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种植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缺失牙修复的先进技术,牙种植修复技术目前已在口腔医学领域广泛开展。近年,随着国产种植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国外知名品牌种植系统的引进和应用,国内开展口腔种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内种植技术的开展参差不齐,部分医生和患者对种植牙技术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为此,《广东牙病防治》杂志邀请了广东省从事VI腔种植工作的部分专家于2005年12月24日在广州对种植义齿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这些专家来自口腔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口腔科以及民营医院和种植体厂商;专家们对目前种植牙技术的开展及发展均有独到的见解。现将专家的发言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本次讨论会由广东省口腔医院副院长周磊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口腔种植学科的发展带动了种植产品的发展,并日益成为行业内热点。德国BEGO公司BEGO种植系统产品以其简便,快捷,安全的特点,在欧洲有超过16年的临床使用经验和良好的市场成绩。2006年5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口腔种植发展很快。在高度关注技术进步的同时,有必要系统的回顾种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承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口腔种植临床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口继2006-11)将于2006年8月21—25日(8月20日报到)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举办。本次种植学习班以“现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为主题,将着重介绍最新的临床技术和方法,包括口腔种植的新进展、种植外科中的植骨技术、骨再生引导膜技术、上颌窦提升技术、即刻种植牙技术、种植牙即刻负载、种植牙修复的美学、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种植修复体的制作过程、支抗用微小种植体植入、并介绍常用的口腔种植系统。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和国内一线口腔种植专家授课。  相似文献   

5.
简单化原则是口腔种植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继20世纪“骨结合理论”奠定了口腔种植的理论基础之后,近10年来以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为核心的种植外科推动了口腔种植技术的成熟。“如何把握口腔种植”是摆在每位医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机械地遵循种植的“修复决定原则”,凭借理论推测,还是兼顾患者的主观愿望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Branemark教授提出了经典的牙种植修复程序,即要求患者在拔牙术后3~12个月接受牙种植体植入术。随着种植学科的不断发展,为了不断满足广大缺牙患者的实际需求,将拔牙和种植体植入同步进行——即刻种植技术已进入了临床运用阶段。即刻种植具有缩短疗程、减少手术次数、降低手术创伤、保存硬组织和有利于软组织美学效果等优点,其成功率与延期种植相近,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徐欣 《口腔医学》2015,35(4):241-244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极大地改变了口腔医学面貌,已成为当今修复牙齿缺失最常规、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该文旨在相关种植外科技术、种植修复技术、种植体材料、数字化口腔种植四个方面的新进展与新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种植牙及其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缺失牙患者,采用瑞士NOUVAG MD20种植机植入ITI、BEGO、DENTIUN系统植体共126颗。结果:临床观察最长72月(6年),最短1月,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修复后咬关系良好,咀嚼功能良好,无一例失败,临床疗效良好。结论:种植手术和种植修复的成功,与严格把握好适应症,术前周密计划,手术操作技术以及种植修复设计与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已然成熟,口腔种植的概念也已深入人心,尤其在大、中城市。然而,经过专门培训的口腔种植专业医生数量有限,口腔医学本科专业的医学生应该掌握这门技术,为今后快速步入口腔种植修复领域提供保障。本文针对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种植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对口腔种植修复临床前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使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未来口腔种植修复领域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缺失牙的患者,种植治疗已经成为最佳的治疗方式,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不翻瓣种植技术日益成熟,因其较传统种植具有较小的术后反应、缩短治疗时间、较好的美学效果取得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承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口腔种植临床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口继2006-11)将于2006年8月21-25日(8月20日报到)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举办。本次种植学习班以“现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为主题,将着重介绍最新的临床技术和方法,包括口腔种植的新进展、种植外科中的植骨技术、骨再生引导膜技术、上颌窦提升技术、即刻种植牙技术、种植牙即刻负载、种植牙修复的美学、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种植修复体的制作过程、支抗用微小种植体植入、并介绍常用的口腔种植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植外科学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现代口腔种植学始于20世纪中叶。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经过多学科专家们的10余年不懈努力,种植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已日臻完善,中国口腔种植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诸多方面追赶当代口腔种植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种植外科是种植学科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与日趋成熟,口腔种植术已成为牙列缺损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之一。即刻种植技术由于其在治疗时间,手术次数,创伤程度以及美观方面的优势已经渐渐成为口腔种植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有些方面学术界对即刻种植还存在一些分歧,如即刻种植的适应证、手术方式、负载方式以及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等等。本文就即刻种植体术后的中长期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即刻种植后2年至5年以上的种植体临床疗效,从种植体存留率、术后牙周健康情况、术后修复方式以及美学评价这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发展,从静态导板到动态导航,再到如今的口腔种植机器人系统,精准种植一直是口腔种植领域的热议话题。经过临床应用后,本文在阐述口腔种植机器人分类、工作流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也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进一步阐述对口腔种植机器人时代到来的思考,为未来口腔种植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口腔种植学的发展与成熟,极大地促进了口腔医学的发展,在口腔医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创种植技术是人工种植牙的发展方向,老年人工种植牙由于全身与局部因素因素较为复杂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因此针对临床上老年人工种植牙的特点以及微创种植技术的操作要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班"将于2015年8月18日-22日在北京举办。继教班授予国家继续教育学习8分。  相似文献   

16.
口腔种植学的发展与成熟,极大地促进了口腔医学的发展,在口腔医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创种植技术是人工种植牙的发展方向,老年人工种植牙由于全身与局部因素因素较为复杂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因此针对临床上老年人工种植牙的特点以及微创种植技术的操作要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BEGO种植系统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采用BEGO种植系统修复缺失牙的患者1611例,共植入种植体2627枚。结果:1611例中有16例患者的16枚种植体于种植术后6个月时因松动取出,其余1595例2611枚种植体均于2012年6月前完成上部结构修复。行固定修复1567例(2515枚种植体),活动修复44例(112枚种植体)。观察时间最长5.5年,最短6个月,累计存留率为99.4%。结论:BEGO种植系统修复缺失牙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学区种植修复的评价和临床程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包括种植修复体的长期骨结合和美学效果。近年来,伴随着美学种植原则的确立和美学种植修复技术的成熟,口腔种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将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简要介绍目前已经明确的美学种植的定义、评价和风险因素,并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向读者推荐美学区种植的临床程序,为读者的美学种植修复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口腔医生选择这种修复方式。传统的牙种植修复要求患者在拔牙后3~12个月进行种植体植入术,种植体在骨组织中经过3~6个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口腔种植事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生开始开展口腔种植,越来越多的缺牙患者选择口腔种植修复。口腔种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众需求,同时也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口腔种植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人民群众对口腔种植修复的巨大需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进一步促进口腔种植的健康规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