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采用全程责任护理,提高急诊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5208例急诊急救患者采用热忱接诊、安全转送、仔细观察、真实记录、认真交班等服务措施.结果共紧急护理护送急症患者5208例;在护送过程中病情变化53例,经急救处理脱险51例,复苏失败2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全程责任护理可以提高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抚宁县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地较少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55例,采用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参照组55例,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8.2%高于参照组87.3%,与参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余蓉生  黄锦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23+130-123,130
自2010年元旦至今,本院设置了“专业化导诊系统”,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运用,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适应了门诊的需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急诊中毒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疗的90例患有带状疱疹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肾功能、生活质量、抢救成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肾功能分值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较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用时、急诊留观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比值较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急诊中毒血液透析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同时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浅谈避免急诊医疗纠纷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科是医院接诊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点场所.也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风险科室之一。为了避免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需要急诊医护工作者用“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理论服务于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取得其理解与支持;而且需要医院从大局出发,稳定急诊队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急诊急救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手术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n=45)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客观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8%(28/45),高于参照组84.4%(19/45)(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临床效果优良,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第一环节尤为重要,通过对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和转运中常出现的医疗纠纷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心梗患者中对全程无缝隙护理方案合理应用的必要性.方法:此次以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心梗接受治疗的患者作对象,随机抽选68例进行对照,其中基础组中33例均接受常规护理,同时研究组中35例则接受全程无缝隙护理,再观察两组护理质量.结果:两组内均无死亡患者,基础组满意度78.79% (26/33),研究组是97.14% (34/35),(P<0.05),且两组焦虑症状评分(SAS)、抑郁症状评分(SDS)对照,(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通过落实全程无缝隙护理方案,除了能防止死亡问题出现外,还能改善机体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同时提升其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一般急救护理的32例患者纳入A组。将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的38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结局,抢救成功患者的抢救用时[会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抢救成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71.88%(23/32)、92.11%(35/38)。B组抢救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抢救成功患者会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亚丁湾护航官兵疾病调查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多批亚丁湾护航官兵常见疾病构成情况与发生规律,为优化护航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卫勤保障效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16年参加亚丁湾护航任务的4批次3 068名护航官兵,依据执行任务先后顺序分别标记为批次A、B、C和D.综合所有护航官兵的护航编队舰艇医务室门急诊记录、医疗情况周报与卫生勤务总结相关数据,对发病人次、昼夜发病率、常见疾病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4批次护航官兵发病人次由护航初期向护航后期逐渐下降;批次C、D护航官兵昼夜发病率低于批次A、B (P<0.05).4批次护航官兵发病人次排名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炎症、外伤、颈腰椎关节疾病、皮肤癣类、牙周炎症;各批次间前4类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4批次护航官兵失眠症状发病人次的构成比相对稳定(P>0.05).结论 护航常态化下,护航官兵昼夜发病率较以往下降;在重点关注常见疾病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提高舰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症状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次排队、多次交费、多处检查和等待就诊,以及等待检查、检验时间过长等症结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该院急诊科。2005年1~3月和2006年同期就诊患者的数据,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各收集100例次(共200例次)就诊患者诊疗过程的相关数据。2005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对照组,2006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重新整合方法,同时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造。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采用急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计费自动化系统、影像及检验数据网络传输共享系统;医师资源和设备资源重新整合,依据峰谷患者流特点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等措施。结果:经过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后,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交费的等待时间和全程诊疗时间比改造前均有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造后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可明显缩短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和交费等方面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全程诊疗时间,并且为患者提供高效、快速、满意的急诊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3.
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荣峰 《中国医院》2003,7(11):14-16
从院前与院内之间急救工作的全方位联系、衔接的各环节出发,阐述充分利用各类急救资源,建立和完善贯穿整个急救急诊服务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规范的“链接”,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并努力倡导社会“大急救”观念。进一步提高急诊水平和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纠纷和事故的现状及特点,为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疆医学会医疗纠纷鉴定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52例医疗纠纷主要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委托鉴定,其中有75%属于医疗事故,以二级医院居多,医院负完全责任的占4.39%,涉及的科室以骨科、普外科和妇产科为主。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强化操作规范、加强医疗纠纷处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普及患者医疗安全卫生知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磊 《中国医院》2010,14(9):47-49
复旦大学的各附属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从加强急诊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改善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减轻患者负担;加强投诉管理,积极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医院信息公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加强精细化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实施临床路径,探索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单病种付费改革等九方面介绍了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做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网络会诊监护系统使用体会,讨论基层医院利用网络医疗服务在肝胆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肝胆急症患者通过网络急会诊78次,持续监护治疗3例;35例患者通过传统途径会诊;8例患者转诊至省级医院。结果网络会诊组专家会诊意见与本院会诊处理意见完全一致的11例,经专家会诊改进本院处理方案的59例,其中3例患者本来认为几乎没有抢救价值的,经会诊及持续监护治疗抢救成功。网络医疗开展前后比较,会诊效率提高,会诊费用下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借助网络医疗技术可提高基层医院对肝胆急症诊治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投诉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急救中心的满意度。方法对云南省急救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0月94次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云南省急救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0月出诊量约16万人次,投诉94次,占O.059%;最常见的投诉原因是患方对服务态度和急救收费不满意,各占22.3%和20.5%。结论医疗投诉不可避免,但通过及时处理,避免医患双方严重冲突,并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期以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湖北省宜昌市某医院结合既往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对可能发生纠纷的高风险病例进行分类,实施重点病例上报管理制度,并在管理方法上不断改进和规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实施重点病例上报管理对于有效提高诊疗环节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游离于重点病例之外仍存在部分高风险病例,需结合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突发医疗意外事件处理流程进行医疗安全管理,做到对医疗安全事故的主动防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立医院骨科医疗纠纷调解现状,并探讨影响医患纠纷调解结果的影响因素,为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医疗服务提出建议。方法:对2007-2017年于北京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登记平台登记的1251例骨科医疗纠纷结果进行调查分析,对患者及诊疗医生的基本资料、纠纷原因、损伤后果、就医方式以及结案时间等与是否达成协议结案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1251例中无协议结案509例;医疗纠纷原因以手术、操作、围手术期处理方面所占比例较大,占70.8%;患者知情同意告知不全面占6.5%;医疗无过错产生的医疗纠纷占19.2%;医院管理不到位产生的医疗纠纷占3.5%;在损伤后果方面,增加患者痛苦和支出的案例占62.4%;患者无损伤案例占24.0%;死亡及致残案例占13.6%。单因素分析中,户口类型、有无职业、付费方式、年龄、纠纷原因、损伤后果、就医方式以及结案时间与是否协议结案有关联(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城镇户口的患者、有工作、年龄、纠纷原因及损伤后果为是否能协议结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关注影响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因素,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医疗纠纷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规范医疗服务和"证据"管理主动应对新规则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针对医疗纠纷诉讼实施新规则以来医方存在不同应对言行的现状,根据新规则的要求,分析了目前的医患关系与医疗纠纷,医疗改革与医疗服务、医方的“证据”意识与工作情况,提出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从思想意识,医患关系,医疗行为规范,证据系统等方面主动应对新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