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老年AML患者(≥60岁)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剂量将患者分为A(亚标准剂量)、B(减量化疗)及C(支持化疗)3组,并对3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评价患者A组45例,B组9例,C组9例。A组CR率高于B组(P<0.05),分别为53.3%和44.4%;平均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分别为258、195d。但白细胞化疗后最低值A组要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0.8×109/L,4.5×109/L),骨髓抑制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19,13d),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97.8%,77.8%)。C组患者平均生存期231d,生存期与其他2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老年AML对化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治疗方案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为主,因其有独特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而以往采取常规剂量化疗,因其对化疗耐受性差,完全缓解率(CR)低,CR持续时间短,化疗后骨髓受抑时间长,疗效差,是目前白血病治疗的难点。为提高其缓解率,延长无病生存期(DFS),我们对23例老年AML进行了剂量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30例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 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 ,分析保守支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FAB分型确诊的 30例 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可行性治疗方案。结果 :确诊时 ,13例 (43.3% )ECOGPS评分 >2分〔1〕;10例 (33.3% )有MDS病史 ;2 4例 (80 .0 % )有并发症 ;9例 (30 .0 % )LDH≥ 4 0 0U/L ;13例 (43.3% )血清白蛋白≤ 32g/L ;预后不良核型 11例 (36 .7% ) ;CD34+ 、CD7+ 或CD14 + 者共 12例 (40 .0 % )。 12例 (40 .0 % )仅接受支持治疗 ,18例 (6 0 .0 % )给予支持治疗同时辅以小剂量化疗及GM/G CSF治疗。中位数生存期 (OS)为 13周 (2~ 6 0周 ) ,5例 (16 .7% )OS≥ 6个月 ,3例 (10 .0 % )OS≥ 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 >2分 ,血清白蛋白≤ 32g/L ,白细胞≥ 5 0× 10 9/L和预后不良核型为OS的负面影响因素。结论 :8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小剂量化疗 ,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1997年~2008年收治的67例老年AML患者,就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完全缓解(CR)率为29.9%,获CR的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年龄(>70岁)、体能状况评分差(ECOG 2~4)、继发性AML、有并发症、初治时的白细胞数高(>5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高(>50%)、非标准化疗方案及白细胞CD34阳性取得相对较短的生存期(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并发症、体能状况(PS)、初治时的白细胞数及化疗方案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CR率低,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初治老年(年龄≥60岁)AML患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接受以阿糖胞苷(Ara-C)为基础的诱导缓解化疗方案,其中标准剂量Ara-C方案组21例,小剂量Ara-C方案组24例;姑息治疗组为20例。比较化疗和姑息治疗患者的疗效,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标准剂量Ara-C方案组完全缓解(CR)率为52.4%(11/21),小剂量Ara-C方案组CR率为41.7%(10/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OS)率分别为33.3%(7/21)和25%(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38.1%(8/21)和29.2%(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姑息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27个月和3个月(P0.05),两组总OS率分别为28.9%(13/45)和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早期死亡率8.9%(4/45),姑息治疗组早期死亡率20%(4/20),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00.0×10~9/L(RR:2.873,95%CI:1.383~5.968)、ECOG评分≥3分(RR:2.066,95%CI:1.051~4.059)、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RR:2.465,95%CI:1.355~4.485)、是否接受诱导缓解化疗(RR:0.329,95%CI:0.157~0.689)是老年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100×10~9/L(OR:10.208,95%CI:2.031~51.313)是老年AM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诱导缓解化疗未增加早期死亡率,可延长生存,小剂量Ara-C方案可作为老年及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AML患者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0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和无病生存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60~69岁组和≥70岁组。两组组织学分类、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激素受体、Her-2表达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手术方式、化疗方案、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是否放疗等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有80例,但在无病生存期上有化疗者与无化疗者并无显著差异(P=0.426)。将有化疗者进一步用COX回归多因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Ki-67、激素受体对无病生存期有影响(P均<0.05),激素受体阳性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优于激素受体阴性者(P<0.05)。有75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其中有86.7%的患者接受了术后内分泌治疗,该部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比未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得到明显延长(P=0.000)。结论目前尚无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可循,生理年龄不应该是考虑治疗模式的主要因素,结合耐受情况及不良预后因素做出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态,随访患者预后,并分析其与营养状态的关系,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6例老年AML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患者预后,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以及营养水平。结果206例患者化疗后随访期间死亡127例(61.65%),生存时间分析示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0.3(5~48)个月,倾向性匹配后,死亡组和存活组临床基本资料、治疗方案及近期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死亡组和存活组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所有患者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及上臂肌围(Upper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均降低(P<0.05),且主观整体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0~1分患者数量由61例(29.61%)减少至37例(17.96%),≥9分的患者数量由17例(8.25%)增加至29例(14.08%),化疗前后PG-SGA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化疗后TP、ALB和AMC低于存活组,PG-SGA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L患者化疗后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并可对患者预后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60岁以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6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完全缓解率27.7%,总有效率44.7%,中青年组分别为74.1%和87.9%(P<0.01).老年组早期病死率19.0%,诱导期病死率29.3%,均高于中青年组(3.3%和6.7%,P<0.01).老年组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者占27.4%,中青年组仅10.0%(P<0.05),继发于MDS的AML患者CR率低于无MDS病史者(P<0.05).老年组伴淋系抗原表达者占28.2%,CD34+者占71.8%,均高于中青年组(8.1%和48.6%,P<0.05),其CR率均低于仅有髓系抗原表达者和CD34-者(P<0.05).老年组预后不良核型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45.7%和15.4%,P<0.05).结论 老年AML患者具有多种不良预后因素,总体缓解率低,病死率高,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治疗上更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巨核系发育异常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探讨影响AML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1例进行小巨核酶标染色的初诊AML患者,其中伴巨核系发育异常的43例为观察组,巨核系发育正常的38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治疗前2组的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等以及治疗后2组初次诱导化疗的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2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骨髓细胞形态学上,FAB分型以AML-M2型为主,观察组骨髓原始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43.21±20.64)%vs(57.30±22.49)%,P<0.05]。观察组多基因突变(≥3个基因)的概率更高(37.3%vs 13.3%,P<0.01),核型程度较不复杂,正常核型占比高(54.1%vs 39.4%,P=0.02)。AML标准化疗方案初次诱导1个疗程后,观察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率分别为8%、44%、48%,对照组分别为12.0%、64.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生存期短于对照组(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FAB亚型分布情况、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初治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特点、诱导缓解及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非老年AML患者45例作为对照,观察二者临床特点及疗效的差异。结果老年AML组与非老年AML组FAB亚型分布均以AML-M2a为主。诱导缓解化疗1~2个疗程,老年AML组、非老年AML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32/56)、71.1%(32/45),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ML组、非老年AML组诱导期病死率分别为10.7%(6/56)、6.67%(3/4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原因主要为颅内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结论老年AML患者FAB亚型分布以AML-M2a为主,采取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9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使用地西他滨分为地西他滨组和传统方案组,对比评定疗效。结果地西他滨组和传统方案诱导后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0.0%(6/10)和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9vs13.6个月,P0.05)。80.0%老年AML患者在使用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过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仅30.0%的患者发生了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地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有较高的缓解率,且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胺聚糖(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52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CAG组和对照组,CAG组采用阿糖胞苷(Ara-C)、阿柔比星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G-CSF)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CAG组患者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病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G组总有效率(65.4%)高于对照组(42.3%),CAG组治疗后骨髓恢复时间、平均输注浓缩红细胞数及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超过70岁、继发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血小板(PLT)2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5的患者其CAG方案治疗后的缓解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AG方案治疗组患者缓解率高、骨髓恢复时间短、输血量少、安全性高。影响CAG方案治疗老年AML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病因、WBC水平、PLT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老年白血病的界定尚不十分明确,文献报道50~70岁不等,多数学者将年龄≥60岁定义为老年白血病〔1〕。我国老年白血病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60~69岁为发病高峰。老年AML具有脏器功能差、化疗后造血恢复慢、耐药率高等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其诱导缓解率仅40%左右、持续完全缓解(CR)时间12个月、中位生存期2年〔2-3〕。非清髓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险度分层下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的疗效及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AML患者100例,根据化疗方法不同分为给予标准化疗方案的对照组和按照危险度分层下指定个体化化疗方案的观察组,从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以及完全分子学缓解(CMoR)判断化疗的有效性,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判断不良反应,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判断生存质量。结果 (1)化疗有效性:两组患者CHR、CCyR以及CMoR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发生Ⅲ-Ⅳ度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计数不良反应、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血红蛋白不良反应(6%、10%、8%、1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29.3±4.1、25.1±3.3、26.9±3.2、27.4±3.1、34.3±4.2、33.1±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险度分层下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取得与标准化疗方案相当的缓解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是老年AML理想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联合化疗组30例,接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顺铂25 mg/m2,d1~3;吉西他滨1 000 mg/m2,d1、8;21 ~28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支持治疗组30例,只接受最佳支持治疗.另选取30例40~ 70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联合化疗,方案同联合化疗组.按照RECIST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40%( 12/30),临床获益率为46.7%(14/30),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年生存率为26.7%;支持治疗组有效率为0(0/30),临床获益率为6.7%(2/30),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1年生存率为6.7%;对照组有效率为36.7%(11/30),临床获益率为43.3%(13/30),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1年生存率为30%;联合化疗组与支持治疗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化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并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7%、26.7%和6.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并不影响化疗的疗效和生存期,临床治疗中不应排除7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特点,疗效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2008年2月收住院诊治的AML患者共167例,采用FAB及MICM分型诊断标准确诊。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①我国老年AML以M2(M2a)、M5为主,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比例低,并发慢性疾病较多,具有多种不良的预后因素。②58例接受标准3+7方案诱导化疗的非M3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70.7%,中位总生存(OS)期为6.8(0.6~100.2)个月。41例CR患者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5.2(0.2~99.0)个月。1年DFS概率为41%,1年OS概率为51%。早期死亡率12.9%。③分析细胞生物学特征与疗效的关系,发现前驱血液病史、骨髓病态造血及染色体核型对CR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老年AML以M2(M2a)、M5为主,具有多种不良的预后因素。部分患者可受益于强诱导化疗。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分层标准。方法:收集634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采用U检验及COX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对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国际临床实践指南(2015)、美国西南肿瘤组(SWOG)指南、英国研究理事会(MRC)指南对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根据NCCN指南分为3组: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和预后不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0(95%CI29.0~42.9)个月、10.1(95%CI8.4~12.0)个月,3.9(95%CI 1.8~6.0)个月,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SWOG指南无法将预后未知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进行明确划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MRC指南将11q、7q-异常归入了预后中等组,3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5(95%CI294.3~48.7)个月、8.9(95%CI7.2~10.9)个月,5.8(95%CI 2.9~7.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后中等组中位生存期下降。2年龄≥60岁患者,按照NCCN指南划分3组预后,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且含染色体单体核型和复杂核型患者发病率较60岁患者的发病率高(10.1%∶7.1%,10.1%∶6.2%,P0.05)。结论:NCCN指南可对我国年龄60岁AML患者进行更为准确的危险度分组和预后评估,但对我国年龄60岁AML患者预后划分准确性欠佳,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恶性血液病,其主要特点为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失控及分化受阻[1]。AML好发于老年人,发病年龄主要为65~7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AML的发生可能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体能状态(PS)下降及伴发其他疾病相关。老年AML患者的预后不佳,可能是由于伴有不良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对化疗药物产生抵抗或耐药。虽然40%~60%的老年AML患者在接受强烈化疗的情况下可达完全缓解(CR)[2-3],但总体生存期仍为4~6月[4-6]。在传统治疗观点上,老年AML患者一般采用阿糖胞苷(AraC)及蒽环类的标准诱导方案,或小剂量Ara-C的低强度诱导方案,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爱迪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0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观察组应用爱迪注射液联合L-OHP.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45.7%(32/70),对照组为38.6%(27/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有效率为85.7%(60/70),对照组为60.9%(4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毒副反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仅有3例Ⅲ一Ⅳ级毒副反应,对照组有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爱迪注射液联合L-OHP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可靠.相比 FOLFOX4 方案,其毒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改善,更易为老年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转归及预后。方法 70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25例,70岁以下者25例,应用尿激酶120~150万u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预后良好者21例(84%),死亡4例(16%)。对照组25例,预后良好者22例(88%),死亡3例(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0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仍是溶栓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