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140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激素治疗组78例(78耳)和对照组62例(62耳),两组在综合治疗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激素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激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4.5%,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以上聋激素治疗组有效率78.9%,对照组有效率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激素治疗组56.4%,对照组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突发性聋患者尽早应用激素治疗是一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突发性聋的中西医护理方法,改善患者听力。方法将108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西医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中西医组在西医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刺、耳穴压豆、按摩等中医护理,比较两组听力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西医组的77.78%(P0.05);护理后中西医组听阈为(27.62±9.75)d BHL,均低于西医组的(36.21±11.74)d BHL(P0.05)。结论对突发性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患者听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突发性聋预后的时间规律,为临床上采取干预措施及评估疗效的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的第3、7、14天和第1、2、3、4、6个月的疗效.结果 58例突聋患者,治疗后第3、7、14天和第1、2、3、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2.07%、27.59%、53.45%、65.52%、75.86%、79.31%、79.31%和81.03%,治疗后第3、7天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总有效率低于第2、3、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总有效率仍有较大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个月至第6个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突聋疗效评估结果与评估时间点有关,治疗2个月后疗效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血栓通为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突发性聋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突发性聋病人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组(74例):用血栓通静脉滴注加其他中西药综合治疗。对照组(42例):用中西药综合治疗。结果血栓通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血栓通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16例病人中伴眩晕者总有效率73.3%,不伴眩晕者总有效率90.1%;116例病人中病程少于1周者总有效率为94%,病程超过1周者的总有效率71%。结论以血栓通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14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90例(90耳)、对照组50例(50耳)。高压氧组在0.20~0.255MPa压力下吸纯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日一次,同时配合复方丹参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维生素B、能量合剂、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均以3个疗程为限。结果高压氧组治愈率为64.4%,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率为36.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的关系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鼓室内与静脉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121例单耳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60例,地塞米松3~5mg鼓室内注射,1次/天,连续7d)和对照组(61例,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持续3~5d),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及8w行纯音听阈测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并分别比较两组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频下降型患者之间治疗后气导听力提高值及3型之间总体听力提高值。结果 (1)治疗后1周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76.7%(46/6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1.67%(43/6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w及8w,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8w治疗组低频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突聋患者听力提高值分别为26.35±4.77及17.04±9.60dB,对照组分别为20.60±3.60及14.08±7.43dB,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3)两组合计治疗后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提高值(23.48±4.52dB)明显优于高频下降型(15.39±8.97dB)及全频下降型(10.73±7.11dB)(P<0.01)。结论连续1周每日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低频及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其较静脉给药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128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均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溶栓治疗,首次给予生理盐水250ml+巴曲酶10BU静脉点滴1小时以上,隔日用巴曲酶5BU,3次为一疗程,共应用2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4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81%(53/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4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6,P<0.05)。结论在扩管、营养神经、激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溶栓治疗突发性聋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巴曲酶在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常规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扩血管治疗无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常规治疗1疗程(10天)无效的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组48例继续应用营养神经扩血管药物,加巴曲酶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巴曲酶注射液。观察巴曲酶治疗1疗程后两组听力改善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曲酶组有效率为66%,高于常规组的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9, P=0.016)。巴曲酶组1例发生血尿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注射液对于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常规治疗无效后继续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凝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选取81例资料完整的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激素、改善微循环等常规药物治疗14天;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四个穴位给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1 ml,每日1次,连用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听力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30/41)和55%(22/40);耳鸣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37/39)和83.87%(26/31);治疗组气导平均听力提高23.20±10.74 dB,对照组提高15.45±9.03 dB,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鼠生长因子辅助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鼓室内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30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不同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类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之上加用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和分析各组疗效情况。结果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听力改善的总有效率达到88.7%,而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组听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0.6%,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耳鸣改善的总有效率达到82.5%,而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组耳鸣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7.2%,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眩晕改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鼓室内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96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对照组使用静脉注射甲强龙、倍他斯汀、银杏达莫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测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霉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鼓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5 g/L)或甲泼尼龙(40 g/L),每日注射1次,7 d为1个疗程.比较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鼓室内注射前后4个频率(500、1000、2000、4000 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0 dB以上为有效.结果:47例突发性聋患者中,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组(24例)前后PTA分别为(71.59±27.66)dB HL、(53.44±30.10)dB HL,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67%.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组(23例)前后的PTA分别为(68.64±25.21)dB HL、(55.76±26.42)dB HL,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43%.经Fisher Exact检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经过其他治疗(静脉类固醇药物、扩血管药物或高压氧治疗)后再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5);13例患者单纯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PTA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经过其他治疗再应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1),6例患者单纯应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PTA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未出现鼓室内感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有效,两者之间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推荐地塞米松作为鼓室内注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并作为突发性聋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将突发性聋166例随机分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2组各83例.高压氧治疗为0.2MPa下吸纯氧60min,每日1次,配合使用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93%,听力开始恢复时间在治疗后1~12d.对照组总有效率39.76%,听力开始恢复时间1~15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血康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1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34耳),口服脑血康,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654-2;对照组27例(29耳),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654-2。比较治疗前后听力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0.0%,有效率88.2%;对照组治愈率31.0%,有效率55.0%。两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均有血液流变学异常(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脑血康可通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而对突发性聋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力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入院2天内的SAS与SD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结果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联合心理护理治疗突发性聋,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临床治疗效果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其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类型突聋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98例(98耳)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250~8 000 Hz平均听阈94.94±8.30HL)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4例)及无效组(6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及耳闷胀感,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鼓室注药、纤溶酶溶栓等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听阈为70.79±10.13dB HL,痊愈2耳、显效21耳、有效11耳,无效64耳,总有效率为34.69%(34/98),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4%、21.43%和11.22%。多因素分析有效组和无效组上述各因素与疗效关系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预后越差(P<0.05);伴发眩晕不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给予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聋就诊时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发眩晕、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积极治疗后,仍有好转甚至痊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诊断明确、发病在3 d以内的突发性聋患者,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2组:血浆蛋白原升高组(纤维蛋白原>3.5 g/L,36耳)和血浆蛋白原正常组(纤维蛋白原≤3.5 g/L,20耳),比较两组应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患者急诊溶栓后有效率为80.56%(29/36),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组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有效率为25.00%(4/16),纤维蛋白原升高组疗效明显高于纤维蛋白原正常组(P<0.05)。结论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3天内可采用降纤溶栓治疗,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124例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65例,根据不同的听阈曲线,两组患者又进一步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4个亚组.对照组依据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疗程均为10天,比较两组及各亚组间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41%(38/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62%(29/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877,P=0.032<0.05).治疗组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2.35%、42.1%、72.27%、66.67%,对照组分别为61.11%、28.57%、50%、41.67%,两组间各听力曲线亚组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33、0.803、1.326、1.510,均为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各型听阈曲线的突发性聋均有效,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突发性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相关因素对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共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10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侧别、病程、伴随症状、听力损失程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总有效率79%,年龄≤30岁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91%,31/34),高于31~45岁组(80%,37/46)和46~68岁组(61%,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 d者(95%,52/55)预后要好于病程>7 d者(63%,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耳闷者治疗效果(88%,53/60)优于不伴有耳闷者(37%,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发病侧别、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为轻度或中度,各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伴眩晕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年龄、病程、是否耳闷及初始听力水平有关,与性别、侧别、是否伴耳鸣无关;年龄小、病程短、伴耳闷是不伴眩晕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良好的正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用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及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40耳)常规治疗方案(扩张血管、溶栓、改善微循环、高压氧),实验组42例(45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实验组38耳有效,7耳无效,总有效率84.4%(38/45);对照组25耳有效,15耳无效,总有效率62.5%(25/40),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