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军人病区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部队伤病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60名军人病区伤病员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测试结果与文献中的1388例普通住院患者常模及19662例军人常模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军人病区伤病员与普通住院患者常模对比,人际关系因子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值均显著高于普通住院患者常模(均P〈0.05);与军人常模对比,总分值、强迫性和精神病性因子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际关系、敌对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均P〈0.05),其他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均P〈0.05)。结论部队伤病员心理健康状况稍差于普通住院患者常模及军人常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59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按照患者有无绝经分组,其中未绝经者21例为年轻组,绝经者38例为老年组,在术后第7d进行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年轻组、老年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总评分、阳性项目均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数值,与国内常模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轻组与老年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轻组与老年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值,年轻组与老年组SAS与SD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存在多种负性心理症状,以抑郁、焦虑为主,应针对患者的消极负性心理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一线临床科室参与抗震救灾的外援护士和本土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科室(ICU、骨科、急诊)外援护士及本土护士各175人(外援组和本土组),采用对地震的自我认知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卫生状况测评。结果2组护士均以女性为主,组间无差异性(P〉0.05)。本土组护士大于40岁者占9.8%,显著高于外援组(1.88%,0.01〈P〈0.05);学历分布均以大专及本科以上为主,本土组中专学历者占6.79%,显著高于外援组(0,P〈0.01);2组护士的职称分布均以初级职称为主,无明显差异。2组护士对地震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响应抗震救灾的行为表现、地震对专业的影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均P〉0.05);2组护士的抑郁总分和焦虑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外援组的抑郁总分和焦虑总分均高于本土组(均P〈0.01)。结论地震灾害对援救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非本土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胃管置入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将279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头部前倾组(B组)和牵拉气管组(C组)各93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B组显著低于A、C组(均P〈0.01),C组显著高于A、B组(均P〈0.01):②置管时间,B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A、C组(均P〈0.01);C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B组(均P〈0.01);③置管后HR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A、B组HR明显加快(P〈0.05,P〈0.01);置管后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变化.A、B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④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叶、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P〈0.01),C组显著低于A、B组(均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患者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血清S100蛋白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判断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心搏骤停(CA)后CPR成功的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A组(19例,GOS1-2分)和B组(9例,GOS3-5分)。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12、24、48、和72h测定血清S100蛋白质、NSE水平,入ICU后24h内完成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和APACHEⅢ评分,计算存活概率(Ps)。分析ROSC时间与各时间点S100、NSE水平是否相关。结果A组的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通气时间,ROSC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均P〈0.05),A组的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1),而Ps显著低于B组CP〈0.01);A组的ROSC后2、12、24、48、72h血清S100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在72h时点的S100水平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ROSC后12、24、48、72h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5),ROSC后2h时A组和B组的S100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B组在ROSC后24h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所有患者的ROSC后2、12hS100水平与ROSC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1,而12、24、48h时患者血清NSE水平与ROSC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S100、NSE可以作为判断CPR后缺氧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物,且S100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武警阅兵方队运动性蛋白尿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4名接受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队训练的武警战士,均为男性,18~26岁。留取训练前和训练6月后的尿样化验尿常规,并于训练6个月后留取血样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又随机抽取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及30名同期进行常规训练的武警战士进行比较。结果阅兵方队组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78.1%,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33.3%。P〈0.05)。阅兵方队组发生运动后蛋白尿者的SOD水平为(34.13±10.571U/ml,显著低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57.34±11.23)U/ml,P〈0.051,MDA水平为(41.26±15.11)nmol/ml,显著高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26.79±11.45)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的平均SOD水平为(49.37±9.42)U/ml,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62.12±14.51)U/ml,P〈0.05】,而阅兵部队组的平均MDA水平为(37.35±8.64)nmo//ml,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23.92±6.73)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5±22.32)U/ml,均P〈0.05],阅兵部队组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4±2.55)nmol/ml,P〈0.05)。结论血清SOD和MDA含量可以作为反映运动强度和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强度训练对受训人员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方法于训练中期随机抽取阅兵集训(高强度训练)的30名官兵及相似的30名普通训练的官兵.抽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细胞间黏附因子-1、去甲肾上腺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阅兵组训练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为(5.895±2.012)μg/L,明湿高于普通训练组[(4.471±2.268)μg/L,P〈0.05],阅兵组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为Ⅰ(173.320±101.156)pmol/L,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46.422±27.785)pmol/L,P〈0.05],阅兵组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浓度为[(4.780±1.301)μg/L,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2.842±0.630)μg/L,P〈0.05],而阅兵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1.235±2.252)mg/L]同普通训练组[(1.482±2.000)mg/L]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训练组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这表明高强度训练中存在骨骼肌损伤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消防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以便观察采取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的疗效,确保消防官兵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通用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621名消防官兵进行心理测量,并与武警军人常模比较;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常规系统心理干预方式,配以在面对重特大突发事件时的应激心理干预方式对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做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消防官兵90项症状清单(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武警军人常模;干预后,实验组官兵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系统心理干预特别是在面对重特大突发事件时的应激心理干预对确保消防官兵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相似文献   

10.
高原低氧应激和适应过程中人群症状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高原低氧环境对部队官兵健康的影响。方法分组调查由平原入伍到高原地区的男性官兵1244人。其中A组486人,地区海拔2260~2800m;B组675人,海拔3800~4300m;C组83人,海拔〉4500m。对比分析各组症状反应及与入住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总体症状阳性率70.98%。其中A组60.49%、B组75.11%、C组98.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B组、C组各症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组,其中心慌、气短、头痛、头晕和失眠的阳性率占前5位;各组入住≥1年者中,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指甲凹陷和脱发现象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症状均显著减少。结论低氧应激性症状反应与海拔高度成正比,尤其海拔3800m以上地区的症状反应阳性率陡然升高,但随入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慢性症状反应与入住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消防战士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验证八段锦锻炼对消防战士的健身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习练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20周,分别测定锻炼前后受试者的身体机能,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试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其身体机能提高明显,SCL-90测试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组和全国常模比较,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结论有氧健身气功八段锦在增进消防战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救援行为对施救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参与救援的20名解放军战士(观察组)与普通人(对照组),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SAS),作为研究指标进行测验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抑郁(f4)和敌对(f6)两个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观察组EPQ的L分分值于地震一个月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救行为对于施救者心理状况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和敌对态度,掩饰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杨波  黄丽君 《中国性科学》2013,(12):72-74,78
目的:通过对入院高龄产妇实施短期加强型护理,探讨加强型护理对高龄产妇产前产后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分娩的高龄产妇98例,按入院顺序,在自愿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加强型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产妇分娩前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36.4±5.6)分和(36.7±6.8)分,对照组分别是(44.6±4.8)分和(47.1±5.8)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出院时,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7.7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观察组高龄产妇实施加强型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前焦虑及产后抑郁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13例不孕症妇女为观察组,另选113例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心理状态,同时对不孕症妇女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进行健康宣教、提供辅助生殖技术信息、鼓励夫妻同治、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及指导健康生活习惯等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60.7±3.8)及抑郁评分(61.5±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13例不孕症妇女中,有83.2%(94例)处于焦虑状态,有81.4%(92例)处于抑郁状态,且焦虑、抑郁程度随患者年龄、不孕时间、治疗周期、经济收入的增加和受教育程度的降低而增加,家庭不和睦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比家庭和睦患者严重(P〈0.05);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临床诊疗中应重视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梅毒产妇住院期间的负性心理,探讨对其实施临床干预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选取梅毒产妇15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观察组82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产妇100例,使三组产妇各方面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产妇的负性情绪实施临床干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组产妇入院时心理特点、分娩后心理表现进行调查,并以SCL-90量表分别于产妇入院后和出院前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合并梅毒的产妇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两组产妇得分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154例(99.35%)产妇担心梅毒会传染给胎儿,此外,担心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对工作产生影响、不能对患者个人信息保密或者是影响以后的生育,居产妇负性心理的前5位.观察组产妇经过临床干预失眠烦躁、害怕、羞愧、后悔、悲观绝望、抑郁、报复等不良心理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之后经过心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接近于健康产妇,而与对照组产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干预,包括积极的心理护理和抗感染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16.
周容  温炬  马静 《中国性科学》2013,22(3):48-51
目的:分析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于我科就诊的219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心理改变情况,治愈率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恐惧、焦虑、多疑和忧郁情绪,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存在的问题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种心理状况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愈率达97.3%,较对照组取得了更为满意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P〈0.05),也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满意度达9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j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仅有4例复发,而对照组患者中25例患者病情反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0.9,P〈0.05)。结论:对于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应尽可能了解其心理情况并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达到更高的治愈率和依从性,且可收到较高满意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放射线检查患者的心理因素、心理干预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00例放射线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干预组在检查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检查前后比较,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因素在放射检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慢性湿疹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进行评估,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湿疹患者的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对患者心理、穿衣、社交娱乐、工作学习、治疗影响较大;发病部位位于暴露部位与非暴露部位的DLQI分值比较,男女性湿疹患者DLQI分值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婚与已婚患者DLQ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湿疹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应该得到皮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