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分布的变化。方法  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与正常组 ,应用NADPH d组化法显示肝硬化大鼠黑质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的数量及胞体灰度。结果 肝硬化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但阳性胞体的灰度增加 ,正常组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但胞体的灰度降低。结论 肝硬化大鼠体内有毒物质使脑细胞广泛受损 ,神经递质传递发生障碍 ,造成肝性脑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病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及肝硬化大鼠在脊髓中NOS量效关系,即肝硬化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研究。方法采用NADPH鄄d组化法及LeicaQ500IW图像分析系统对肝硬化大鼠脊髓颈、胸、腰段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进行数量及灰度的测定。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分为两个等级:低密区和高密区,低密区灰度定为60,高密区为90,两组Wistar大鼠NOS阳性神经元灰度均为60,差异无显著性。在脊髓灰质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管周围即脊髓板层第Ⅹ层和中间外侧核。NADPH鄄d呈色为强阳性,细胞形态多为三角形和梭形,胞核不着色,胞质色深。细胞中等大小,以25μm为主。在脊髓颈、胸、腰各段灰质中间带NOS阳性细胞分布的数量基本相等,没有特异性变化。结论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在脊髓内是相同的。NOS在脊髓节段的分布特性可能说明肝硬化大鼠低级交感神经的调控与正常无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用一氧化氮合酶在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精确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本和纤维主要密集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段的背外侧核以及中段和尾段的腹外侧核,中缝背核以及线形核内也观察到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胞体和纤维,在中缝正中核和中缝隐核的内可见中等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在中缝大核内仅见到少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必酶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脑内的分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小鼠脑内的分布。方法 :用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NOS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脑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果 :在大脑皮质、纹状体、基底前脑、杏仁核、下丘脑和脑干等处有较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论 :表明NO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万华瑛  高秀来  刘霞  周馨 《解剖学报》2004,35(3):320-323
目的 研究大鼠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运动皮层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采用NADPH-d黄递酶组织化学法以及NO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方法。结果 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运动皮层NOS和nNOS阳性细胞显著减少;脊髓NOS阳性细胞改变不明显。结论 大鼠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可引起大脑皮层细胞的改变,NO可能参与了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顶叶约半数的NOS神经元直接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枕、额叶中约三分之一的NOS神经元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而NOS阳性纤维多且密集成网状,额、顶叶的终末数量明显多于枕、颞叶,其中6%~7%的阳性终末分布至血管壁。结论:大脑皮质内的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参与皮质微循环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gray ,PAG)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NADPH d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并进行光镜计数和图像分析。结果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元型 (neuronalNOS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明显减少 ,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 ;且二者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值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先对50只雄性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两组大鼠肝、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及NADPH-d染色。结果:(1)肉眼下可见模型组肝脏普遍呈坏死性肝硬化;(2)HE模型组血氨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Nissl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浆内Nissl体减少或消失;(4)NADPH-d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多。结论:(1)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之一;(2)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并且一氧化氮(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沈伟哉  郭国庆  邢旭光  余菁 《解剖学研究》2002,24(2):138-140,I008
目的 观察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为探讨nNOS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结果 大鼠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脑和脑桥分布丰富 ,延髓较稀少 ;在中脑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部、被盖背外侧核、中缝背核、上下丘灰质等部位 ;在脑桥 ,主要分布于被盖背外侧核、脑桥中缝核、被盖脚桥核、蓝斑、臂旁核、斜方体核 ,以及脑桥网状结构 ;与中脑和脑桥相比 ,延髓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少 ,主要分布于延髓网状结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等核团。结论 分布于脑干内丰富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分泌 ,共同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 ,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变化。方法:冷水持续灌胃15 d制作C-IBS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大便性状和结肠内膨胀刺激后腹肌反应的观察及结肠HE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价。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改变。结果:造模15 d后,模型组大鼠大便呈腊肠状的碎块,结肠的腹肌反应阈值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结肠粘膜层完整。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C-IBS大鼠结肠肠肌从神经元NOS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BS大鼠结肠NOS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O在C-IBS大鼠结肠神经元内表达增加,此异常可能与C-IBS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源性雌激素对去势后雌性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影响。方法选用2~3月龄、健康未交配的雌性大鼠40只;动物分组如下:对照组大鼠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对照组(卵巢切除术后,n=10)。实验组(即卵巢切除术后肌肉注射雌激素组)20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40d(即给药一个月)和术后70d(即给药两个月)陆续灌注取材。采用SABC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下丘脑视上核内NOS阳性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计数,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NOS阳性神经元内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卵巢切除术后对照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明显增高,细胞比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大(P0.05)。去势后补充雌激素1个月组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和卵巢切除组相比较,视上核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P0.05)。去势后补充雌激素两个月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无论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还是阳性神经元胞体的大小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着色变浅。结论外源性雌激素可能影响去势雌性大鼠下丘脑视上核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大鼠下丘脑内的一氧化氮合酶与雌激素受体双标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和雌激素受体(ER)在下丘脑诸核团的分布及共存,为揭示雌激素与一氧化氮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雌性大鼠下丘脑内NOS阳性神经元、ER阳性神经元以及NOS/ER双染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结果: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外侧区和室周核;ER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诸核团的表达不及NOS阳性神经元广泛;NOS与ER双染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外侧区及室周核;其他区域可见散在分布的双染神经元。结论:NOS与ER双染神经元主要集中分布在视上核的背内侧和背外侧部及室旁核小细胞部腹内侧区,在下丘脑外侧区分布较广但比较分散,室周核呈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干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递酶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及发育。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各日龄大鼠的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别。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上丘浅灰质层,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部,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等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去卵巢之后的时程变化 ,为雌激素类药物替代防治绝经后老年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6 9只 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组 ,各 2 3只 ,分别在术后 3d、1周、2周、4周、8周处死 ,脑切片用NADPH d组化方法染色 ,观察并和计数基底前脑各区NOS阳性神经元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大鼠基底前脑各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在去卵巢后先上升 ,2周时达到高峰 ,以后假手术组及雌激素替代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下降 ,8周时达正常水平。去卵巢对照组斜角带核水平支及垂直支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却保持较高水平 ,在 8周时与假手术组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去卵巢后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 ,而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与FOS免疫组化(ABC法)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证明,浓密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阳性成分呈蓝黑色的带状分布,而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内很稀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此核簇内的分布节段非常相似,都主要存在于与伤害性传入传递和调控有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并且二者都主要分布于与痛觉调控有关的浅层.约有10~15%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在三叉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Ⅲ~Ⅴ层仅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除在吻侧亚核的背内缘与孤束核交界处有少量一氧化氮合酶同性神经元外,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两者均几无表达.本文及文献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对面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大鼠(PIH)与正常妊娠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及孤束核(NTS)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IH大鼠AT1分布的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大鼠PVN、SON、NTS内AT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IH组大鼠PVN和NTS内AT1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多,而两组大鼠SON内AT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T1在下丘脑PVN和NTS内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中枢AT1受体的异常增加可能与母体妊高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雯  曾园山  张伟  陈巧格  陈穗君 《解剖学研究》2007,29(2):97-100,114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脊髓半横断后受损伤背核和红核神经元存活以及背核神经元表达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25只成年雌性大鼠在施行脊髓半横断术后,被分为对照组、三七总皂甙低剂量组、三七总皂甙中剂量组、三七总皂甙高剂量组和L-NNA组。三七总皂甙组每天胃饲一定剂量的三七总皂甙,L-NNA组每d腹腔内注射L-NNA。术后30d取出脊髓和大脑行冷冻切片,做NADPH酶组化染色和中性红染色。结果脊髓半横断后,对照组损伤侧背核神经元和红核神经元数目明显降低,背核面积减少,背核NOS阳性神经元增多;应用三七总皂甙和L-NNA后,损伤侧背核神经元数目和背核面积有恢复性增加,尤其是高剂量三七总皂甙的效果更明显。三七总皂甙和L-NNA均可抑制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表达NOS,三七总皂甙还可提高损伤侧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率。结论三七总皂甙能够促进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和红核神经元的存活,同时能够抑制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表达NOS。  相似文献   

18.
Nitric oxide is a gaseous neurotransmitter that is synthesized by the enzym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 (NOS I). At present, little is known of NOS I-positive neurons in the vestibular nuclear complex of the cat (VNCc).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y,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terconnections of NOS I-positive neurons, including fibres in the VNCc. Five adult cat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animals. All cats were anaesthetized and perfused transcardially. Brains were removed, postfixed, cut on a freezing microtome and stained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Every third section was treated with the Nissl method, other sections were stained either histochemically for NADPH diaphorase or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NOS I. The atlas of Berman (1928) was used for orientation in the morphometric study. NOS I-positive neurons and fibres were found in all parts of VNCc: 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 (MVN); lateral vestibular nucleus (LVN); superior vestibular nucleus (SVN); inferior vestibular nucleus (IVN); X, Y, Z groups and Cajal's nucleus. The NOS I-positive neuron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ize (small, medium-sized, large neurons type I and type II) and their shape (oval, fusiform, triangular, pear-shaped, multipolar and irregular). In every nucleus, a specific neuronal population was observed. In SVN, a large number of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NOS I-positive neurons were identified. In MVN, chain-like rolls of small neurons were found. Tiny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MVN and mesencephalic reticular formation were present. Our data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morphology,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terconnections of NOS I-positive neurons in the VNCc and can be extrapolated to other mamma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过损毁脑干中缝背核(DR),探讨中缝背核NOS阳性神经元是否投射分布于大脑皮质微血管。方法:将16只SD雄性成年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大鼠中缝背核微量注射喹啉酸,饲养1w,灌注固定,然后将大脑及脑干作冠状冰冻切片,NADPH—d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大鼠的中缝背核被有效损毁,其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了59.1%(P<0.001)。额、顶叶皮质NOS阳性纤维终末减少了32.1%(P<0.05),其中附着于皮质微血管的NOS阳性纤维终未了减少了37.8%(P<0.01)。而枕额叶皮质NOS阳性纤维终末也减少了32.8%(P<0.05),其中附着于皮质微血管的阳性纤维终末减少了39.4%(P<0.01)。结论:位于中缝背核的NOS阳性神经元投射分布于大脑皮质微血管,可能参与大脑皮质血流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