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中医学术传承中相关要素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以求推动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化,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故从"大医精诚,立德为先"、"旨趣所投,英才所归"、"勤求博采,传承实践"、"以中为本,中西汇通"、"医儒一家,文博艺雅"、"发皇古义,继承创新"等6方面论述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归纳中医学术传承中的要素。  相似文献   

2.
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的一门学科.研究本学科能揭示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历代医家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之过程,从而能扩展视野、开拓思路,并对中医学的发展、创新给予有益的启示.在1997年~2001年5年间,本研究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约1600篇.文献分布频数较集中的为汉代张仲景及其著作的研究(约占47.5%),清代医家及温病学说的研究(以叶桂、吴瑭为主,占22.5%);其后为明代医家研究(以张介宾、傅青主、李时珍为主,占11.3%),近代医家研究(以张锡纯为主,占7.2%),金元医家研究(以李杲、张从正、朱震亨为主,占4.2%),晋、隋、唐、宋医家研究(涉及葛洪、巢元方、孙思邈等,占3%),及其他综合探讨性的文章(占4.3%).  相似文献   

3.
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与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研制的“中医药文献标引、分类知识库实验系统”计算机软件整理、统计了近3年来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医各家学说的论文,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并从加强学科建设、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等方面对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古代中医学术传承的主要形式:师承教育、学校教育、书院讲学、自学通医,并从学术继承和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与医家、学派学说的关系,以寻求现代中医教育与古代医学传承的契合点:①古代医学传承的教育观、人才观与现代中医教育思想相结合;②古代的书院讲学在现代中医教育的延伸。以期为今天的中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笑平 《中医教育》2002,21(1):38-40
中医各家学说被辟作一门独立学科凡740余载,迄今已先后刊行4版统编与3种协编等教材[1~7],然这些教材无不与开课目的、授课对象、教学时数各存一定的距离,只是程度互异而已,说明有关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虽曾就此多次抒发管见,但总感意犹未畅,故觉得有必要再次陈述拙见如次.  相似文献   

6.
为期三天的“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于2006年12月21日在广州落下帷幕。论坛探讨名老中医经验的整理、继承方法,总结名中医成才之路及名老中医带动名院、名科的发展经验,介绍有关单位师承工作管理模式和名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等。全国136名专家荣获‘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奖专家们身着唐装,满面春风,精神抖擞。邓铁涛先生做了主题发言,指出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是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的魂。会上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领导等同来祝贺,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中医药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关怀。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李成文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59-1259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各家学说》中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并掌握学术流派的传承关系及纵横交融,以及学术流派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可以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今后的临床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范凯  王凯  宋敏  彭斯伟  李金益 《光明中医》2022,(17):3110-311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医学术流派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下正处学术流派弘扬发展的好时机,如何进一步把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对于推进学术流派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学术流派与传承创新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度探讨,辨证地分析了传承与创新的协同关系,以期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兴盛发展。  相似文献   

9.
夏雷  宋小莉 《中医药导报》2012,18(1):104-105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规范和产业创新发展3方面对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开展论述,提出目前在传承中存在着"三缺"、在规范中存在着"六个不规范、一个不统一"、在产业创新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等问题,并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为中药传统炮制传承与创新再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学长们道鉴:我们老了常常回忆往事,总结人生历程,先要思想思想.想什么?怎么想?而后做系统的反思,会带给我们愉悦和力量.用哲学的思考不再是求知识,而主要在人生境界格局的安宁至善、求真立美.倾心尽力为年青后学做点事情,希望后薪旺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掘国学原理结合数字化新纪元的现实,将中西医并重的国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关键问题。通过多年来的科研工作的总结,结合当前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的需要,凝炼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中药炮制学科是一门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与饮片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药炮制学科只有紧密与饮片产业相结合,为饮片产业的发展服务,解决饮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学科才有可能发展,其研究成果才可能实现更好的转化。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要求科研工作者不断创新,充分认识本领域研究的特殊性,坚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杨杰 《世界科学技术》2007,9(6):140-142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藏象学、病因病机、诊法与证候、治则治法及养生理论等范畴。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辨性、系统开放性、实践认知性等特点,提出应深化内涵挖掘,加强学科建设;立足本体,传承理论;推进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等促进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发展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藏象学、病因病机、诊法与证候、治则治法及养生理论等范畴。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辨性、系统开放性、实践认知性等特点,提出应深化内涵挖掘,加强学科建设;立足本体,传承理论;推进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等促进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发展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成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化改革中医药文化体系,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建设,探索高效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核心问题,此研究系统总结我国在中医药文化发展过程中,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传承方法,及其指导中医药学术传承的重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与中国古代文化同步发展,在不断汲取历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充实完善自身,体现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中医药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理论体系的优势、文献资料的优势和临床疗效的优势。中医药学自身也存在着理论缺乏逻辑完备性,微观分析与实证不足,理论表述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中医理论的封闭性、停滞性,无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通而不能快速发展。 从现代科技革命所表现的综合化、社会化、高速化的特征和认知方式多维化、信息化、系统化趋向来看,中医学原理、中医学思想、中医理论思维形成虽然显示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但更需要不断的发展、开拓和创新。首先要在理论上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走向,重构中医学理论,并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整理、表述;其次是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突破点的科学选择,运用现代中介方法,找出中医与各学科之间的中介融合点;再次是按照系统科学原理,注意各层面的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坚持实证科学手段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建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根据“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在更新思维模式,借鉴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建构中医学理论体系。借用现代高科技,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临床优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实现对传统的超越,使中医学显示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与中国古代文化同步发展,在不断汲取历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充实完善自身,体现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中医药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理论体系的优势、文献资料的优势和临床疗效的优势。中医药学自身也存在着理论缺乏逻辑完备性,微观分析与实证不足,理论表述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中医理论的封闭性、停滞性,无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通而不能快速发展。从现代科技革命所表现的综合化、社会化、高速化的特征和认知方式多维化、信息化、系统化趋向来看,中医学原理、中医学思想、中医理论思维形成虽然显示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但更需要不断的发展、开拓和创新。首先要在理论上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走向,重构中医学理论,并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整理、表述;其次是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突破点的科学选择,运用现代中介方法,找出中医与各学科之间的中介融合点;再次是按照系统科学原理,注意各层面的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坚持实证科学手段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建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根据“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在更新思维模式,借鉴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建构中医学理论体系。借用现代高科技,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临床优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实现对传统的超越,使中医学显示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内经》教学中围绕中医各家学说授课的一些措施,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能忽视《内经》自身的各家学说性质,展现出中医药学形成的学术背景,另一方面,需要适当援引一些历代中医各家学说的医家学习阐发《内经》经文的案例,总结出中医药学发展的研究思路,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领悟到《内经》作为中医药学理论源头的重要性,并可以借鉴古代医家学习运用《内经》的思路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朱明  彭建中 《中医教育》2007,26(1):34-37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是一门中医药综合性学科,各个学派的特点体现出中医学术发展的传承与学术思想的源流。在该课程的教学探索中,坚持以学派发展为主线,能够较好地携领中医历代医家的研究,涵盖和包容理论与临床不同层面的观点学说。各大学派主体学缘结构中反映出继承性、创新性、全面性、连续性和互补性5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