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汤灼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33-1235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对全区监测点内7。60岁与牲畜或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进行连续监测。结果2009~2012年共监测职业人群6053人,采集血标本l051份,阳性64份,阳性率为6.09%,结果显著高于2008~2010年广州市人间布病总的主动监测阳性率3.40%(P〈0.01),其中2009~2011年,职业人群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受感染职业人群几乎均与羊有明确接触史,在职业分布上,以运输类职业从业人员感染率最高(15.56%),其次为销售人员(12.72%)、挤奶工(11.11%),不同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D1);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23%与2.41%(P〈0.01),而不同年龄组间监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广州市白云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规范大型养殖场及交易市场管理、加强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防护是控制布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分析陕县2011~2012年布鲁氏菌病人间发病特征。方法对2011—2012年陕县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2年间报告83例新发病例,2012年与2011年相比发病上升109.54%;2012年高危职业人群RBPT检查阳性率高于2011年;3~10月份占发病人数的83.13%;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95.18%,男女之比3.88:1;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病诊断周期较长;传染源为病羊。结论布鲁氏菌病疫情在陕县呈现快速上升状态,存在本病暴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宁夏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科学开展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牛羊屠宰人员、养殖户等职业人群患布鲁氏菌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职业人群发病特征,对确诊患者血样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07年—2020年宁夏累计对215 723名职业人群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筛查,共确诊11 964例(5.55%)布鲁氏菌病患者,2015年达最高,为1 810例(15.82%);试管凝集实验阳性中(SAT)1∶400阳性占比最高,为3 082例(25.76%);同心县2012年为138例(45.70%),2013年为301例(42.63%);海原县2014年341例(50.0%),盐池县2015年271例(38.11%)。2016至2020年西夏区、利通区等地区成为新的高感染地区,高职业分布以男性(7 976例,发病率6.50%)为主(χ2=495.92,P<0.05),40~岁年龄组(1 536例,发病率7.56%)居多(χ趋势2=281.21,P<0.05),屠宰人员597例(发病率9.78...  相似文献   

4.
2004年广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对广西7个布鲁氏菌病老疲区县(市)的职业人群进行监测,了解其在人间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试管凝集试验对职业人群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899人份血清,阳性63人,阳性率为7.0l%。其中男性60人,女性3人,男女感染率有明显差异(X^2=12.2 P〈0.01)。职业以兽医感染最高,达20.23%。结论 从检测结果分析,广西的布鲁氏菌病仍达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近2年来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防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布鲁氏菌防治门诊接诊的疑似布鲁氏菌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方法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执行。结果检测布鲁氏菌病疑似病例505例,阳性166例,阳性率为32.8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是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P〉0.05);6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43.69%,45/103);职业分布以农民阳性率最高(35.83%,129/166);地区分布以鲁山县阳性率最高(44.87%,35/78),其次是石龙区,阳性率为42.86%(6/14)。结论平顶山市布鲁氏菌病疫情经前几年快速上升后进人平台期,建议政府部门继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畜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及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2年对玉溪市华宁、通海、澄江、江川四县的养殖、屠宰、乳肉制品加工、兽医和销售交易重点从业人员进行血清学监测,并对52例可疑布病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对玉溪全市八县一区饲养的猪、牛、羊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共监测重点从业人员1335例,感染率2.55%,其中养殖人员感染率最高3.74%,职业分布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P〈0.05),通过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确诊现症病人15例;全市共监测猪、牛、羊16211头(只),感染率2.12%,被监测牲畜中,猪未被检出,牛感染率1.76%,羊感染率4.52%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5,P〈0.05)。结论养殖人员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感染布氏菌的羊和牛是主要传染源,疫情有扩散蔓延趋势,需要加强综合防治,加强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宣传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大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监测疫情动态,做好防制工作。方法依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3例,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5~8月为发病高峰,所报病例中奶牛和绒山羊饲养员占61.54%。35~4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69.23%,旅顺口区为疫情高发区;重点职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6 302人,发病率0.05%;血清学检测1 161人,阳性率3.01%,旅顺口区阳性构成比最高,为37.14%;阳性畜疫点高危暴露246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3.41%,发病占血清抗体阳性的6.06%,远高于重点职业人群;畜间布鲁氏菌病年均检出率为0.75%,旅顺口区疫情较重,阳性畜检出率为3.96%,占阳性畜检出总数的53.83%。结论应积极采取以加强职业人群的监测和宣传教育、提高牲畜检疫率、及时淘汰病畜等综合性防护措施,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冷春波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90-1291
目的了解和掌握围场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探求布病防控策略的方向和定位。方法对围场县201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及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按照GB15988—1995《布病诊断标准》的规定确诊新发病例59例,旧病例5例,调查患病率为3.35%,血清阳性率为18.1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养殖者、兽医、医生在职业过程中的责任缺失和因此而形成的防控漏洞与布病疫情的发生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结论加强布病宣传力度,约束和干预养殖者、兽医、医生在职业过程中的行为即可弥补布病防控的漏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大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方法疫情资料均来自2011年大连市布病监测结果及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报告,诊断标准均按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执行,所用试剂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结果2011年大连市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2例,发病率为0.2/10万,同比显著提高(0.02/10万);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居民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型病例的出现,发病季节性不甚明显;羊种布鲁氏菌为大连市流行优势菌型。结论2011年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出现了较以往不同的新的流行特征,即由单一的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由职业接触人群向非职业人群转化的发病趋势。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0.
孙珞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42-1244
摘要:目的了解天河口岸2010—2012年出入境人群流感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疫情及进一步开展疫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天河121岸有流感样症状的出入境人员采鼻咽拭子,提取病毒RNA,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季节性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病毒核酸;同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共采集鼻咽拭子1074份,其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19份,总阳性率20.4%,各年度阳性率无差异。季节性H3型流感阳性96例,占43.8%,甲型H1N1流感阳性54例,占24.7%,乙型流感阳性69例,占31.5%,各年度流行优势株不同。总体男性样本阳性率18.8%(1181627),女性样本阳性率22.6%(101/447),阳性率无性别差异;0~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9.9%,与其他年龄组有显著差异;大陆居民样本阳性率21.9%(152/693),港澳台样本阳性率15.4%(27/175),其他国家样本阳性率19.4%(40/206),阳性率无差异。总体冬(12—2月)、春(3~5月)季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7.6%和25.1%。结论2010~2012年,天河口岸流感流行强度处于正常水平,各年度阳性率无差异;流行毒株为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H3型流感及B型流感病毒,各年度的流行优势株不同;流感季节性高峰在冬春季,峰值出现在I~3月和5~7月,呈双峰型或单峰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及流行趋势,为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畜牧业发达,畜牧饲养量较大的区域作为监测点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病情监测;收集重庆市畜牧部门2008-2012年期间的畜间感染布鲁氏菌的资料。人群和动物血样均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2年共主动搜索重点职业人群18 521人,未发现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病例;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3 727份,血清学阳性率为0.94%;以2011、2012年血清阳性率较高,随着年份的增加,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04,P0.01)。男性血清学阳性率(1.16%)高于女性(0.38%)(χ2=4.90,P0.05);阳性者以青壮年为主;不同职业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1),以奶牛饲养员最高(2.31%)。共调查68 181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0.83%,均为奶牛,以2012年为最高(1.83%),2009年最低(0.01%);随着年份的增加,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53.49,P0.01)。结论重庆市人间和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呈上升趋势,奶牛是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牲畜检疫和人群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人间布鲁氏菌病,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夏惠农区2008-2012年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调查2 525人,血清血监测735人,检出阳性46例,阳性率为6.26%,感染率为1.82%;男性阳性率为9.29%,女性阳性率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人员发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4.78%,兽医占14.29% (P <0.05).结论 惠农区人间布病有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人间、畜间监测工作,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健康,积极有效地尽早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方法按照《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和静县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重点职业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结合血清学结果综合分析,SAT: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2013年-2015年每年调查县城的特区和半农半牧区6个乡镇,共调查重点职业人群867人,血清学检测867人,阳性374人,阳性率43.14%,男性阳性率51.38%,女性阳性率29.32%,男女比例为2.94:1,不同职业人群血清学检测,畜牧工作者阳性率最高53.09%,学生阳性率最低2.86%,不同年龄组中40岁年龄组、5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97%和49.26%,其次是≥50岁组是40.85%,2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4.76%。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2015年和静县每年均有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检出,而且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在各个乡镇,均散在发生,由于治疗不及时,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应重点加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宣传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院门诊成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两家哨点医院收集门诊18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27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群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共12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占54.33%(69/127),女性占45.67%(58/127),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8)。127份粪便标本中,单一腹泻病毒感染25份,阳性率19.69%,其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5.52%(7/127);诺如病毒阳性11份,阳性率8.66%(11/127);札幌病毒3份,腺病毒阳性3份,阳性率均为2.36%(3/127);星状病毒1份,阳性率0.79%(1/127)。未见混合感染,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升高现象,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流行株为别为GII-4型、GI-2型、AD41和HAstV-1。结论医院就诊成人腹泻病例中约I/4为病毒性腹泻.其中诺如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5.
新疆部分人群军团菌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军团菌感染状况。方法2005年4月~5月对297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嗜肺军团菌1型(Lp1)、3型(Lp3)和6型(Lp6)抗体水平调查。结果血清嗜肺军团菌三种抗体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率为26.60%(79/297),其中Lp3型阳性率最高15.82%(47/297),其次为Lp6型11.11%(33/297)和Lp1型7.07%(21/297),同时感染2种血清型者占5.05%(15/297)、同时感染3种血清型者占1.01%(3/297)。健康体检人群主要为两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56.90%(169/297),汉族占43.10%(128/297),汉族阳性率占15.49%(46/297),维吾尔族阳性率占11.11%(33/2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健康人群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嗜肺军团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中山市2004~2005年登革热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登革热的监测,调查疫区内登革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曾发生登革热流行疫区内健康人群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登革热IgG抗体。结果埒西一四村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占5.02%(11/219),人群分布以老年人为主,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r=45.071,P〈0.001);西区长洲村IgG抗体阳性率占3.00%(3/100)。结论健康人群中存在登革热隐性感染者,是引起登革热流行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地区分布、职业特点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承德市2010~2012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240例,其中2010年221例、2011年408例、2012年611例;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4-8月份发病率较高,占全年的67.10%;畜牧养殖地区发病率高,有明显的职业特征,畜牧养殖业发病677例(54.60%)、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473例(38.14%)、其他90例(7.26%);男性病例940例、女性病例300例,男女比为3:1:1。结论承德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事畜牧养殖业和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人群是承德市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汝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了解汝州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2009~2013年到汝州市疾控中心就诊的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 汝州市共检测标本2 573例,1 124例为阳性,阳性率为43.68%;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5月份为人间布病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比约为2.44:1 (797/32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49.44%,620/1 254),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94.57%,1 063/1 124),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汝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畜间管理,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降低其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探讨疟疾监测对象。方法对邳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邳州市12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2.19万(168/137853o其中按诊断原因: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4.14%(162/251),占总阳性数96.43%(162/168);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为0.0044%(6/137602),占总阳性数3.57%(6/168)。按血检人群来源分: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16396人次,病灶点居民560人次,外出回归人群16614人次,外来人群4283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0.36%、0.21%和0.05%;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77.98%(131/168),输入性病例占22.02%(37/168)。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邳州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本地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基本消灭地区,经过一段时间巩固后,疟疾监测对象可以为二热病人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2和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了解平顶山市布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控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和2013年到平顶山布病防治门诊就诊者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接诊610人,19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1.31%;地区分布以鲁山县阳性率最高(43.93%,47/107),其次为宝丰县,阳性率为43.10%(25/58);4~8月为人间布病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6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36.32%);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79.06%,151/191)。结论应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布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