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手术前后胆囊功能的变化,为临床保胆手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微创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超声评估胆囊收缩功能,观察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早期胆囊收缩功能改善不明显,术后3个月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可恢复至正常,微创保胆手术可有效胆保留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手术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超声评价40例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A组)21例术后胆囊收缩率均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尚可(B组)12例66%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欠佳和差(C组)7例71%收缩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3组患者术后3个月胆囊收缩率比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评价诊断胆囊结石疾病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为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组病例提示,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用淡馒头后用超声测定胆囊收缩功能的方法在微创保胆取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用150 g淡馒头后,通过超声测定进食60 min后和术后6个月胆囊排空率,评价胆囊收缩功能改变的情况,观察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与术前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术后空腹胆囊容积明显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后胆囊容积明显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囊排空率明显较术前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保胆取石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胆囊结石复发16例。结论:食用150 g淡馒头后用超声测定胆囊收缩功能的方法效果良好,既方便、经济,又无胆绞痛、胰腺炎发生,可以作为胆囊结石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前检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疗效.方法应用超声评价41例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在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先进的治疗胆结石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息肉)术治疗胆囊疾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人中,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18例,成功率85.7%,3例病人由于腹腔粘连、慢性炎症较重,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1—7d,平均4d。全部病例术后复查B超显示无结石残留,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7人,随访率94.4%,术后随访1个月-2年,1例病人胆囊结石复发(5.5%);2例胆囊收缩功能不良(11.1%);1例胆漏(5.5%);1例术后胆囊粘膜出血(5.5%)。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下,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治疗胆囊疾病是可行、安全的,并且有效的保留了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片红  夏香  廉世松  全勇 《中外医疗》2010,29(23):174-175
目的通过B超声像评价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功能,指导选择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方法根据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将结石分为A、B2组,并选择胆囊壁厚度〈4m,胆汁为液性无回声暗区,脂餐后胆囊收缩面积〉30%的胆囊结石病例实施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共186例。结果 186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剖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B超,(18±12)个月复发率仅2.7%。结论 B超评价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功能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23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保胆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小切口组(P〈0.05或P〈0.01)。保胆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右上腹疼痛,1例出现结石复发。小切口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术后腹泻、腹部疼痛等症状。两组手术均未出现胆管损伤、胆漏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利胆防石散内服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符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排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通过腹腔镜切开胆囊底,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取石,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治疗组患者术后5d服利胆防石散3个月。对照组患者除不服利胆防石散外,其余护理、饮食等与治疗组相同。术后2年复查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60例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3~5d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服用利胆防石散,能使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减少,既能减轻胆囊的炎症反应,还能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对微创保胆取石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医药方法,降低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的复发。方法:将135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防石胶囊组及防石胶囊加推按运经仪组,每组45例,分别予不同治疗,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防石胶囊加推按运经仪组胆囊壁厚度明显变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其次为防石组,最后为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有2例结石复发;结论:该治疗方法能减轻或消除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行保胆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手术的30例患者,在B超下测量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并探究胆囊收缩变化。结果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手术后1个月时的胆囊收缩功能较手术前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术后3~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逐渐恢复,可以达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超在胆囊结石手术之前检查患者胆囊的功能,为胆囊手术中腹腔镜的选择进行指导,为微创保胆取石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的137例胆囊结石患者,利用脂餐试验,分析胆囊结石的B超声像,将其分成两种类型,选出胆囊壁的厚度在4mm之下、脂餐后胆囊收缩面积高于30%的胆囊结石病例进行保胆取石手术,对病例保存研究.结果137例保胆取石术都很成功,B超复查后复发率仅有2.1%.结论利用B超在术前对胆囊功能进行评价有利于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刘斌  鲁蓓  石玉宝  郑卫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05-2508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胆囊结石复发率。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试验组,同期选择未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围术期控制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 h血糖≤9.0 mmol/L。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行Lundh试餐超声检查检测胆囊最大收缩率,术后3、12、24个月采用胆囊B型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围术期无手术切口感染、胆管感染、胆漏、胆管损伤及死亡;随访无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发生;2例复发胆囊结石患者夜间胆绞痛发作,最长持续2 h,未行特殊治疗,改变体位后逐渐缓解。随访24个月期间,6例退出试验,其中对照组2例,试验组4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0.469,P交互=0.707),治疗方法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主效应不显著(F组间=0.850,P组间=0.365),时间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主效应显著(F时间=8.880,P时间=0.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较术后3个月升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均无胆囊结石复发;术后12个月对照组有1例(1.7%,1/58)胆囊结石复发,试验组有1例(1.8%,1/56)胆囊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0);术后24个月对照组有2例(3.4%,2/58)胆囊结石复发,试验组有2例(3.6%,2/56)胆囊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2)。结论 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较好地保留和改善胆囊收缩功能,术后24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依然良好;术后24个月内胆囊结石复发率与非糖尿病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实施B超引导下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术后1、3、6个月以及1、2年的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术前136例患者平均胆囊容积(24.16±5.25)m L、最小剩余容积(9.85±1.25)m L、最大收缩率(42.20±1.35)%,术后平均胆囊容积(26.10±5.18)m L、最小剩余容积(4.88±1.22)m L、最大收缩率(55.19±1.48)%,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以及第一年随访均无复发情况;第二年2例复发,复发率为2.4%,均为多发性结石患者。结论 B超对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功能进行评价,可以指导腹腔镜+输尿管镜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间52例胆囊结石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B超检查胆囊壁厚均〈3mm,测定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术后2周B超复查胆囊壁厚度并测定胆囊收缩功能。结果完成微创保胆取石术52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5d出院。术后2周B超检查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门诊随访6月-3年,结石无复发。无胆囊癌发生。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并且保护了胆道的完整性及胆囊功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胆囊切开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2011年采用微创切开取石术治疗经严格筛选符合保胆手术的胆囊有功能患者13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及胆囊壁厚度、胆囊功能的主客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胆囊壁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P<0.05),胆囊收缩面积明显增加(P<0.05),无术中副损伤或术后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治疗有功能的胆囊结石,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对86例微创保胆取石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健康宣教,患者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整体护理。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护理差错发生,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39个月,胆囊功能良好。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保留胆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上需要重点注意术前宣教,心理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上。  相似文献   

17.
吴保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75-1876
目的探讨对胆结石患者行微创保胆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行微创保胆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三戳孔法行胆囊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术中出血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行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疗效肯定,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EMIC)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 59例年龄为16~78岁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术前胆囊功能测定,术前超声判定胆囊内结石数目以及胆囊底部体表定位,术中胆道镜直视下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监测和中西医结合预防结石再生.结果 59例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无一例结石复发.结论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符合微创理念,符合生理功能,患者满意,安全性高,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黏膜反转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常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胆囊收缩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3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患者采用黏膜反转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另外39例患者行常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计算与统计,治疗前后的胆囊功能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和治疗结果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当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术后6月胆囊功能均恢复正常,但胆囊收缩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4,P<0.05)。对照组术后6月胆囊收缩率基本恢复术前水平。两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51 , P<0. 05 )。通过随访记录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不大,疗效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膜反转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对胆囊收缩功能无显著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行保胆取石术和2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比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方面,内镜微创保胆取石低于腹腔镜胆囊切除,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及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方面,内镜微创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无显著差异,保胆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保证手术彻底性的前提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且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