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唐毅  龙晓奇  陈拥军  姚勇 《华西医学》2009,24(3):664-66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内镜及病理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经内镜下APC治疗后联合埃索美拉唑20mg2次/日连续3月,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20mg2次/日连续3月,分别于3月、6月、12月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积分和内镜及病理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3、6、12月临床症状积分缓解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从内镜、病理随访的有效率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BE内镜下APC联合抑酸治疗能有效逆转Barrett上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Barrett食管的治疗方法,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关Barrett食管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8~2006)、CBMdisc(1978~2006)及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3期),查找与Barrett食管治疗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等,并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评价。 结果Barrett食管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干预、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可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结论内镜下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多种治疗方法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镜下应用多环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治疗Barrett食管。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在窄波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下确认Barrett食管病变范围,用多环黏膜切除器吸引病灶,套扎橡皮圈后用圈套器电切。3个月复查胃镜,评估疗效。结果134例Barrett食管患者共切除病灶206块。急性并发症出血发生率6.7%(9/134),无一例发生穿孔。术后30d内(迟发性并发症)出血发生率1.5%(2/134),出现食管狭窄症状39.8%(53/133);30d后(远期并发症)主要为食管狭窄,发生率2.3%(3/133)。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病灶完整切除率98.5%(131/133)。结论内镜下MBM术治疗Barrett食管,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病应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和奥美拉唑药物疗法联合治疗及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确诊的100例Barrett食管患者,根据年龄层次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并联合奥美拉唑药物治疗,通过胃镜观察手术效果,对病灶清除不完全的患者日后进行二次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进行4次定期胃镜复检,统计复检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结果分析2组患者复检数据,治疗1年以后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比较,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治疗组使用氩离子凝固术后6例患者有短期胸骨疼痛,在后续药物治疗过程中逐渐消失,对患者健康状况影响不大。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该临床治疗方案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值得更深入长期的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内镜下微波联合抑酸剂加抗反流药治疗Barrett食管26例,并与25例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加抗反流药组进行对照,提示内镜下微波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及活检确诊的Barrett患者12例,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2次/d;治疗组(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结果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rett食管黏膜均见明显缩小。结论抑酸药和消化道动力药联用可以消除Barrett食管症状,可部分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在色素内镜下与组织学的一致性研究,揭示色素内镜在诊断Barrett食管的优越性。方法对125例J艋床诊断为食管病变的患者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常规内镜组在齿状线2cm以上病变处取活检,色素内镜组用2%Lagol's液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发现的病变取活捡,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色素内镜组的敏感性和漏诊率分别为73%、27%,常规内镜组为4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色素内镜在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组织学较常规内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与内镜检查正常者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比较,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Barrett食管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至2008年2月,纳入比较Barrett食管患者和内镜检查正常者及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Hp感染率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统计分析采用RevMan4.2.8,计算比值比OR(95%CI)。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6篇病例对照研究和3篇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Barrett食管患者比内镜检查正常者Hp感染率低[OR0.56,95%CI(0.40,0.79)],与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74,1.00)]。队列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Barrett食管患者与内镜检查正常者及GERD患者相比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77,1.61);OR1.10,95%CI(0.32,3.83)]。cagA阳性Hp感染率较内镜正常者及GERD患者低[OR0.30,95%CI(0.12,0.74);OR0.55,95%CI(0.33,0.94)]。病例对照研究长节段较短节段Barrett食管Hp感染率低[OR0.32,95%CI(0.16,0.66)]。而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长节段较短节段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29,1.48)]。结论Barrett食管患者和GERD患者Hp感染率无差别,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率,特别是cagA阳性Hp菌株感染率较内镜检查正常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113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23例为对照组,未给予治疗;Ⅱ组33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Ⅲ组48例行氩离子凝固术后并口服药物(同Ⅱ组)维持,3个月后复查,若发现有残留Barrett食管,再次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1次。所有患者治疗1年,并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内镜并行病理组织活检,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结果:Ⅰ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Ⅱ组与Ⅲ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Ⅰ组与Ⅱ组Barrett食管未见明显变化。Ⅲ组能使89.6%的Barrett食管达到胃镜下完全消除,1年后复发率为25.6%,至随访结束时,完全缓解Barrett食管占治疗的66.7%。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既可改善Barrett食管的症状,也可消除Barrett食管,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化生。BE含有杯状细胞或特殊肠化生是引发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1-2]。传统治疗BE的方法主要是外科食管切除术联合应用抑酸药物,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开展,内镜下介入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其中氩离子凝固术(APC)是目前公认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发生恶变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30倍~125倍。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型非接触性电凝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特种装置将氩气离子化,电流通过离子化的氩气将使导向的靶组织表面产生高温凝固,已证实该法能使Barrett食管黏膜消除,是有效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新方法。我院在2008年5月-2009年1月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48例,并对其护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H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GERD合并HH的40例患者并作为研究组,另外40例GERD未合并HH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内镜分级、Barrett食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吸烟史、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饮酒史和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食管外症状较多见,内镜下分级仅有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D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rett食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合并HH与年龄、体重、吸烟史、糖尿病有关,且其会使Barrett食管发生率升高,积极防控可改变的因素对该类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胃镜下齿状线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齿状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04年3~6月来我院检查胃镜的255例病人的齿状线的变化情况,分成齿线上移组、齿线正常组、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组,计算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t食管的合并率与检出率。结果:内镜下发现齿状线上移的病人145例,占56.9%,诊断食管裂孔疝21例,检出率为8.2%,与食管钡透的符合率为85.7%。Barrett食管24例,检出率为9.4%。结论:内镜检查过程中应仔细观察齿状线的变化,重视食管裂孔疝与Barrett食管的诊断,减少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14.
526例食管疾病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疾病的种类和内镜下表现。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2月进行内镜诊治的患者526例,5例异物摄入紧急内镜诊治,521例常规内镜诊治,118例患者取粘膜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5例异物摄入患者紧急内镜检查发现食管异物,其中3例顺利取出。521例分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384例(73.00%),食管息肉38例(7.22%),食管裂孔疝28例(5.32%),食管癌22例(4.18%),食管静脉曲张13例(2.47%),食管隆起性病变13例(2.47%),食管静脉瘤12例(2.29%),食管憩室6例(1.15%),Barrett食管5例(0.95%),及食管异物5例(0.95%)。结论:RE在食物道疾病中最常见,息肉次之,内镜检查诊治食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幽门螺杆菌(Up)感染及食管运动功能特点,为老年RE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来经内镜诊断并行食管测压及食管24hpH值监测的老年RE患者56例与同期检出的中青年RE患者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Hp感染及食管运动功能特点。结果老年组反酸、胃灼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轻中度食管炎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食管裂孔疝(HH)合并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伴发Barrett食管(BE)7例(12.5%),中青年组3例(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p阳性率29.6%;中青年组Hp阳性率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体部压力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O.05)。反流〉5min次数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RE患者的典型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人,非典型症状高于中青年人。RE食管黏膜破损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老年RE患者HH的发生率增加,BE发生率较中青年人有增高趋势,Hp感染率与中青年RE患者相近。老年人RE患者抗反流能力减弱、食管酸廓清能力下降明显,可出现更严重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1-04-2006-11行胃镜检查18090例,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1435例,内镜发现并经病理证实Barrett食管(BE)患者5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应用APC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患者,以药物治疗为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镜下表现及组织学表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抑酸治疗BE有效,治愈率高、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中Barrett食管的漏、误诊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9-12内镜检查病例资料,对病理诊断符合Barrett食管而胃镜诊断漏诊或误诊的病例,再次查看内镜图像,对病理诊断及内镜诊断均符合Barrett食管诊断标准而首次胃镜未予诊断的病例确定为漏诊或误诊病例。结果共查阅胃镜检查病例7 000例,共漏、误诊Barrett食管18例,其中10例初次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4例为反流性食管炎,漏诊Barrett食管;4例首次胃镜诊断为病变性质待定。18例胃镜分型为短段、舌型Barrett食管4例,短段、全周型Barrett食管12例,长段、全周型Barrett食管2例。结论胃镜检查中存在食管裂孔疝等疾病时需注意Barrett食管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丁百静  徐章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289-1290
目的探讨内镜下射频对短节段Barrett食管(short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SSBE)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32例短节段Barrctt食管在胃镜下用射频治疗仪对病灶行射频治疗,于术后0.5、1.0和2.0年行胃镜及病理复查。结果32例共行48次、118点治疗,14例行2次以上治疗,术后仅10倒出现轻度疼痛;随访受治者均有病灶部位消失或缩小,根治率达59.38%,未发现癌变。结论射频治疗对BE有效,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Barrett食管(barrecc 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度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厦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度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4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21例(51.22%)仍为BE,19例(46.34%)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1例(2.44%)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 BE是胃食管反流痛(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