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替牙期埋伏多生牙的诊断定位及拔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生牙在颌骨中埋伏的部位、定位性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分别用不同类型的X线片来分析、判断各种埋伏多生牙在颌骨中的位置,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所得出的诊断,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拔除多生牙。结果:根据手术实际情况所见,比较术前后临床及X线片检查,诊断符合率达到98.5%;手术拔除后的多生牙创口,术后均愈合良好,无一例感染。结论:埋伏多生牙通过不同类型X线片及临床检查相结合,均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定位性诊断,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及手术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顾仓临  金蕾  严二雄 《口腔医学》2009,29(2):107-108
目的探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拔除方法。方法临床门诊患者132例158颗多生牙,通过放射学检查并结合临床检查,分析判断埋伏牙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然后拔除。结果132例患者经术前定位,97颗位于腭侧,43颗位于唇侧,18颗位于牙列中,与术中所见一致,无邻牙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放射学检查对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便于选好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3.
正畸治疗中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和拔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拔除方法。方法:临床门诊患者50例,通过定位X线牙片结合临床检查,分析判断埋伏牙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然后拔除。结果:50例患者经术前定位,4例位于唇侧,38例位于腭侧,8例位于牙列中,与术中所见一致,无损伤邻牙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定位X线牙片对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便于选好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4.
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键 《口腔医学》2001,21(4):206-206
许多儿童由于上前牙排列不齐、恒牙滞萌、乳牙滞留、上中切牙间隙过宽或要求正畸等原因前来就诊后摄片发现。由于埋伏多生牙易导致多种错颌畸形,影响乳恒牙正常替换,甚至可能发展形成含牙囊肿,故常需及早拔除。为了确定手术进路,术前需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进行定位,以便快速准确地摘除埋伏多生牙。通过与术后结果对比,本文对120例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术前定位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临床资料从1997~2001年共收集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120例142枚。年龄4~15岁,其中4~7岁18例,8~11岁47例,12~1…  相似文献   

5.
正畸治疗中上颌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拔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上颌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及手术拔除。方法 对21例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采用临床检查,偏心投射拍摄法拍摄定位牙片,辅以头颅侧位片、全景片判断其三维位置.凭此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拔除患牙。结果 21例埋伏多生牙经X线片判断5例偏屑侧,13例偏腭侧.3例位于中间,与术中情况一致。拔牙创一期愈合。结论 定位牙片结合头颅侧位片、全景片可视为一种可靠的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方法,并可指导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6.
纵向断层摄影术在儿童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发生率为0.47%~ 2.6%[1],常常影响儿童上前牙的萌出和排列,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拔除.手术前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对指导手术入路至关重要.我们采用综合摄片法,将根尖片或曲面断层片与纵向多层断层片联合运用,进行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并结合临床实际分析纵向断层摄影术在儿童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上颌骨埋伏多生牙36例拔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骨前部多生牙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对于口腔内已萌出或部分萌出的多生牙,诊断及定位都很明确,拔除也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埋伏多生牙,尤其是完全骨埋伏多生牙,临床上一般不易发现,也不易定位及拔除。本文总结我科2000~2002年拔除36例共63颗埋伏多生牙的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2岁。多生牙数目:1颗者11例,占30.56%;2颗者24例,占66.67%;4颗者1例,占2.78%。多生牙的位置:位于唇侧者5颗,占7.94%;位于腭侧者56颗,占90.32%;位于2个中切牙间者2颗,占3.32%。手术进路:自唇…  相似文献   

8.
根尖片水平移位法对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家长对孩子的牙齿替换时间、排列位置等越来越重视,常因儿童替牙[牙合]期上牙牙列不齐、间隙过宽、滞萌等而就医。临床检查中常发现上颌前牙区有埋伏多生牙存在,有统计其发生率在1%~3%。儿童替牙期的混合牙列埋伏多生牙易导致多种错[牙合]畸形影响乳恒牙的正常替换,故需及早拔除。因此,术前埋伏多生牙的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收集2001年2月~2004年6月埋伏多生牙病例92例,125枚多生牙,采用根尖片水平移位法拍摄定位牙片,手术验正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万桂芹 《口腔医学》2011,31(11):701-702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方法与护理经验。方法 103例埋伏多生牙根据临床检查,结合X线定位投照,确定其在颌骨内的位置。准确定位后,充分做好患者的术前沟通及围手术期的准备工作,医护密切配合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拔除埋伏多生牙。结果 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损伤邻牙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对医护过程满意。结论 准确的术前定位与完善的术前准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及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方面配合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在口腔临床上较为常见。要拔除这些埋伏多生牙,术前需进行X线摄片定位,了解埋伏的位置、确定手术切口部位与摘除方向。国内目前均采用偏心投照来进行定位,但实际应用时受X线角度改变和牙片放置时产生的弯曲度,X线影像会出现变形,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我科自1985年以来,采用上前牙轴向咬片对146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进行摄片定位,与临床手术结果相符率达100%。上颌前牙轴向咬片对埋伏多生牙定位影像直观,定位诊断准确,是一种可靠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assembly of information on the role of public officials in the decision to initiate fluoridation appears valuable for all dentists in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13.
14.
颞下颌关节 (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一双侧联动关节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其供血丰富 ,与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相适应。TMJ血管构型早已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 ,对关节的血供又有不少新的认识。本文就TMJ微循环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并就关节疾病与血管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探讨。1 颞下颌关节微血管的研究方法1 .1 血管灌注法血管灌注是最常用的 TMJ血管形态观察方法 ,由于它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和经济的特点 ,目前仍被常用于研究血管结构。传统的方法多采用墨汁和钡剂。在将血管内的血液冲…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应用十二例新鲜成人尸体的舌-口底-下颌骨-颈部标本,采用淋巴含间接注射法,对舌侧缘淋巴引流及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淋巴管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初步发现:舌侧缘淋巴引流与下颌骨舌侧骨膜淋巴管没有关系,下颌骨舌则骨膜淋巴管不是舌侧缘向颌下和颈部淋巴结引流的通道因而,舌癌不会通过下颌骨舌侧骨膜淋巴管途径而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在临床上,对没有直接侵犯至下颌骨舌侧粘骨膜的舌癌病例,保留下颌骨或保持其连续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8.
牙本质领对桩冠修复牙牙体应力的影响--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牙本质领对牙体应力的影响,揭示箍效应的力学本质。方法:建立上中切牙桩核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100N静载荷下,牙本质领高度由0~2mm按0.5mm递增,共5种情况下,牙体内Von Mises应力的变化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在100N载荷下,牙体内Von Mises应力由桩末端向牙颈部方向逐渐升高,并在颊侧根颈1/3和颈缘形成两个应力高峰区。②增加牙本质领高度可以降低牙体内Von Mises应力峰值。结论:牙本质领对牙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应尽量保留冠部牙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功能恢复的关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对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收治的 18例 2 4侧髁状突骨折患者 ,经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片、CT及三维 CT诊断 ,选用开放性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不同的处理方法 ,并对患者术后髁状突的形态和功能加以分析对比。结果 开放手术经翼外肌解剖复位的病例在术后的解剖形态、咬合关系、尤其是下颌骨运动时偏斜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翼外肌游离复位的患者。结论 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选择翼外肌解剖复位 ,既可以增加髁状突复位的成功率 ,减少其可能引起的吸收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3):225-228
目的观察经放射前后的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α的TNF-α的分泌情况,为转基因细胞经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灭活作为"瘤苗"应用于临床前TNF-α基因的有效表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肿瘤坏死因子基因(TNF-α基因)转导入人舌癌Tca8113细胞,并获得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ELISA法分析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α在60Co放射组及未放射组的TNF-α分泌量的变化以及经液氮储存48h、一周复苏后的TNF-α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1)60Co放射组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α的TNF-α的分泌量(x±s)(pg/ml/106细胞/24h)平均高达(110±5.62),而未转基因的Tca8113细胞的上清液中未检测到TNF-α,统计学上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2)经频率为439.5cGy/min,总剂量为10 000cGy的60Co放射后TNF-α分泌量降低,但在4~6d时有一分泌高峰;(3)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α经60Co放射后在经48h及一周的液氮内储存后TNF-α能够分泌,其分泌量的变化趋势同储存前.48h组和一周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结论转基因细胞Tca8113/TNF-α作为"瘤苗"应用时,目的基因的表达可初步评价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