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血栓前状态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血栓栓塞发病机制之一-血栓前状态(PTS)。方法:通过检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人止血系统的多项指标,反映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凝血酶产生和纤溶状态等生化标志物的血浆水平,证实PTS的存在并探讨其在血栓栓塞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栓栓塞是二尖瓣狭窄(MS)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然而血栓栓塞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检测MS病人止血系统的多项指标,旨在证实MS血栓前状态(PTS)的存在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通过测定12例MS患者的反映内皮损伤(VMF)、血小板激活(GMP-140)、凝血酶产生(FPA)和纤溶状态(D-D)等生化标志物的血浆水平;结果:VWF、FPA和D-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4.75%±25.78%、(10.05±5.44)mg/L、(0.46±0.15)g/L,P<0.01~0.05);结论:MS病人在止血系统的多个环节发生异常,存在PTS;合并房颤的MS病人止血系统异常尤为显著;PTS与左心房内径或二尖瓣口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VTE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中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既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均为血栓形成后的筛查指标,无法反映血栓形成早期隐匿的止、凝血异常,缺乏特异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新型早期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对评估围手术期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TAT、t-PAIC、PIC、TM等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围手术期VT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正常早期妊娠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了解妊娠后凝血、血栓形成、抗凝和纤溶状态的改变.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9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定期产检的105例妊娠10~12周的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82例正常未孕者为对照组.测定凝血常规4项(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烷B2(TXB2)、D二聚体(D-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2)].结果 Fg、F1 +2、TAT、GMP140、D-Ⅱ、PAI-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分别为4.00 g/L、0.66 nmol/L、179.95 μg/L、9.42 μg/L、201.51 μg/L、0.047 g/L,后者分别为2.52 g/L、0.31 nmol/L、39.46 μg/L、19.13 μg/L、125.02 μg/L、0.006 g/L.结论 正常妊娠早期血液凝血功能明显增高,抗凝水平略升高、纤溶活性及抗纤溶活性亦出现明显亢进,4者在较高水平保持平衡,血小板活化状况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肝素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其作用机理:肝素是抗凝血酶Ⅲ(AT-Ⅲ)的辅因子,可与AT-Ⅲ分子中的赖氨酸残基结合,而使AT-Ⅲ分子构型改变,变构的AT-Ⅲ可与凝血酶、因子Ⅹa、Ⅸa、Ⅺa、Ⅻa等结合,使它们被灭活而失去凝血活性。肝素多用于治疗:(1)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2)深静脉血栓伴肺梗塞。(3)DIC。均宜早期使用,待血栓形成,则其疗效大减。现将我院传染科早期应用肝素治疗暴发型流脑休克成功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4岁,因突起寒战,高热1天,伴皮肤、粘膜瘀斑,无尿12小时,而于2000年2月3日16:30入院。体检: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反映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研究稳定性心绞痛(SA)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高凝状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对象分为SA组(15例)、UA组(21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与SA组或健康对照组比较,UA组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升高(UA组、SA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2±6.0、8.0±6.6、3.3±1.6ng/ml,P<0.01),凝血酶原片段浓度增加(3组分别为1.37±0.61、0.54±0.11、0.45±0.23nmol/L,P<0.0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及尿纤维蛋白肽A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α2抗纤溶酶降低。SA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外(P<0.01),两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UA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认为高凝状态可能是UA某些临床特征的发生机制,UA与SA患者在某些指标水平上的差异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 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  相似文献   

8.
18 54年Graham提出了以透析法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设想。 1 966年Berscia和Cimino首创了动静脉内瘘术作为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人工动静脉内瘘现多采用两种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和聚四氟乙烯 (PTFE)人造血管。无论何种通路 ,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困扰着临床医生 ,面临着选择最佳的透析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任务。1 血栓动静脉造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 ,约占并发症的 90 %。1 1 早期血栓  AVF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早期血栓 ,可达 7%~ 2 7%。早期血栓的原因是外科手术技术不当和处于病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MM患者43例(MM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M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栓早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发色底物显色法、ELISA法等检测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5 3例高血压病 1、2、3级患者血浆中的分子标志物———血栓烷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Ⅰ -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 2级高血压组及 3级高血压组病人 ,血浆TXB2 、t-PA含量、PAⅠ- 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t -PA活性、6 -K -PGF1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103例RSA已孕者(AEP组)&#65380;103例有RSA病史现未孕者(ANP组)及40例正常早孕者(NEP组)及40例健康未孕者(NNP组)血清中F1+2;TAT;AT-Ⅲ;D-Dimer水平;并以ROC曲线方法判断PTS引起的RSA发生时以上各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1. ANP组血浆F1+2;D-Dimer水平显著高于NNP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08);而且流产3次者较2次者指标水平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 7);F1+2 与D-Dimer判断RSA未孕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最佳筛查界值分别为55.11 nmol/L(AUC = 0.767)及233.50 μg/ L (AUC = 0.636);2. ANP组血浆TAT水平高于NNP组,AT-Ⅲ水平低于NN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08);AEP组血浆F1+2;TAT;D-Dimer水平高于NEP组,AT-Ⅲ水平低于NE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08);【结论】 RSA与PTS存在相关性;RSA患者在孕前已经表现为PTS,PTS的标志物F1+2;D-Dimer可用于RSA未孕人群流产原因的筛查,其水平越高,流产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抗凝血功能减弱的一种易发生血栓倾向的病理状态。近年来由高凝状态构成的血栓性疾病远比低凝状态的出血性疾病多见,其危害也严重,正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围绕有关问题重点对内科疾病中的高凝状态作一概述。一、高凝状态的基本发病因素在生理状态下,防止高凝及血栓形成须具备下列条件:(1)须有完整的血管  相似文献   

13.
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子痛前期孕妇产前与产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较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处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栓前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产前及产后动态监测孕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和凝血酶时间 (TT) 4项试验常用来检测血液的凝血功能。笔者以这 4项指标评价了 4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 ,并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对凝血功能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本文的病例均为本院糖尿病专科病例 ,2型糖尿病患者 4 9例均按 1997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确诊 ,男 2 5例 ,女 2 4例 ;年龄 5 1~ 72岁 ,平均 6 2 .5岁。其中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者 2 6例 (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血栓前状态近期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片段1+2(F1+2)、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血气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凝血分子标记物F1+2、v WF、GMP-140、Fg、DD的血浆浓度及Pa CO2明显下降,Pa 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血栓前状态近期疗效显著,可使患者不良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王淑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1血栓前状态的概念血栓前状态(PTS)为一种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它具有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血栓前状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前者多发生于遗传性抗凝血酶-Ⅲ(AT...  相似文献   

17.
王成河 《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355-1356
<正>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凝血仪,是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的仪器。止血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指标与临床各种疾患有着密切联系,使用凝血仪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成为必要[1]。我科于2011年底引进美国Beckman Coulter ACL Elite Pro型全自动凝血仪(ACL Elite Pro),共开展了6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D-D)、抗凝血  相似文献   

18.
血栓前状态实验诊断的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tate ,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 (hypercoagulablestate,HCS) ,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 ,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PTS颇为常见 ,各种血液病及非血液病时均可见到 ,如多颗粒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表明 ,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动态监测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在围手术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妇科、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 h3、d和7 d用ELIS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D-dimer,D-D)、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es,TAT)、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P选择素(P-Selectin,P-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ss inhibitory,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y-1,PAI-1)的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TpP和D-D水平在术后6 h3、d持续升高达峰值,TF、D-D术后7 d仍高于术前,TpP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S、TAT水平术后6 h已升到最高值,P-S术后3 d仍偏高,7 d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TAT术后3 d已下降到术前水平。TFPI、PAI-1术后6 h降低,3 d开始升高,之后TFPI维持在接近术前水平,PAI-1偏高,到第7 d才降到术前水平。良性病变患者除TF、PAI-1术后6 h高于术前,其它无明显变化。结论妇科、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标志物P-S、TpP和TF、D-D水平在围手术期的第1~3 d和第1~7 d分别明显高于术前;良性病变组术后6 d TF、PAI-1高于术前,表明此时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容易形成血栓,恶性肿瘤组术后6 h同时有PAI-1下降、D-D升高的原、继发性纤溶亢进存在,所以临床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时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20.
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FDP种类众多 ,比如X′ X、Y′ Y、E′ E、D -Dimer以及YD、XD等。这些降解产物是体内血栓形成的有力证据。目前国内大多以FDP和D -Dimer的分子标志物测定作为血栓形成和溶栓治疗的观察指标。文献指出 ,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E (FDP -E)亦可作为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 ,有关FDP -E的含量测定 ,国内开展很少 ,本文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FDP -E的含量 ,旨在探讨FDP -E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正常对照组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32~ 5 7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