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血了四中不同比表面积树脂固载的Co-Ag双金属催化剂。射线衍射(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比表面积的增大,具有相同金属含量的催化剂Co和Ag的颗粒减小,分散度增大,因而催化剂在二丙酮醇加氢以及燃料电池电极上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有机聚合物因热稳定性差而不能用高温氢气还原金属制备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弱点,采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把零价金属负载在聚合物上,制备了几种不同金属含量的CoAg催化剂,用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磁测定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和普通浸渍法制得的相同金属含量的催化剂进行比较,表明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得催化剂的金属粒度小于普通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而且前者的零价金属含量也高于后者。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Co 在表面上,而普通浸渍法制得催化剂Co 在表面和体相的金属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技术制备了高分散树脂固载Co-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二丙酮醇加氢和用作燃料电池电极时的催化性质。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相同组成的催化剂相比,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催化剂显示出更高的活性。这是因为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催化剂均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和金属的还原性(零价金属百分比)。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金属含量的增加催化活性增大,在电催化反应中钴的加入增大了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有机聚合物因热稳定性差而不能用高温氢气还原金属制备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弱点,采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把零价金属负载在聚合物上,制备了几种不同金属含量的Co-Ag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射线不电子能谱和磁测定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和普通浸渍法制得的相同金属含量的催化剂进行比较,表明溶剂化金属原子浸地制得催化剂的金属粒度小于普通浸渍法制香的催化剂,面且前者的零价属含量也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交联聚合物微球(GMA/MMA),然后经过几步大分子反应在微球表面合成与固载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形成固载有NHPI的功能微球GMA/MMA-NHPI。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功能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含环氧基团的GMA/MMA为载体,通过大分子反应可实现NHPI的合成与固载。GMA/MMA-NHPI与醋酸钴(Co(OAc)2)构成的共催化体系,在分子氧对环己烷和环己醇的氧化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HPLC表征,表明合成的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DBTA模板分子具有很好的识别性,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通过Scatchard分析表明,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只存在一类影响聚合物识别能力的结合位点.293.15K时,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为0.064mmol/L,最大表现结合容量为6.4mg/g.MIPs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印迹分子L-DBTA与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基团之间的识别机理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描述,结合热力学参数为△H=7.40 kJ/mol,△S=42.74 J/(mol·K),△G298=-5.34kJ/mol.L-DBTA与MIPs相互作用速率快,表观活化能为7.40 kJ/m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