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7月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在下肢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术结合支架植入术后行就行围术期护理,并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所入选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控制在为4.6~8.8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控制在8.6~14.4mmol/L之间;未见感染、血肿、粥样斑块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对实施下肢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术结合支架植入术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O)的腔内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DAO患者21例(23条肢体),6条肢体行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20条肢体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 23条肢体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率100%,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踝肱指数升高0.21~0.49,平均升高0.31±0.09,19例平均随访(10.0±4.6)个月,支架内血管闭塞5例,1例截肢,4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对DAO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属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表现,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保守、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近年来以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为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ASO中的应用越来越多。ASO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与介入操作和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也是密不可分。本文将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与机体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87-1588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管功能(髁肱指数、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速度)、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髁肱指数、血管内径和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 <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 <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韩杰 《医疗装备》2021,(6):163-164
目的探讨三氧大自血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三氧大自血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2、3、4周后,观察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大自血治疗加以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各项观察和重点护理的指标。方法:对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PTA或血管内支架腔内成形术围术期的患者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到出院指导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系统护理,术后40例顺利康复。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7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患有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且单纯性球囊扩张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病变管腔丢失、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再狭窄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管腔丢失、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踝肱指数(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再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中的效果,并总结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间歇性跛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疼痛临床改善总有效率、静息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间歇性跛行消除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静息疼痛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对照组74.00%,治疗组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跛行消除率对照组11例,占22.00%;治疗组24例,占4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治疗配合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有效减轻肢体疼痛,改善间歇性跛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8 月至 2017 年5 月,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球囊扩张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经皮 腔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 (56/58),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 (48/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52,犘=0.0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7% (3/58),对照组12.07% (7/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36,犘=0.013)。观察组治疗后6 个月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 ABI)指数0.99±0.12,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ABI指数0.8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狋=6.034,犘= 0.014)。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跛行距离(553.42±103.34)m,对照组治疗后6 个月跛行距离(336.48± 48.8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狋=5.133,犘=0.023)。结论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有效应用于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ABI指数及跛行距离。 关键词: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踝肱指数;跛行距离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3 0217 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护理重点及最佳护理方式。方法对68例,81条下肢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血管介入术的患者从术前、术后到出院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经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68例、81条下肢均未截肢,症状缓解,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年,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发,4例因糖尿病足接受截肢手术,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介入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花 《现代养生》2014,(20):190-19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运动联合跨理论模型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01~2019-01期间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37)。对照组于术后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以定量运动联合跨理论模型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NRS评分)、踝肱指数(ABI)。结果:两组干预后N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ABI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采用定量运动联合跨理论模型干预可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踝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35条肢体).其中27条肢体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形术,8条肢体行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32条肢体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其中3条肢体同期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3条肢体加行股-股动脉耻骨上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为0.63±0.17,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9%(29/35),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式灵活,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的个体化预警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90例下肢ASO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的个体化预警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VTE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VTE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 <0.05)。结论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的个体化预警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ASO患者的术后VTE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使用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另加活血通脉方剂治疗,进行1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0.0%(35/5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4.0%(47/50)(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观察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5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置入治疗并进行护理以及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术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本组45例老年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再通43例,再通率95.55%,再通患者术后0.5、1、2、3年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5.02%、86.78%、78.35%、67.2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实施支架介入治疗有效。术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睡眠明显好转。故术前加强患肢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患者临床获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例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4年8-12月行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2例患者,术前给予充分的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术前准备,针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目的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结果 32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患者出现左侧上肢出血,1例患者术后缺血无明显改善,经尿激酶治疗后再通。结论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此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01~2017-01期间收治的9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9例。对98例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并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经检验,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均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介入治疗的同时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早期康复护理为主动脉夹层手术(行经股动脉置管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进一步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88例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1∶1原则实现患者的分组,其中以早期康复护理作为护理方案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常规护理服务作为护理方法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早期康复护理为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助于其预后的更好改善,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