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氟西汀调控CUMS抑郁大鼠海马突触重塑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氟西汀(fluoxetine)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海马突触重塑的m TOR和细胞自噬信号调控作用。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control)组、CUMS组和氟西汀组。采用CUMS结合孤养法构建CUMS抑郁模型,期间给予氟西汀(20 mg·kg-1·d-1)灌胃治疗。通过体重变化、糖水测试水平及行为学实验验证模型建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生化方法测定突触重塑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突触泡蛋白(synaptophysin,SYP),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leaved caspase-3,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 TOR、4EBP1,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UMS大鼠的体重、糖水摄取量、旷场实验总路程和中间停留时间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UMS组SYP和GFAP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Bcl-2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s-3上调,m TOR及下游靶分子4EBP1磷酸化水平下调,细胞自噬关键基因beclin1和LC3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氟西汀可以减缓以上结果中的上调或下调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氟西汀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凋亡和自噬信号通路以及上调m TOR信号通路调节海马突触重塑并缓解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基2B(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R2B和PSD-9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显示,用药组NR2B和PSD-95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均增多,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增加.RT-PCR结果显示,用药组NR2B和PSD-95 mRNA水平较模型组升高.结论:TP能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NR2B和PSD-95的表达,表明其对突触可塑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N-棕榈酰乙醇胺(PEA)调控大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UMS模型组、CUMS+氟西汀(10 mg/kg)组、CUMS+PEA (2.5、5和10 mg/kg)组及CUMS+PEA (10 mg/kg)+MK886 (3 mg/kg)组。CUMS第8天开始药物处理,监测大鼠体重并测试其相关行为学变化。第36天大鼠麻醉后取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和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前额叶皮质(PFC)的突触小泡蛋白(SYP)表达及神经元形态改变;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PFC中PPAR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PEA增加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体重获得、蔗糖偏好率和旷场实验中的运动时间,缩短旷场实验的不动时间(P<0.01),上调PFC中SYP的蛋白表达,改善神经元的形态,增加PFC质量及PFC/全脑百分比,下调PFC中PPARα的蛋白和mRNA表达。与PEA(10 mg/kg)的组相比,MK886组大鼠在CUMS第35天体重获得和蔗糖偏好率明显降低,旷场实验中不动时间增加及运动距离减少,PFC中的SYP表达降低,PPARα的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PEA拮抗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PEA调控PFC的PPARα通路、改善其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戊四氮诱导癫痫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表达变化。方法戊四氮(PTZ)腹腔注射诱导慢性癫痫(CEP)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CA3区PSD-95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PSD-95mRNA的表达。结果癫痫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其海马CA1、CA3区PSD-95免疫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伴有海马PSD-95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PSD-95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尾静脉移植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 方法 获得第3代hUCMSCs;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细胞组(移植hUCMSCs)、氟西汀(flu)给药组(给予flu),每组15只。构建6周CUMS小鼠抑郁模型;从第3周开始将hUCMSCs、生理盐水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移植给小鼠;从第5周开始每天给予小鼠flu灌胃;记录各组小鼠每周的体重变化;通过蔗糖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估小鼠抑郁模型及治疗效果;HE染色观察海马CA1及CA3区细胞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海马CA3区突触的超微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关键蛋白突触素(SYP)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 hUCMSCs可以改善因CUMS导致的小鼠体重下降;行为学实验观察到,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行为,细胞组和给药组小鼠抑郁行为得到改善;HE染色观察到,与模型组相比,细胞组和给药组小鼠海马CA1及CA3区细胞排列整齐,数量增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与模型组相比,细胞组和给药组海马CA3区亚细胞结构突触数量更多,突触间隙更窄,突触棘密度更大;Real-time PCR检测到,细胞组和给药组比模型组SYP和PSD-95的mRNA表达更多。 结论 hUCMSCs移植具有抗抑郁作用,这种作用与改善海马的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引发的抑郁高风险率是否与海马生理结构的改变有关。方法:制作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不同时期采用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对小鼠术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情况;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内部细胞的变化;电镜观察海马亚细胞结构突触的结构变化;RT-qPCR检测突触蛋白标志物突触小泡蛋白(SYP)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有显著的抑郁行为,且在第7天抑郁程度最显著(P<0.01);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形态欠规则;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超微结构突触数量减少,突触活动区长度变短,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间隙宽度增加,突触界面曲率减小(P<0.05);RT-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SYP和PSD-95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海马生理结构的改变是脊髓损伤后抑郁症高风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5000 IU/kg)大鼠连续治疗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尼式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突触标志蛋白突触素(SYP)、细胞骨架蛋白-95(PSD-95)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处于原平台象限时间也显著缩短,海马神经元结构改善,尼氏小体数量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减少,突触标志蛋白SYP、PSD-95及GAP-43表达显著增加,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PP5肽类似物P165对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脑室注射STZ制作痴呆模型,3周后,治疗组以APP5肽类似物P165灌胃治疗,用药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突触素、α-突触核蛋白和突触后致密区-95蛋白(PSD-95)的表达;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游泳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ting均显示模型组海马内突触素、PSD-95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显著减少,而α-突触核蛋白显著增多。电镜观察可见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退行性改变,神经毡内突触结构异常。结论脑室注射STZ可影响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引起海马神经元和突触的超微结构病变,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APP5肽类似物P165可影响突触蛋白的表达,改善突触功能,有助于恢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对大鼠脑PSD-95和Shank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3mg/kg,第3d重复此剂量;对照组以人工脑脊液代替链脲佐菌素.21d后,取大鼠海马,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hank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PSD-95和Shank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SD95和Shank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使海马PSD-95和Shank1表达减少,干扰了神经元突触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桦脂醇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 CUMS)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为治疗抑郁症提供 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采用氟西汀和白桦脂醇干预改进 CUMS模型大鼠,通过行为学观察抑郁行为,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HPLC-ECD法检测5- 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 NE)和多巴胺( DA)神经递质水平,免疫印迹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营养 蛋白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蛋白水平。结果: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在3、4 周增加,且在4 周时白桦脂醇组较氟西汀组的大鼠体质量增加;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大鼠悬尾静止时 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延长,且氟西汀组较白桦脂醇组明显延长;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海马凋亡细 胞数下降,且白桦脂醇组高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5-HT、NE和DA含量均 减少,且氟西汀组较白桦脂醇组减少;氟西汀组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DNF、NT-3 和NGF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 降低,氟西汀组较白桦脂醇组降低。结论:白桦脂醇能够改善CUMS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且对其海马神经元具 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20、40和60 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15 min再放开的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通过Y迷宫和新物体辨别实验测试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核抗原(NeuN)、突触小泡蛋白(SYP)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Y迷宫和新物体辨别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出现显著的学习和记忆障碍,DHEA治疗能显著增加Y迷宫实验中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同时还可显著提高小鼠新物体辨别实验的优先指数和辨别系数(P 0. 05),其中DHEA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 0. 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NeuN、SYP和PSD-95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显著降低(P 0. 05); DHEA组小鼠海马组织NeuN、SYP和PSD-95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 0. 05)。结论:DHEA具有提高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元的丢失和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量胰岛素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低剂量胰岛素预防组(LIP)、高剂量胰岛素预防组(HIP)和七氟醚模型组(MOD),其中预防组和模型组均采用七氟醚诱导构建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检测海马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细胞肽链延伸因子2(eEF-2) 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Ⅰ(synapsin-Ⅰ)、钙调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mTOR及eEF-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能够显著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及游泳距离,提高穿越平台次数;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胰岛素预防组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且高剂量胰岛素预防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RT-PCR 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TOR、eE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DNF、PSD-95、synapsin-Ⅰ、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预防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TOR、eE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BDNF、PSD-95、synapsin-Ⅰ、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量胰岛素可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其mTOR、eEF-2 mRNA表达水平,预防七氟醚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的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TOR-eEF2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蒺藜苷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刺蒺藜苷组、氟西汀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探讨复方刺蒺藜苷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NTF、CNT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敞箱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时间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有增加.刺蒺藜苷和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复方刺蒺藜苷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NTF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增多,神经元平均灰度值降低.结论:刺蒺藜苷能明显改善抑郁动物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增加海马CNTF、CNTF mRNA的表达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牛膝活性提取物(ABPPk)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通过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采用Leica Qwin软件测量不同浓度ABPPk处理24 h对海马神经元突起延伸和突起分支的影响;通过突触结合蛋白(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双标免疫荧光染色,采用LeicaQwin软件测量ABPPk(250 ng/ml)处理7d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定量分析不同浓度ABPPk作用24 h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7d对PSD-95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ABPPk(250 ng/ml)作用不同时间对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水平的调节.分析ABPPk对海马神经元的作用与ERK通路的关系.结果:ABPPk可有效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突起延伸和突触形成,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BPPk能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元GAP-43和PSD-95蛋白表达,作用5 min即能显著上调ERK磷酸化水平,作用15 min ERK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PD98059可抑制该过程.结论:ABPPk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突触形成,上调GAP-43和PSD-95蛋白水平,其作用可能与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以及5-羟色胺1A受体(5-HT_(1A)受体)和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SD-95)的表达,探讨5-HT_(1A)受体调控PTSD大鼠空间记忆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模型组采用连续单一刺激构建PTS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2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电生理实验检测强直性高频刺激对海马LTP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海马5-HT_(1A)受体和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各实验日模型组大鼠逃避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在强直性高频刺激后,2组大鼠海马诱发电位的幅值明显升高,模型组诱发电位的幅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estem blot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5-HT_(1A)受体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PSD-95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PTSD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减退,可能与海马CA1区5-HT_(1A)受体的表达增加和PSD-95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周围神经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PSD-95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显示,PSD-95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坐骨神经中度表达,损伤后迅速下降;PSD-95 mRNA从损伤后2d开始表达上调;而其蛋白水平于损伤后1周明显升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证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1周PSD-95与nNOS共定位于Schwann细胞上,而与神经丝蛋白NF-200共定位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PSD-95通过nNOS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物理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物理治疗组(PT)、rTMS组及PT联合rTMS组(PT+rTMS),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损伤,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Golgi-Cox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结构和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突触可塑性标志物突触素(SYN)、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GSK-3β(p-GSK-3β)、p-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PT、rTMS及PT+rTMS均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改善大鼠海马病理损伤和神经元结构,增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增加神经元树突分支数和树突棘密度,增加海马组织SYN、PSD-95、GAP-43蛋白表达;增加β-catenin、p-GSK-3β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Wistar-Kyoto(WKY)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与海马组织中树突棘的变化,并探讨解郁丸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成年雄性WKY大鼠为实验组,选用同品系SPF级Wistar大鼠为其对照组。首先,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作为其基线;然后将实验组所有WK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解郁丸组和西酞普兰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21 d灌胃给药,再用相同的行为学方法检测给药后行为的变化。采用Golgi染色观察前额叶皮层与海马组织中树突棘的病理特点。Western blot检测前额叶皮层与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前,WKY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前额叶皮层与海马组织中树突棘的密度明显降低(P0. 01),且PSD-9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经药物治疗后,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明显减少,前额叶皮层与海马组织中树突棘的密度升高(P0. 01),PSD-95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提高(P0. 01)。结论:解郁丸能明显减少WKY大鼠抑郁样行为,且影响树突棘的结构改变及PSD-95的蛋白表达。树突棘可能是抑郁症早期改变的重要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孕期铅暴露后子代海马突触变化与PSD-95表达改变的相关性,探讨铅暴露损伤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通过饮用0.02%醋酸铅水溶液建立孕期铅暴露模型,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血铅,透射电镜技术检测海马突触密度,蛋白印记技术检测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VGLUT、VGAT和PSD-95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雄性21 d大鼠体重分别为(55.73±4.23)g和(56.01±5.97)g,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铅暴露组雄性21 d大鼠血铅分别为(10.2±2.1)μg/L和(301.2±34.8)μg/L,血铅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与铅暴露组雄性21 d大鼠单位面积突触数目分别为32.79±2.03和23.46±1.97,突触密度明显减少(P0.01);铅暴露后,VGAT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VGLUT和PSD-95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PSD-95表达减少引起海马兴奋性突触数目的下降是发育期铅暴露损伤学习记忆功能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双侧侧脑室注射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影响,本研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第1、3d双侧侧脑室重复注射STZ3mg/kg,对照组以人工脑脊液代替STZ。21d后,取大鼠海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突触素、活性调节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al-associatedprotein,Arc)的表达;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内突触素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而Arc蛋白表达显著增多;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毡内突触结构异常,突触小泡聚集增多。以上结果提示:脑室注射STZ可影响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引起突触超微结构异常,干扰了神经元突触信号的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