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近年来,随着腔镜外科技术在胆道外科的迅猛发展,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手术尤其是经皮经肝一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优势逐步凸显,逐渐在临床应用。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技术在术前规划、超声导航、胆道出血和胆道狭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3年,经T管窦道胆道镜治疗763例,经皮下盲袢胆道镜治疗25例,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33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504例的经验。结果经T管窦道胆道镜结石取净率94.2%,经皮下盲袢胆道镜结石取净率92%,经皮经肝胆道镜成功率87.9%、结石取净率81.8%,经十二指肠镜胆道造影成功率94.4%,其中取石成功率89.2%,一次结石取净率82.3%,两次结石取净率86.6%。结论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有效、安全、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腹腔镜肝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和术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肝胆管结石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腹腔镜、纤维胆道镜等多路微创手术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经肝穿刺同期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22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在同一次麻醉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成功后,同期行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手术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穿刺后。取石成功,仅1例穿刺失败后中转开腹;1次取尽结石成功17例(81.0%),2次取尽结石者3例,3次取尽结石者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至今无发现结石复发。结论对于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严格把握适应证,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同期治疗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发病率在结石性胆道疾病中达80%以上,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率高的特点。肝胆管结石的传统疗法主要采用开腹手术。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外科改变着我国传统胆道外科的格局,微创治疗不仅仅用于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而且还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迄今为止,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腔镜外科、内镜外科等。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价值。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LCTD)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32例,必要时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LH)及胆道镜下微创技术,如双频双脉冲U100 YAG激光碎石(FREDDY)、内镜下狭窄胆管球囊扩张及术后辅助胆道镜治疗等。32例患者均行LCTD,其中2例Ⅱb型结石由于左半肝硬化同时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23例第一次手术时结石全部取净,25例第一次手术时狭窄彻底解除。9例第一次术后三级胆管内仍有结石残留的患者,经多次辅助性胆道镜治疗后5例成功解除胆管狭窄并取净结石,其余4例由于狭窄、结石复发给予再次手术治疗。28例(87.5%)患者取净结石、解除狭窄,实现胆道自净。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创伤小,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道造瘘硬质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采用经皮肝胆道造瘘硬质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30~82岁,平均(50.9±10.1)岁;左肝胆管结石4例,右肝胆管结石4例,左右肝胆管结石5例,左右肝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9例。结果 22例均成功施行经皮肝胆道造瘘硬质胆道镜取石术,其中15例取净结石,7例仍有少许残余结石,结石取净率68.2%。手术时间40~270min,平均(113.0±41.9)min;取石次数为1~5次,平均(2.6±0.9)次;术中出血量5~200ml,平均(18.8±20.5)ml;住院天数4~53d,平均(19.4±2.3)d。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和右下肺不张1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无胆瘘、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结论经皮肝胆道造瘘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尤其对多次胆道术后复发或残留的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易重复的方法。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3d后一次性扩张造瘘并取石是安全的。硬质胆道镜经皮肝瘘道行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后2~3 h疼痛症状缓解,24~48 h体温恢复正常,疼痛、寒战症状消失。带管时间为40 d至2个月,平均时间为50 d。置管6~8周后,10例患者成功行经窦道胆道镜取石及狭窄胆管扩张,结石取净率100%。1例患者在穿刺置管10 min后,引流管持续引流出暗红色血性胆汁,向腔内注入立止血夹闭引流管后出血停止。10例患者均未出现漏胆、损伤周围脏器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居世界前列,手术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开展,Nimura[1]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报道了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技术后,PTCS在胆管结石特别是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术后结石残留率由之前的70%左右下降到30.4%[2]。成为胆道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拒绝手术、手术高危患者、术后复发及高龄患者,而且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明显的优势[3]。但  相似文献   

10.
胆道镜微创技术联合常规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胆道镜微创技术以改善疗效、降低手术残石率及最终残石率的方法。方法对1981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胆道镜治疗(包括膜状狭窄胆管的扩张治疗),并根据术中胆道镜探查结果指导手术方式。手术分别采用或组合应用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型术、肝叶切除术(包括肝叶、肝段、契形、不规则切除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含皮下空肠盲襻)、肝内胆管引流术、肝内外胆管U形管引流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等术式。术后采用胆道镜取除残石、术后胆道镜介入下微创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胆管微波切开治疗等。结果对带有T管的拟手术的4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结石患者,术前应用胆道镜治疗,手术费时少,术后较早拔除了T管。应用术中胆道镜,取除残留结石、扩张膜状狭窄胆管、指导术式选择,使手术残石率由78.0%(409/524)降低为24.4%(128/524)。术后经胆道镜取石治疗,最终残石率为2.4%(26/1076),其中17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狭窄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5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微波切开治疗,狭窄得以解除;25例巨大的或嵌顿性残石,经胆道镜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结石取净。结论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须手术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既可有效减少手术残石,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胆道镜及胆道镜介入下的微创治疗直接关系到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最终治疗效果,应争取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