增快,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无肝期及新肝期出现明疑的低钙血症,新肿再灌注后救糖持续升高,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最著(P〈0.05)。结论:PBOLT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仍会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血糖的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相应的麻醉处理。方法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14例,ASAⅡ~Ⅴ级,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前凝血功能障碍者则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静脉给予眯唑安定、芬太尼、依托眯酯及阿曲库铵诱导,术中异氟醚吸入及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及硬胰外输注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分别监测术前(T0)、无肝前期(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即刻(T3)及新肝期30min(T4)5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观察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治疗。结果 T2的HR与T0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T3时点则明显降低;T2、T3时点MAP与T0时点相比则有显著降低,尤以T3最为显著(P〈0.01)。T2和T3的CVP、PAP及PCWP与T0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从T0至T3时点血小板计数(PLT)呈现进行性减少,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则有进行延长的趋势(P〈0.01),直至T4时点又分别出现PLT回升而PT、APTT及TT则又缩短的趋势。T3的血钾和T0相比有明显的增高,而T3的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T3时点的PH值和BE值与T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 及时、积极、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是维持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以及改善其凝血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20例门脉高压症终末期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并记录手术开始后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及新肝期3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30 min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无肝期MPAP、PCWP、CVP均低于手术开始后30 min(P〈0.05),但SVI、CI减少不明显,无肝期血液动力学基本平稳;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MPAP、PCWP、CVP升高(P〈0.01),CI降低,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增高(P〈0.05).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应加强此术式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腔静脉成形术在背驮式肝移植(POL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lO月~2004年1月开展45例应用腔静脉成形术的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和本中心过去8年间进行的l1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及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比较。结果:腔静脉成形术应用于POLT,避免了流出道梗阻的发生,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腔静脉成形术为一种有益、可行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内蒙古首例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经验。方法:受体男性,54岁,体重58kg,身高175cm,B型血,病肝重1200g,因原发性肝癌行肝左叶切除术1次,肝动脉插管化疗(TACE)5次,再次复发。供体男性,26岁,体重65kg,身高170cm,O型血,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患,供肝重1200g,中度脂肪肝。结果:受体术后第1d因肝左动脉分支出血行肝左动脉分支结扎术,术后第1周肝功恢复正常,术后第50d死于肺部感染、肾功衰竭、肝功衰竭。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模型技术的改进.方法采用远交系SD和远交系Wistar大鼠,用二袖套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正式实验60次.结果术中尾静脉建立输液通路,改进了供肝的修剪和受体肝上腔静脉的阻断与吻合方法,修肝平均时间8 min,受体无肝期平均21 min,手术成功率达85%.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做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方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行100例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供体手术时间(30.9±5.0)min,供肝修整时间(10.0±3.0)min,受体手术时间(50.0±5.5)min,无肝期为(23.0±2.5)min。手术成功率为92%(术后存活2 d以上),1周存活率为87%,1个月存活率为84%。结论通过提高手术技巧,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大鼠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模拟建立大鼠40%小肝移植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肝周骨骼化去神经效果解剖,原位灌注和肝切除术建立大鼠原位40%小肝移植动物模型.结果 40%小肝原位部分肝移植1d生存率为90.0%(18/20),2 d生存率为85.5% (17/20),4d生存率为65.0%(13/20),7d生存率为60.0% (12/20).结论 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成功建立小肝移植大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作为供、受者;左侧原位移植,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经改良sleeve技术吻合,下腔静脉-肾静脉通过临时内支架端-端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61次手术,成功率95.1%,总手术时间161±11min,动脉吻合时间11±2min,受体存活4~17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动脉血栓形成、尿瘘和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该技术简单实用,对成功建立肾移植模型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肝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探讨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5例肝移植患者不同时期的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肝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术后2周内,移植肝正常者门静脉PS及肝动脉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P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I 技术对了解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的灌注情况,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