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很多,而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发生率居首位。主要是在治疗结核过程中,由于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而又是在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下,更容易产生肝脏损害,严重者被迫停药,进行保肝治疗,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我们对34例结核药物致肝损害采用葵花牌护肝片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均对肝脏有毒副作用,联合用药更加重肝脏的损害.我院感染科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46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杨三春 《西部医学》2007,19(6):1052-1053
目的总结临床中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8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8例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所致肝脏轻度损害30例,中度损害16例,重度损害12例;经调整药物剂量和加强保肝治疗1个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注意药物剂量,同时加强保肝治疗,以减轻和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的产生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盼盼  周伏喜 《医学综述》2014,(6):1054-1056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是肝损害,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其肝损害的发生更加突出,往往导致患者治疗中断。该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机制、HBV感染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影响及可行的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期为合并HBV感染的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肺结核化学治疗中防治肝损害的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治疗时,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对照组不用护肝药。结果治疗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病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8.
高东生  杨瑞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6-2197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偏关县结核病门诊收治的因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与抗结核药物的关系,肝损害程度,肝损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肝损害患者76例,发生率为12.3%,肝损害发生的时间以服药后3周叫周为最多。对31例轻度肝损害患者继续实施抗结核治疗并调整化疗方案,再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30例按要求完成抗结核疗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对中重度肝损害者45例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改用除HRZ以外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少的抗结核药物,并予保肝解毒治疗,41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对结核病患者于抗结核治疗开始后3周-4周,应加强临床及肝功能监测,发现肝功能损害应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并加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958例确诊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包括初治患者726例,复治患者232例,对其中的92例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3.10%(54/412)高于男性为6.95%(38/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P=0.001);92例中61例(66.30%)为肝炎型肝损害;15例(16.30%)为肝内胆汁淤滞型肝损害;16例(17.40%)为混合型肝损害;其中2例(2.16%)亦判定为过敏性药物性肝损害。异烟肼和利福平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周内;吡嗪酰胺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12周内。乙胺丁醇一般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12周后。结论女性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认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临床类型和致病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抗结核药致肝损害了解药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我院2000年~2005年住院及门诊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致肝损害64例,通过调整抗结核药组合及用量,观察抗结核效果及肝损情况。结果 改正抗结核组合及用量后,配以保肝药物,肝功恢复正常,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结论 了解药酶在肝损中作用后可以更好地帮助完成抗结核的整个疗程,得到更好的抗结核效果。  相似文献   

11.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作汉 《中原医刊》2006,33(7):74-75
目的为了解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静脉注射剂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方法对55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病人进行治疗(年龄在25~60岁之间)。对照药品为国产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葡萄糖醛酸内酯(肝太乐)。用法:硫普罗宁0.3g加入5%葡萄糖液(5%GS)250m l静脉滴注共1个月。甘利欣30m l加5%GS 250m l,肝太乐(1.33g)加入5%GS 250m l(ivgtt)共1个月。观察:①用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 iL)的变化。②硫普罗宁用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其ALT、AST、TB iL,下降幅度快于甘草酸二铵、葡萄糖醛酸内酯(P<0.05),提示其对肝细胞膜的修复或保护作用可能优于甘利欣、肝太乐。②硫普罗宁治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仅少数病例出现丘疹样皮疹,停药后消失。结论①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其肝细胞膜修复或保护肝细胞作用优于甘利欣、肝太乐。②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汤永涛  金永云 《吉林医学》2007,28(18):1994-199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影响。方法:同时应用保肝药物可减轻对肝脏的损害。结果:抗结核2周内对肝损害最大,要及时查肝功,调整保肝及抗结核治疗方案。结论:抗结核同时伍用保肝药物可减轻或减少肝损害,促进肝损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性别,年龄,体重,饮酒史,肝脏疾患、抗结核药方案有关.结论 抗结核治疗不可避免出现肝损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446例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岚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24-926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服抗痨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对2004-01-2005-01间,收治的446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的4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的446例患者出现的48例药物性肝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8周内,且多见于年龄≥60岁的老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酗酒、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及耐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结论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乙肝病毒感染、酗酒、营养不良、耐药、耐多药肺结核的高危险因素人群,需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5.
苏燕波 《广东医学》2006,27(12):1798-1798
我科2003~2006年期间对因抗结核药所致的肝脏损害48例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 ,抗结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药物性肝损害也明显增多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均可导致药物性肝炎[1] 。但停用抗结核药可能导致结核病复发及结核杆菌的耐药性产生。我们在不停用抗结核药的情况下 ,对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轻、中度肝损伤患者 ,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必需磷脂联合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85例患者使用抗结核药之前检查肝功能均正常 ,在使用抗结核药过程中出现消化道症状 ,如恶心、乏力、纳差、厌油、肝区疼痛、黄疸等 ,且血清学检查属轻、中度肝损害 ,即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月内,3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2月内,5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月后.经一定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全部消失,且肝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ALT以及AST指标等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因而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结论:针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通过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饮食护理、肝功能护理以及健康宣教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且能获得较高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兆文  汪金 《医学综述》2000,6(1):41-42
<正>联合用药是结核病化疗的基本原则之一,目前常用的抗痨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是毒副作用较大,易发生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不良反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联用尤然,由于肝脏损害造成结核病治疗中断又是导致不合理化疗乃至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有因为严重肝损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由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及有关其防治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就这方面的部分国内文献作以简要综述。引文中常用的抗痨药物有:异烟肼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1 464例肺结核病患者中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占70 .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发生于用药后8周内强化治疗期的占73. 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需停用抗结核药物,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 .3% )恢复正常, 13例(7 .6% )好转, 2例恶化出院, 41例( 23. 8% )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 应用抗结核药物易发生肝损害,体重<50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0.
硫普罗宁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脏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51例使用2RHZS(E)/4RH方案抗结核治疗患者分组,全程给予硫普罗宁和肌苷护肝治疗。结果:硫普罗宁组在药物性药物性肝损害发生频数及肝损害程度上均显著低于肌苷组。结论:硫普罗宁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肌苷,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