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锋  吴彪  邱平  李晖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30-223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13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7例患者中,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8例,中期患者29例,晚期患者10倒,均应用内科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中,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5例,中期患者27例,晚期患者12例慢性经内科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rrA)。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上述结果恢复者判断为治疗有效,反之为无效。其有效率用χ^2检验。结果67例治疗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有效率为61.2%,64例对照组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有效率39.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组中,早期2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67.8%,晚期1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30%患者治疗有效率67.8%,凝血酶原活动度〈20%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2.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和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内科综合治疗患者。血浆置换加内科综合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较好,晚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8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2例,对照组用拉米夫定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中期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而晚期患者上述指标在两组中均无明显改善。HBV—DNAPCR定量下降幅度、死亡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疗效显著,重型肝炎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36例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血常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PTA上升(P〈0.05),不良反应轻,早期重型肝炎9例全部存活100%(9/9),中期重型肝炎8例存活5例62.5%(5/8),晚期重型肝炎3例存活1例33.3%(1/3)。结论:血浆置换对早中期重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伍林柏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4):209-211,2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7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血浆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20u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4wk。结果治疗组对重型肝炎的有效率为70.76%,对照组有效率为35.7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疗程结束后TBIL、r-GT下降和PTA升高的幅度等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前列地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及早给药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尤其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可作为内科综合疗法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重肝合并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合并肝性脑病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并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肝性脑病分级,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氨。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有效率(72.3%)明显优于对照组(44.0%),P〈0.005;治疗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氨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有效治疗慢重肝合并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古拉定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迅速,凝血酶原时间复常较快,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治疗重型肝炎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和转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HBV—DNA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早期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黄疸的消退,加速转氨酶的复常,缩短病程,经济方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口服,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24周)的生化、凝血原活动度的指标及治疗第4、12、24周的HN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12、24周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治疗4、8、12、24周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2、24周的血清白蛋白(AI,B)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4、12、24周的HBV—DNA定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有效抑制HBV的复制,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氨基酸测定值在重型肝炎中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设立40例非重型肝炎患为对照组,与43例重型肝炎患在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检测空腹血浆氨基酸、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指标各1次。结果:血浆氨基酸值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下降、蛋氨酸值升高,在重型肝炎组特别明显(P<0.01);重型肝炎组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及蛋氨酸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有密切比例关系,且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未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时,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已明显异常。上述结果在对照组不明显。结论:在重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血浆氨基酸比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日本Plasauto IQ免疫吸附机对5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进行123例次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介质、血氨、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病人经人工肝PE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下降,白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PE治疗前后血清电介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数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E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综合治疗组(54.0%VS75.0%),差异有显著性(x^2=5.5,P〈0.05)。结论 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PE是治疗重型肝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重型肝炎病人8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日静滴,拉米夫定口服100mg/日,两组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组TBIL、ALT、AST明显下降,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3)HBV.DNA阴转率和负荷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4)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对36.58%(P〈0.001)。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抑制HBV复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透析联合活性碳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3)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活性碳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48h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达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复常率分别为100%和84.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明显改善.血BUN和Scr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后血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8h后观察组总胆红素反弹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性碳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肾功能,延缓胆红素治疗后反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重型肝炎病人8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d静滴,拉米夫定口服100mg/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组TBIL、ALT、AST明显下降,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3)HBV-DNA阴转率和负荷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4)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11.90%对36.58%)。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抑制HBV复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血液灌流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HA型血液灌流器对2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液灌流36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血常规及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血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减少(P〈0.05)。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血液灌流能吸附重型肝炎惠者血液中胆红素、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是治疗重症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术(plasmaexchange,PE)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有效率为61.7%。PE的疗效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PE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P〈0.01)。PE的疗效与治疗次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行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尤其是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低、PTA值较高、临床处于早中期的患者。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仍需针对患者病情特点早期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并发症、有无肝硬化的关系.结果:年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等指标及并发症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影响(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性别、有无肝硬化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及并发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谷胱甘肽、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门冬氨酸乌氨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显著增加,HBV—DNA阴转率和负荷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可使临床症状、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A组)及对照组40例(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A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术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外周静脉血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AF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其中A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两组血清AFP含量治疗2周后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其中A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促进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生长,提高AFP水平,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6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68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饮酒史、继发感染、并发症等因素的分析,并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各项生化和病毒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为54.41%,死亡组与治疗好转组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饮酒史、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BeAg、HBeAb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发现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两组间分别为16.13%和35.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血清白蛋白、白/球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饮酒史与重叠肝炎病毒感染、HBeAg暗HBeAb血清学转换是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的数目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顸后相关,可作为评价顸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显著提高,总胆红素(TBil)消退快,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恢复好。结论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