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新鲜和冻存脐血中血小板 (PLT)、血小板微粒 (PMPs)含量的变化 ,以及它们对脐血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测定冷冻前后 ,脐血中PLT、PMPs的含量 ,以及脐血CD3 4+ 细胞与PMPs孵育后粘附分子 (CD41 a ,CD61 ,CD62P)的变化。结果 ,冻存脐血中PLT含量减少、PMPs含量增加 ;新鲜PMPs上调CD3 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比冻存PMPs强 ;脐血PLT经过深低温冷冻后仍然能被激发产生PMPs ,并能上调CD3 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结果显示 :我们可以用冻存的PLT来获得PMPs ,以提高干细胞粘附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小板来源的微粒 (PMPs)对人脐血CD34 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效应。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广州市妇婴医院 2 0 0 3年 4~ 6月提供的新鲜采集脐血中的CD34 细胞 ,与PMPs室温孵育15min至 1h。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分选前、分选后以及与PMPs孵育后CD34 细胞的表面黏附分子 (CD4 1a ,CD6 1,CD6 2 p ,CXCR4 )的表达。比较PMPs作用前后CD34 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及黏连蛋白的黏附性。结果  ( 1)CD34 造血干 /祖细胞与PMPs孵育后 ,其黏附分子 (CD4 1a ,CD6 1,CD6 2 p ,CXCR4 )的表达显著增高。( 2 )这些黏附分子表达率有一定变化趋势 :分选后最低 ,全血次之 ,孵育后其表达率达到高峰。 ( 3)与PMPs作用后 ,CD34 细胞的黏附性明显增高 ,同时PMPs不改变CD34 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论 PMPs与脐血CD34 细胞结合能增加其黏附性。有可能作为辅助物质应用到脐血干细胞移植当中 ,以促进脐血CD34 细胞的植入  相似文献   

3.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含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系在体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扩增作用。方法 (1)用含人脐血MSCs及不同造血生长因子(HGFs)组合的无血清扩增体系对人脐血CD34^ 细胞进行体外扩增。(2)于扩增前及扩增后第6、12天分别用双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HSCs表面抗原标记:CD34^ 、CD34^ CD38^-、CD34^ CD3^ 、CD34^ CD19^ 、CD34^ 和CD34^ CD41^ 。细胞的含量。(3)按本实验室方法行体外半固体培养,观察扩增前后脐血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及高增殖集落形成单位(CFU-HPP)集落形成情况。结果(1)含人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 CD38^ 细胞的扩增倍数在第6天和第12大分别为159和437倍。该业群百分比在单纯因子组扩增第12天时为1.98%,而在含脐血MSCs组为9.98%,明显高于扩增前。(2)集落培养表明,含脐血MSCs组扩增第12天与扩增第6天相比,其CFU-Mix和CFU-HPP的扩增倍数增加,而单纯因子组这两种集落的扩增倍数下降。(3)随扩增天数的增加,两组扩增体系中CD34^ CD3^ 和CD34^ CD41a^ 细胞均明显增加,而CD34^ CD19^ 和CD34^ CD3^ 细胞均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含脐血MSCs组差异更显著。结论 (1)含脐血MSCs体系不仅能扩增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且具有在短期内(12d)保持HSCs不耗竭。(2)含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 细胞向定向祖细胞的扩增,主要为髓系及巨核系祖细胞,而对其向淋巴系祖细胞的扩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脐血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学表达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脐血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及T/NK细胞杀伤性抑制性受体(KIR)表达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正常新生儿脐血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抗原标记,包括CD45RA、CD45RO、CD69、CD25、CD40L、CD40、CD10、CD20和CD16等抗原的表达,以及脐血T/NK细胞上KIR分子(CD158a和CD158b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儿童外周血比较。结果 脐血T淋巴细胞中CD45RA^ 细胞表达高于外周血(P<0.01),CD45RO^ 则明显低于外周血(P<0.01);脐血T细胞CD69表达极低;CD25在CD8^ 细胞亚群中几乎不表达;CD40L在脐血T细胞中表达低于外周血(P<0.05)。脐血B淋巴细胞中不成熟亚群CD10^ /CD19^ 比例增高,成熟B细胞表型CD19、CD20、CD40等抗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外周血(P<0.01)。脐血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存在KIR分子表达;脐血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158分子表达低于NK细胞(P<0.01),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158分子表达低于正常外周血;CD158几乎不表达于CD4^ T细胞,主要表达于CD8^ T细胞,且以CD158a^ 为主;脐血中NK细胞CD158分子表达高于T淋巴细胞(P<0.05),但明显低于外周血NK细胞KIR的表达(P<0.01)。结论 脐血T淋巴细胞包括原始和早期T细胞以及T细胞受体表达障碍,导致脐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不成熟,可能是脐血移植(UCB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和程度轻的重要原因之一。脐血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障碍可能缘于T淋巴细胞表型或功能的障碍。脐血T/NK细胞KIR的表达特性提示,KIR可能与UCBT中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CD34+ CD1 1b+ 细胞输入量在脐血移植中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 ,观察并分析 1 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无关脐血移植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 ,移植后 1 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 0 5× 1 0 9 L的时间为 1 1~ 32天 (中位数为 1 7天 ) ;血小板≥ 2 0× 1 0 9 L的时间为 1 2~ 1 1 8天 (中位数为 4 0天 )。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为 1 0 7~ 79 0 0× 1 0 4 Kg(中位数为 9 1 8× 1 0 4 Kg)。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与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反比 (γ =- 0 4 89,P <0 0 5) ;CD34+CD1 1b+ 细胞输入量与血小板恢复时间无关 (r =- 0 2 38,P >0 0 5)。CD34+ CD1 1b+细胞输入量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造血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甲基亚砜和右旋糖酐冻存脐血造血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斌  廖灿  辜少玲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635-636
脐血移植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血液性疾病和恶性肿瘤 ,临床上主要采用同胞脐血移植和无关供者脐血移植两种形式[1] 。前者往往直接将整份脐血冻存 ,后者供者来源于脐血库 ,多为经羟乙基淀粉 (HES)分离后的有核细胞(NC) [2 ] 。对于保存方法 ,单用一种冷冻保护剂即使加大剂量也不会增加冷冻效果 ,反而加大毒性[3 ] 。我们采用合用两种冷冻保护剂冻存整份脐血和分离后有核细胞 ,以探讨理想的冻存方法来建立脐血库和保存同胞脐血。材料和方法选取足月健康新生儿采集脐血。冷冻保护剂甲为 2 0 %二甲基亚砜 (DMSO ,美国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T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变化及其用干扰素(IFN)治疗的影响。采用IFN治疗ITP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用SAP法检测T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ITP患儿IFN治疗前外周血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显著降低;IFN治疗后CD4,CD8降低,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结果表明,ITP患儿T细胞亚群表达及比例失调,IFN治疗ITP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变化与临床的关系,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发现KD患儿入院时MPV明显增大,随病程进展,MPV迅速下降而PLT明显增高并持续2周左右;心脏受累患儿PLT明显高于无心脏并发症患儿(t=2.9187,P<0.01)。这些变化反映了血小板在KD的血管炎性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提示PLT显著增高的患儿具有心脏并发症的潜在危险。本文还讨论了KD患儿PLT和MPV变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暴露对胎盘微血管及早产儿血小板代谢的影响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胎龄进行1:1配对,选取2016年6至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4例,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并比较2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出生体质量、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并发症、胎盘微血管密度(MVD)、子代血小板活性因子(CD62p、CD63)及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绒毛膜羊膜炎组患儿出生体质量较低[(1.90±0.41) kg比(2.31±0.62) kg]、72 h内PLT较低[24 h内(197.97±63.43)×10^9/L比(266.34±69.92)×10^9/L;24~72 h (202.28±29.70)×10^9/L比(256.38±69.9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37.50%比9.38%)、颅内出血发病率(40.62%比15.63%)及24 h内MPV[(8.73±0.89) fL比(8.27±0.64) fL]、PDW水平[(59.46±5.90)%比(55.20±5.37)%]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盘MVD低于对照组[(9.08±1.35)%比(12.89±1.36)%],CD62p、CD63、TPO均高于对照组[(25.37±5.20)%比(10.35±2.94)%,(9.49±1.58)%比(4.04±1.21)%,(271.08±197.22)μg/L比(141.87±78.1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盘MVD与PLT呈正相关(r=0.74,P<0.05),MVD与CD62p、CD63、TPO均呈负相关(r=-0.64、-0.44、-0.44,均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可致胎盘MVD减低及子代血小板活化,早产儿PLT减低,胎盘微血管损伤可能进一步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61例小于胎龄(SGA)和87例适于胎龄(AGA)儿脐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系数(PDW)。结果发现;早产和足月SGA儿的PLT、MPV和PDW分别低于同胎龄AGA儿的PLT、MPV和PDW;早产AGA儿的PLT比定月AGA儿低,但PDW高于足月AGA儿,MPV无明显差异。提示在骨髓生成血小板的功能方面,SGA儿可能受到抑制,而早产儿可能不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母亲子痫前期脐血的血小板参数水平,探讨母亲子痫前期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新生儿血小板生长代谢过程的理解,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全血球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脐血中血小板参数如platelet count(PLT)、platelet crit(PCT),mean platelet volume(MPV)、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等的水平;运用ELISA法分别测定脐血中的血小板参数如thrombopoietin(TPO)、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ri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等的水平。结果母亲子痫前期的早产儿PLT[(215.23±111.32)×10~9/L]、PCT(2.21%±0.93%)低于母亲无子痫前期的早产儿PLT[(248.89±100.56)×10~9/L]、PCT(2.84%±0.65%),P0.05,而MPV(9.14±0.81fL)、PDW(17.39%±1.22%)均明显高于母亲无子痫前期的早产儿MPV(8.25±0.79fL)、PDW(16.14%±0.71%),P0.05;母亲子痫前期的早产儿脐血中sFlt-1、PAF及TPO水平(分别为150.67±34.38 pg/mL、0.378±0.12 pg/mL、265.25±33.53 pg/mL)均升高,P0.05。结论母亲子痫前期通过对血小板参数的综合影响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母亲子痫前期对早产儿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稳态的影响。方法研究收集了26个母亲子痫前期的早产儿的脐血和母亲没有子痫前期的早产儿的脐血,分为子痫前期组(PE组)和母亲无子痫前期组(对照组)。分别通过全血渗透方法和血浆凝结培养系统检测循环中巨核细胞数量和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通过ELISA检测两组血浆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TPO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组早产儿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减少[157.9(44.6)vs 239.6(57.5)×10~9/L,P0.001];循环中MK减少[5.8(1.0)vs 7.7(0.9)/mL,P0.001],CFU-MK减少[14.1(2.1)vs 20.1(2.8)/L×10~5 cell,P0.001];CD62P的表达增加[15.5(2.3)vs 11.4(1.9)%血小板,P0.001],CD63的表达增加[12.3(2.4)vs 9.0(1.6)%血小板,P0.001];血浆中sFlt1的水平升高[130.1(8.0)vs 97.7(8.7)pg/mL,P0.001],TPO的水平也升高[129.5(17.8)vs 98.9(11.8)pg/mL,P0.001]。PE组中,sFlt1的水平与血小板计数、CFU-MK和循环中MK数目呈负相关,与CD62P、CD63的表达呈正相关;TPO与血小板计数、CFU-MK和循环中MK数目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中,sFlt1和TPO与上述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sFlt1对于母亲子痫前期的早产儿在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稳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巨核细胞结构受损和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从人脐带血及脐带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分析MSCs的表面标记。方法人脐带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单个核细胞,利用MSCs贴壁生长的特性,经培养、换液、传代纯化MSCs;分离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并传代。将传代的MSCs冻存,1个月后再复苏,观察复苏后MSCs的生长情况。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及脐带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经过传代后,贴壁细胞形态趋于同一。人脐血及脐带MSCs体外生长形态相似,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经冷冻保存,复苏后仍能较好生长。人脐血及脐带来源的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59高表达,而表面标记CD14、CD33、CD34和CD45低表达。结论人脐带血及脐带均可分离出MSCs,在体外能扩增纯化及冻存复苏,为组织工程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5 8例窒息新生儿及 5 8例正常新生儿的PLT、MPV及PDW。 结果  窒息新生儿入院时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MPV及P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0 1) ,窒息组新生儿恢复期PLT、MPV和PDW和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 (P >0 0 5 ) ,窒息程度越重 ,PLT越低 ,MPV、PDW越高。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T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中的变化及其用干扰素 (IFN)治疗的影响。采用IFN治疗ITP患儿 ,分别于治疗前后用SAP法检测T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 ,ITP患儿IFN治疗前外周血CD4 降低 ,CD8升高 ,CD4 CD8显著降低 ;IFN治疗后CD4 ,CD8降低 ,CD4 CD8明显高于治疗前。结果表明 ,ITP患儿T细胞亚群表达及比例失调 ,IFN治疗ITP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讨粘附分子CD44在血细胞的分布特点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利用荧光双染色一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种血细胞的CD44分子的表达,利用^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DNA合成。结果显示:除血小板CD44分子的表达为阴性、胸腺细胞为弱阳性外,其他所有血细胞CD44分子的表达(包括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干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为阳性。单独抗CD3抗体可明显增强T细胞的DNA合成;但协同抗CD44抗体后,T细胞的DNA合成被明显抑制。单独抗CD44抗体对IL-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无明显影响;但协同抗CD2抗体后,可明显增强抗CD2抗体对IL-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FCM微量全血法检测新诊断ITP患儿18例治疗前(ITP组)及治疗后达完全反应组(ITP-CR组)以及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17例(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IPF%、IPC、及膜糖蛋白(CD62p、PAC-1、CD42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MPV、PDW、P-LCR、IPF%明显升高(P0.05),而PLT、PCT、IPC降低(P0.05);且ADP激活前、后三种膜糖蛋白(PAC-1、CD62P、CD42b)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ITP-CR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IPF%降低,PLT、PCT、IPC及三种膜糖蛋白(PAC-1、CD62p、CD42b)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ITP患儿体内外血小板均处于低活化状态,血小板功能降低;血小板相关参数为ITP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7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I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从人脐带血及脐带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分析MSCs的表面标记.方法 人脐带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单个核细胞,利用MSCs贴壁生长的特性,经培养、换液、传代纯化MSCs;分离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并传代.将传代的MSCs冻存,1个月后再复苏,观察复苏后MSCs的生长情况.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及脐带细胞表面抗原.结果 经过传代后,贴壁细胞形态趋于同一.人脐血及脐带MSCs体外生长形态相似,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经冷冻保存,复苏后仍能较好生长.人脐血及脐带来源的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59高表达,而表面标记CD14、CD33、CD34和CD45低表达.结论 人脐带血及脐带均可分离出MSCs,在体外能扩增纯化及冻存复苏,为组织工程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活化后血小板(PLT)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用10mg/LLPS+20U/mlIFN-γ激活RAW264.7细胞,分别用1×104/ml、1×107/ml活化后PLT刺激被激活的RAW264.7细胞,TNF-α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活化后PLT刺激24h激活的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明显增加;活化后PLT刺激6d,凋亡明显被抑制。结论活化后PLT可促进小鼠巨噬细胞分泌TNF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