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小儿川崎病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逐步探索全新的小儿川崎病康复治疗方式.方法:本次医学研究活动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进入本医院就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共计100名,随后将100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人数固定为50人,针对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调整具体的诊断流程以及相关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儿川崎病(KD),从临床特征及诊断、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及典型KD与不典型KD的鉴别诊断4个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郭志方 《智慧健康》2022,(24):71-74
目的 对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病情的改善,并探讨相应护理手段对患儿病情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综合护理组(n=20例)和常规护理组(n=20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结果 完成护理后,相较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0%,综合护理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5%相对更低。而在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的对比方面,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川崎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能够减少并发症,同时对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的护理。方法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12例KD患儿全部痊愈。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2例KD患儿进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结论对于KD患儿有效合理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403-140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和随访护理干预在儿童川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30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路径与随访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测验得分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测验得分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损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和随访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川崎病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分为单用阿司匹林组与阿司匹林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司匹林 静注丙种球蛋白组在热程、住院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及恢复时间方面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缩短。结论阿司匹林 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2 d],试验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 g/(kg·d),静脉滴注2 d],两组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30~50 mg/d,分3次口服,治疗10 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手足肿胀、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增大)、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疗效突出,可以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遗留冠状动脉损害长期存在,需要对患儿进行长期监测。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了川崎病门诊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系统具备路径设置、医生工作站路径、科研统计分析、患者预约提醒等功能,可满足川崎病临床治疗和科研需求。但系统使用率、系统操作的精细化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可从系统支持、临床管理两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资料,总结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典型KD与不完全性KD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比较典型KD与不完全性KD的临床特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脱皮、淋巴结肿大、肛周潮红脱皮。48例患儿经给予阿司匹林、潘生丁口服,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均治愈。结论:对非典型KD应及时做超声检查,早期足量使用IVIG可减少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并诊断为KD,且常规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的36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6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KD患儿临床病历资料中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进行相关分析。按照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剂量不同,将36例KD患儿分为A组[n=8,0.4g/(kg·d)×3d],B组[n=20,1g/(kg·d)×2d]和C组[n=8,2g/(kg·d)×1d]。3组患儿的KD初诊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KD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咽部弥漫性充血,口、唇潮红及皲裂等,并且均为KD最早期症状;实验室检查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异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沉增快等早期表现。不同IVIG剂量组的退热时间比较,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的治疗重点为极早控制血管炎,防止形成冠状动脉瘤(CAA)等。对诊断为KD患儿采用IVIG[(1~2)g/(kg·d)×(1~2)d]治疗,具有更强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陕西省石泉县医院住院确诊的82例住院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川崎病发病以5岁以下多见,男多于女,无季节差异;典型病例多见,不完全性川崎病发生率低,为6.097%,诊断误诊率较高,为15.85%;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加阿斯匹林治疗效果好.结论 提高临床医师对川崎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改善川崎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用于实践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把本院儿科在近年来前往治疗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患儿所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据此进行对象分组,儿科1组采取常规护理,儿科2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选取代表性指标来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儿科2组患儿护理有效率为96%...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川崎病以来 ,日本已观察到 15万余例川崎病患儿 ,北美、欧洲、中国等地的病例亦逐年增多[1 4] 。但迄今为止 ,其病因尚未明了。为了解广东省川崎病的发病率、分布及流行特征 ,以探索川崎病的病因及其影响发病的因素 ,我们进行了广东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 1)调查对象 :2 0 0 0年 8月采用全省统一制作的调查表(附川崎病诊断标准和典型临床表现的彩色照片 )寄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儿科 ,由专人对本院儿科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底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资料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足肿胀消失时间、淋巴结消肿时间、结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退烧时间[(2.64±1.12)、(2.56±0.76)、(2.34±1.12)、(3.04±1.24)d]均短于对照组[(3.98±1.42)、(4.36±1.03)、(3.42±1.34)、(4.67±1.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IgG、CRP及ESR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IgG、CRP及ESR指标[(14.26±0.72)g/L、(15.26±4.61)mg/L、(29.56±11.34)mm/h]优于对照组[(11.78±0.71)g/L、(23.64±7.32)mg/L、(42.67±12.51)mm/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各项免疫细胞指标,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KD患儿予以阿斯匹林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杨梅舌、球结膜充血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心血管系统损害多见,经对症治疗全部好转出院,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改善KD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秋季腹泻的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85例临床确诊为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98例和对照组87例,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的患儿家长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秋季腹泻的患儿可提高护理质量,便于家长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气喘、咳嗽、湿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6.84%,P<0.05.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有助...  相似文献   

18.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妇幼卫生》2001,12(1):17-17,18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近年来 ,我国川崎病发病逐年增多。现将我院 2 0 0 0~ 2 0 0 0 1年收治的79例川崎病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79例川崎病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 5 3例 ,女 2 6例 ,男 :女为 2 :1;发病年龄 1 5月~ 7岁 ,其中 <1岁 18例 ,1~ 3岁 4 9例 ,>3岁 12例 ,3岁以内占 84 8%。2 临床表现  79例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 ,见表 1。此外有腹痛腹泻 4例 ,咳嗽与颈部肿痛各 2例 ,左下肢跛行 1例。表 1  79例川崎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生例数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各系统合并症发病特点.方法对51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系统合并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液系统92.2%,心血管系统52.9%,消化系统49.0%,呼吸系统35.3%,泌尿系统29.4%,两个以上系统损害比例高达80.4%.结论川崎病合并症发病率高,应提高对其合并症的认识,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