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UCG)联合心电图(ECG)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AHCM患者作为AHCM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成年人33例为健康对照组,均接受常规12导联ECG检查及UCG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AHCM组LAD、LVPW、A峰、心尖厚度、IVS、E峰、S_(V1)+R_(V5)、S_(V3)+R_(aVL)、12导联总ΣQRS、R_(V2)+S_(V1)、R_(V3)+S_(V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LVDD、LVEF、LVDS、F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G联合ECG检查AHCM患者可有效评估心肌肥厚、左心功能及心脏形态,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AHC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比较两组心电检测异常情况、心肌肥厚情况及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电异常幅度和心肌肥厚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AD、IVS及LVPW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能准确诊断AHCM,并可有效描述患者心肌肥厚程度、准确定位肥厚部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病因构成进行探讨。方法临床早期少有症状,中晚期病人则可有胸痛、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少数心尖区有收缩期杂音。以心电图(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超声心动图(UCG)诊断AHCM。结果20例AHCM均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的关系。有的心前导联ST段压低。Holter ECG示ST段下垂或水平型压低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有特殊价值,均示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达12mm以上。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AHCM诊断准确率,因而大部分患者可在门诊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一个亚型,以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患者常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往往以不典型胸疼和心电图改变就诊,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从形态学及功能上全面评AHCM。本组总结15例AHCM患者的相关资料,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及心脏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对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V3~V5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均表现为V4〉V5〉V3,T波对称性倒置,呈Tv4〉Tv5〉Tv3。超声心动图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8~35mm,平均20.88mm。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及同年龄组20例正常人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对AHCM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AHCM组心尖部明显增厚,平均15±2.3mm.EF、SV、CO、△T、PEP/LVET、V_E、V_A、V_A/V_E、D_C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AHCM组心电图特征是T波深倒,平均8.6±1.2mm,伴有S—T段压低。本研究旨在探讨AHCM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因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梦宇 《当代医学》2014,(24):49-50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 在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0例,测量室间隔心尖段、左室后壁、侧壁心肌的厚度,并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后壁、侧壁及室间隔心尖段心肌明显增厚,厚度16~31cm,1例左室流出道近心尖部梗阻,左室舒张功能减退14例,左房增大13例。其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15例,R波增高〉25mv 17例,出现冠状T波16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快速准确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能够避免单纯根据心电图造成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且呈V4〉V5〉V3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符合上述特征性改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12月来我院诊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实施MRI、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对比三种方法诊断情况.结果 经MRI检查诊断,46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2.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  相似文献   

12.
刘霞 《吉林医学》2013,34(15):2974-2975
目的:探讨心尖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且呈V4>V5>V3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符合上述特征性改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病因构成进行探讨。方法临床早期少有症状,中晚期病人则可有胸痛、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少数心尖区有收缩期杂音。以心电图(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ECG),超声心动图(UCG)诊断AHCM。结果20例AHCM均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的关系。有的心前导联ST段压低。HolterECG示ST段下垂或水平型压低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有特殊价值,均示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达12mm以上。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AHCM诊断准确率,因而大部分患者可在门诊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疑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0例,均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实施检测,以冠状动脉、左心室造影为金标准,对上述技术联合诊断的效能展开评估。结果 冠状动脉、左心室造影检查,阳性48例,占比为60.00%(48/80);阴性32例,占比为40.00%(32/80)。单用心电图检查,阳性42例,占比为52.50%(42/80);阴性38例,占比为47.50%(38/80)。单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41例,占比为51.25%(41/80);阴性39例,占比为48.75%(39/80)。采用心电图技术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48例,占比为60.00%(48/80);阴性32例,占比为40.00%(32/80)。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项技术单用,其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相较两项技术单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UCG)联合心电图(ECG)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均采取UCG、ECG检查,比较两组ECG图像特征与UCG相关指标[心尖部心肌厚度(AT)左房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ECG图像表现为T波明显倒置,R波存在上升现象,T波随ST段下移。观察组AT、LAD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D、LVPWd、IV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G联合ECG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可从T波、R波及心尖部心肌厚度、左房径等不同方面进行有效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文佳  潘丽  张敏 《华夏医学》2009,22(6):1081-108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AH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左心室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超声心动图示.AHCM患者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室壁明显增厚,左房内径(LAD)增大.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月  童步高 《浙江医学》1994,16(6):354-3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4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结果:在47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分别为12例(25.5%)及35例(74.5%)。梗阻性患者中有3例为隐匿性梗阻,非梗阻性患者中6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改变(76.6%)、左心室肥厚(46.8%)及心律失常(38.3%)较为常见,其他还有异常Q波、电轴偏转及T波改变等表现。结论: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过程中,综合分析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可以显著提升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经辅助检查不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网符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柞。现报道我院自1987年以来所见7例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心电图认识。  相似文献   

2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1976年由日本学者首先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病。我国自1984年刘王明报道首例AHCM以来的20多年里不断有这方面报道。本文对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2例A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和认识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更好指导临床诊断,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