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特点,探讨两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RDS患儿92例,以胎龄<37周的为早产儿组(50例),胎龄≥37周的为足月儿组(42例)。对两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时间、治疗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RDS患儿男婴多于女婴(P<0.05)。早产儿组入院时间、临床诊断时间早于足月儿组,无宫缩剖宫产比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使用机械通气13例,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factant,PS)34例,开始上机时间(7.81±10.21) h;足月儿组使用机械通气20例,使用PS 2例,开始上机时间(27.82±20.12)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肺气漏、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肺出血发生率低于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病因、治疗经过、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足月儿RDS的发生与男婴、感染、糖尿病母亲、择期剖宫产有关,发病时间较晚,易合并气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临床特征的异同,以指导临床医师对 RDS、尤其是对足月儿 RDS 的正确防治。方法:本中心 2008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收治入院日龄 <2 d的 RDS 患儿共 1 133例,按胎龄分为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不同胎龄组再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对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组早产儿 542 例(67.3%),剖宫产 353 例(65.1%),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354 例(65.3%),使用 PS 48 h 内胸片改善 230 例(65.0%),辅助通气持续时间中位数为 76.0 h,并发肺气漏 41 例(7.6%);轻度组足月儿 200 例(61.0%),剖宫产 187 例(93.5%)(与轻度组早产儿相比,下同,χ2=59.352,P=0.000),使用 PS 74 例(37.0%)(χ2=47.979,P=0.000),使用 PS 48 h 内胸片改善 35 例(47.3%)(χ2=8.108,P=0.004),辅助通气持续时间中位数为 90.0 h(Z=-2.261,P=0.024),并发肺气漏 28 例(14.0%)( χ2=7.713,P=0.007)。重度组早产儿 263 例(32.7%),剖宫产 173 例(65.8%),使用 PS 193 例(73.4%),并发肺气漏 13 例(4.9%);重度组足月儿 128 例(39.0%)(与重度组早产儿相比,下同, χ2=4.163,P=0.041),剖宫产 122 例(95.3%)(χ2=40.538,P=0.000),使用 PS 77 例(60.0%)(χ2=7.050,P=0.008),并发肺气漏 19 例(14.8%)( χ2=11.231,P=0.001)。结论:(1)足月儿与早产儿 RDS 在发病的高危因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诊疗过程中需考虑胎龄因素的影响。(2)与早产儿 RDS 相比,足月儿 RDS 病情更重,易并发肺气漏,故更需重视对足月儿 RDS 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结合胸片,RDS有2~3级改变,需要机械通气的26例早产儿和34例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对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1)足月儿:胃液泡沫震荡试验大部分(+)或(++),生后15.2±3.1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呻吟,机械通气时间为84.2±13.2h。(2)早产儿:胃液泡沫震荡试验大部分(-)或(+/-),生后6.9±2.5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呻吟,机械通气时间为62.2±14.8h。高危因素依次为:足月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剖宫产,低体重,胎膜早破,母亲糖尿病。早产儿:早产,低体重,窒息,剖宫产,吸入性肺炎,胎膜早破。结论足月儿出现RDS症状的时间比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要长,窒息,吸入,剖宫产,低体重均为高危因素,足月儿RDS病因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能力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4.
高明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74-1075,1078
目的了解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32例胎龄≥34周的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为研究对象,即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同期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RDS 36例为对照组,即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发生RDS的病因不同:早产儿以早产为主要病因,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以选择性剖宫产、围生期窒息、胎粪吸入等为主要原因。②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发生RDS应用呼吸机时间较晚,应用常规剂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24 h后氧和指数(OI)较早产儿高(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足月儿RDS病因以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和围生期窒息为主,开始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时间晚,且应用外源性PS效果不如早产儿好。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易并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漏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蒋晓梅  苏晓谦 《广西医学》2011,33(9):1160-1162
目的 比较不同胎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将53例NRDS按胎龄不同分为早产儿组(Ⅰ组)和(近)足月儿为(Ⅱ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胸片X线表现、分娩方式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例数明显多于Ⅱ组(P<0....  相似文献   

6.
张瑾瑜 《吉林医学》2012,33(22):4782-4783
目的:通过对足月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找出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新生儿科诊断RDS的足月儿为临床观察对象组,对比同一时期住院未合并RDS的足月儿;对两组足月儿的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宫内窘迫、窒息、脐带缠绕、产妇糖尿病、多胎等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对比中胎龄、产妇糖尿病、多胎脐带缠绕颈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 698±403)g]的体重低于对照组[(2 997±426)g],观察组出生男婴比例和剖宫产率(69.3%和97.01%)高于对照组(53.9%和68.6%),观察宫内窘迫率(17.9%)低于对照组(3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体重、剖宫产、男婴、窒息、宫内窘迫、产妇糖尿病多胎与足月儿的发生相关性(P<0.05)。结论:剖宫产、男婴、窒息、产妇糖尿病是足月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出体重、宫内窘迫、多胎是足月儿RDS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探讨近年来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发病机理.方法: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结合胸片,RDS有2~3级改变,需要机械通气的30例早产儿和30例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足月儿胃液泡沫震荡实验大部分 或 ,在生后16.2±3.1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要88.3±15.4h.早产儿胃液泡沫震荡实验大部分-或 /-,在生后7.9±2.9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要73.2±14.8h.结论:足月儿出现RDS症状的时间比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要长,足月儿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能力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8.
付敏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48-49
目的探究近足月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以及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近足月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宫内窘迫、窒息等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产前应用激素,并在产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近足月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评估以上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和积极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之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母体高危因素差异。方法选择33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184例)和足月儿组(155例),回顾性分析其母体高危因素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患儿居多,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多胎妊娠在晚期早产儿组比例较高,而羊水混浊在足月儿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在孕母年龄、孕母糖尿病、脐带因素、剖宫产概率、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之间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对有新生儿呼吸窘迫征高危因素的孕妇和胎儿进行全方位评估,针对其对应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或提早干预,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体重≤1500g的同条件早产儿51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研究,预防组22例,出生后2h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29例,未应用固尔苏。结果预防组发生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降低NRDS的发病率、减轻病情,减少辅助通气的应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1例早产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7.5mg/kg,静脉注射,次/6 h,连用7 d.结果治疗组患儿NRDS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15%与40%),呼吸窘迫消失的时间〔(77.6±9.1)h与(83.3±10.5)h〕、氧疗时间〔(69.2±7.6)h与(74.2±8.9)h〕及住院时间〔(12.5±2.9)d与(14.7±3.4)d〕明显较对照组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对预防和治疗NRDS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2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综合基础治疗及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kg.d)分4次静脉给药,比较两组在治疗后48h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变化,(PaO2、PaCO2及Pa02/FiO2).结果治疗组21例经治疗48h后,呼吸困难和呻吟明显减轻或消失,血PaO:升高,PaCO:降低,氧和参数明显增加.两组疗效及血气,氧和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有较好疗效,可以减少病死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亲产前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在生后12h内应用盐酸氨溴索片(商品名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早产儿120例,按区组随机分为沐舒坦应用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1)沐舒坦组RDS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沐舒坦组RDS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有显著差异(P<0.05);(3)沐舒坦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及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产前母亲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生后立即静脉给沐舒坦可以降低早产儿RDS的发病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固尔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控制感染、控制补液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NRDS患儿气管内注入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血气和X线胸片。结果11例患儿中9例呼吸窘迫症状明显减轻,应用PS后1 h PaO2明显升高,有8例(72.7%)两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2例轻度改善,1例4级白肺无改善。结论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足量应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缩短病程,降低NR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联合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敏毓 《黑龙江医学》2005,29(12):923-925
目的评价产前应用激素(地塞米松)和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制剂(PS)的联合措施,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3-01~2005-0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分成联合预防组55例,单独预防组65例。联合预防组:产前用地塞米松且产后30 min内预防性应用PS。单独预防组:产前仅用地塞米松或产后仅应用PS的早产儿。两组比较,观察指标:(1)NRDS发病率;(2)CPAP通气率或机械通气率;(3)并发症发生率;(4)死亡率。结果联合预防组与单独预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预防组比单独预防组能明显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转归,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彭海阳 《河北医学》2006,12(5):454-456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 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的诊断、治疗、预后作出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积极抗休克、抗感染、高营养、高能量、早期切痂植皮、早期气管切开加高频通气等综合处理。结果:吸入性损伤加上顽固性休克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结论:早期对吸入性损伤的处理、早期纠正低氧血症以及预防休克是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影响机械辅助通气的方式。方法 96例NRDS患儿,根据是否应用PS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所需无创辅助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类型及应用PS前后的血气指标、气体交换指标、呼吸机参数、用氧治疗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4 h,治疗组在血浆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氧浓度(FiO2)、PaO2/肺泡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的改善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气道压(MAP)、吸气峰压(PIP)、FiO2的呼吸机参数调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氧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辅助通气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nCPAP治疗时间、存活者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VALI发生率、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