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消渴病)的内涵、表现、演变规律及治疗方法的学术思想的疏理,结合吕老师临证医话,初步探索和分析了吕仁和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吕仁和教授提出的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思想、"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和治则治法,既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发掘和弘扬,又切合现代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理念,对拓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治思路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辉  沙颖  呼兴华  赵琳  许建秦 《陕西中医》2021,(1):99-102,133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诊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吕仁和教授诊治消渴病患者的相关医案共74例,进行规范化处理,把处理后的医案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析。结果:收集74首处方,涉及中药155味,其中高频(出现频率≥30次)使用药物依次为丹参、牡丹皮、枳壳、赤芍、牛膝、白芍、枳实; 高频(出现频度≥19次)药物组合16组; 用药多为温药、寒药,药味多以苦、辛、甘味药为主; 药物归经惯用归肝、肾、脾、胃经药物; 推演得出核心组合2组、新处方2首。结论:吕仁和教授在诊治消渴病时,用药注重活血化瘀,同时以补益肝肾为主,时时顾护脾胃,擅长使用药对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很早就有糖尿病的记载。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就已指出,消渴病“每发即小便至甜”。但中医诊断之消渴病或消瘅并不全为西医诊断之糖尿病。其中只有出现“三消”(上消、中消、下消)症状的糖尿病才相当于消渴病。一、病因及症状关于中医消渴病或消瘴的病因,有认为与体质有关,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有认为过食膏腴体肥而致病者,如《素问·奇病论篇》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在中医学属消渴病中“下消”(肾消)的范畴。吕仁和教授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即《内经》“消瘅”的临床表现,病因为“五脏皆柔弱”。其病位在肾之“络脉”,病理为“络脉癜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慢性致死性并发症和肾衰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吕仁和论糖尿病从《内经》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吕仁和教授指出早在<黄帝内经>中对其病机,即消渴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基本规律就已经有了明确阐述,也就是对本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作了简要的描述.如<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其主要表现必然是多饮、多尿、多食、大便干燥,强调阴虚热结的病机.又如"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吕仁和教授为了能够更清晰、明确地探讨其病因病机,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糖尿病分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期、消渴病并发症期三期,并以个性和共性原则区分之,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彦彬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学术思想和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迪 《中医研究》2007,20(1):42-4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中医学虽无糖尿病肾病这一病名,但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消渴病所出现的水肿、胀满、尿浊、吐逆、肾消、关格等症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高彦彬教授通过古今文献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病位始终不离肾脏。而这种肾病是继发于消渴病,故中医定名为“消渴病肾病”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消渴与消渴病异同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光明中医》2002,17(3):7-9
消渴一症首见于《内经》 ,历代医家对消渴、消渴病两个相似、相容又不相同的概念 ,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混为一谈。虽然隋·甄立言对此做了明确的论述 ,但至今医家们仍将两者相提并论 ,二者名称相互混称 ,从而影响了消渴病 (即糖尿病 )的现代中医研究和治疗。故此 ,我们应从理论上、临床上将消渴病从“消渴症”中分离出来 ,以便科学的有效的指导中医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经验整理 ,有利于开发临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名医I奋证梢华·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金润泉(1 .1)治疗中风的用药经验···················一王行宽(1 .2)刘景兰救治中风急性期的经验······……王七月(1 .3)高血压病证治纲要·····················……钱远铭(2 .1)张志远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阎兆君(2 .2)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于作盈(2 .3)任继学教授治疗消渴病的经验···……韩宏妮等(3 .9)萦佐桃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萧天剑等(3.10)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分期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晖  吕仁和 《北京中医》2006,25(7):403-405
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作者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关于糖尿病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其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肾、脾(胃)诸脏有关,是在气血阴阳失调基础上,出现心气、心阴、心血、心阳不足和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心脉,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中的有关糖尿病心脏病认识,结合学习当代医家对消渴病心病辨治体会和吕仁和教授的经验,提出了本病的分期辨证方法,即以虚定证型,以实定证候,将消渴病心病分为早晚两期、四型、七候辨治。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和心肌、心内微血管病变。晚期,病理改变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心脏大血管病变。四型为阴虚燥热心神不宁、心气阴虚、心气阳虚、心阴阳两虚,早期以前二型多见,晚期以后三型多见。七候是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湿热内停、热毒侵袭、痰浊中阻、水饮内停、阴寒凝结,早期以前四候多见,晚期七个证候都可见到。临床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预示中医干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吕仁和教授多年从事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倡导遵从《内经》“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即消渴病发病即有气机失调。进而气阴两伤,后期“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吕教授认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刘铜华教授团队归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基地拥有国家级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中医养生学重点实验室1个、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和中医养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基地前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吕仁和教授创立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基地。在学科带头人吕仁和教授的率领下,经过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建设和发展,成为目前学术梯队健全合理,具有专科专病门诊、病房、研究室等,可培养硕士、博士研究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张宁教授继承吕仁和教授思想,以“消渴病痹痿病”为该病中医病名。张教授临床将该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即麻木为主期、中期即疼痛为主期,晚期为肌肉萎缩期。早期主治以益气养阴,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为基础方;中期主治以补益肝肾、疏肝理气止痛,常用方为知柏地黄汤、柴胡疏肝散、一贯煎;晚期主治以健脾补肾、清热除痰利湿,常选知柏地黄汤、四妙丸、桂附理中汤加减。治疗中,活血通络贯穿全程,补血活血并举,养血滋阴同用,并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灵活干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三消”辨证法已远远不足以应对糖尿病不同分型及各个阶段的证候特点,从而众多文献报道糖尿病中医从肾论治、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乃至从五脏论治,或从虚、从瘀、从毒论治等等。笔者也曾一度困惑于其中,不得其要,有幸从师于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吕仁和教授于门诊诊病,而受益匪浅。吕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肾脏病的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4.
谌洁 《北京中医》2004,23(4):207-20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分期,根据WHO标准,1、2、3期为早期,4期为中期,5期为晚期。吕仁和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治疗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用膳经验,临床应用方便,有助提高疗效。兹就吕仁和教授综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分期辨证用膳的部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之范畴 ,《灵枢·五变》中就有“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的记载。隋代的甄立言在其《古今录验方》中给消渴病定义 :“渴而饮水多 ,小便数甜者 ,皆是消渴病也”。现在看来这一定义还是比较准确的。现在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突破传统的三消辨证 ,提出脏腑、阴阳、气血辨证相结合。如祝湛予将糖尿病分为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火旺、阴阳两虚、阴阳两虚火旺、瘀血 7型 ,其对中医临床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医古籍中未明确提出“高血脂”这一名称 ,许多学者将本病归属于“头痛”“眩晕”“胸痹”“心悸”等病症的范…  相似文献   

16.
王艺霖  刘志龙 《新中医》2017,49(7):151-152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刘志龙教授为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南粤最美中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笔者有幸随刘教授学习,兹将刘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1重视病因,详察病机,因地制宜刘教授认为,消渴病的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中医药》2013,(5):I0005-I0006
吕仁和,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著名中医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糖尿病研究室主任,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中医"消渴""痹病"范畴,是消渴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赵继福教授通过对消渴病病变进展的深入研究,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生于消渴病虚损阶段,并根据临床症状与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以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彭万年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万年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一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治疗消渴病的研究近30载,擅长治疗糖尿病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除了由糖尿病肾病引起外,还有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作者通过观察吕仁和教授数百份临床病例及整理吕仁和教授的学术经验,总结出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不同原因不同分期不同阶段选择的不同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法,并认为针对出现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