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肺癌化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我院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26例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措施。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表(EQRTCQLQ-C300)统计52例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统计两组52例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26例患者单一症状量表评分失眠、腹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471,2.068;P0.05)。观察组PSQI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8.132,2.032,2.883,3.695,2.856,3.288;P0.05)。观察组功能量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193,2.641,3.142,3.463,3.539;P0.05)。观察组状态量表疲惫、恶心呕吐、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249,2.241,2.140;P0.05)。结论:利用心理干预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承受的痛苦,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骨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市骨科医院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SAS)和抑郁自评(SDS)[1]的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1心理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成分得分差异无显著性(t=0.108~0.343,P0.05),两组间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378,0.592;P0.05);2综合性心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46~6.00,P0.01);日常功能障碍(t=2.201,P0.05)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6,10.580;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骨折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痛病人疼痛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患者治疗时给予相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疼痛教育并联合心理干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NRS均分及爆发痛每日人均次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均分、爆发痛每日人均次数较治疗前降低(t=15.37,9.14;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4.25,-4.57;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83.0%,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P=0.01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各因子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10.39,6.89,8.07,9.08,5.23,7.55,8.54,6.63;P0.01),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t=-8.09,-6.43,-8.19,-8.22,-4.32,-6.78,-7.11,-6.70;P0.01),提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疼痛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疼痛的缓解,能有效减轻晚期癌痛病人疼痛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在临床上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黛力新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 6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例)和对照组(n=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黛力新.连续2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重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治疗期阀的不良反应.结果 14天后睡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飞行人员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18例飞行人员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干预组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时间为一个疗养周期(30天),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应用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对照。结果①心理干预前(入院时)两组飞行人员PSQI总分和各成分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91,1.56,0.38,-0.95,0.83,-0.55,1.03,1.88;P>0.05);②心理干预后(出院前)干预组飞行人员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83,-7.05,-9.37,-2.04;P<0.01或0.05)及干预前(t=-6.55,-5.92,-6.69,-4.31;P<0.01);③对照组前后测的各量表得分无显著变化(t=-6.55,-5.92,-6.69,-4.31;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飞行人员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病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联合组(n=50)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配合中医治疗。8周后,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所有脾胃病失眠患者临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论:联合组治疗后临床躯体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89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AS及SDS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7.796,-5.395;P0.01);联合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低(t=-6.932,-8.123,-11.515,-7.032,-7.291,-7.147,-9.373,-19.121;P0.01)。结论:CBT疗法配合中医疗法可改善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疼痛教育在晚期癌痛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晚期癌痛患者均给予规范的癌症疼痛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系统的疼痛教育方案,并分别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和睡眠质量变化情况予以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经教育后的数学评分(NRS)值(2.41±1.25)显著降低、爆发痛次数(2.15±1.10)次/天明显减少,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6,4.490;P0.05);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指标均显著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值(8.86±2.05)分明显降低,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4,3.209,3.144,3.370,4.943,4.114,3.034,3.744;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7.92%)显著提升,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6,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够使晚期癌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得以有效控制,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可作为晚期癌痛病人的辅助治疗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系统性家庭疗法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49例产后42天的轻中度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的产后护理(对照组,n=128),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系统性家庭治疗(心理治疗组,n=121)。在产后6、12、18和24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问卷(EP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产后6、12、18、24个月时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共213例患者(心理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9例)完成试验。干预结束时,心理治疗组的EPDS总分[(11.3±2.9)vs.(13.6±3.5)]、PSQI总分[(9.5±3.7)vs.(12.1±4.1)]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干预前相比,在研究的各阶段,两组的EPDS和PSQI总分均有所下降,心理治疗组的降分率高于对照组的同期降分率(均P0.01)。干预后,与同一阶段的对照组相比,心理治疗组的入睡时间更短(P0.01)、睡眠时间更长(P0.05)、夜间觉醒次数更少(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系统性家庭疗法可以减轻轻中度产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伴轻度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与心理弹性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伴轻度抑郁患者56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不伴抑郁的脑胶质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估两组心理弹性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两组睡眠质量。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睡眠障碍与心理弹性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力量性、坚韧性、乐观性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6,-7.656,-9.221,-10.459;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服用催眠药物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9,9.477,5.082,4.076,3.698,8.419,7.159;P0.05),两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484,P0.05)。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脑胶质瘤伴轻度抑郁患者的PSQI评分与力量性、坚韧性、乐观性评分及CD-RISC总分均呈负相关(r=-0.473,-0.513,-0.520,-0.795;P0.05)。结论:与不伴抑郁的脑胶质瘤患者相比,脑胶质瘤伴轻度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更严重,且心理弹性水平更低,此外,这类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心理弹性水平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疗法(MBSR)结合家庭支持干预对颅脑外伤(TBI)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94例颅脑创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MBSR+家庭支持干预,n=47)与对照组(常规护理+MBSR,n=47),两组干预时间均为6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创伤后成长水平[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结果:观察组经干预后SAS及SDS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42,-3.53,P0.05);观察组经干预后PSQI量表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的使用及总得分(t=-4.73,-6.33,-4.18,-3.31,-5.68,-3.44,-2.03,-11.86;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PTGI量表中欣赏生活、与他人人际关系、精神变化、个人力量、新的可能及总得分(t=7.01,6.18,4.89,6.27,4.05,14.0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QL-Index量表中运动、日常生活、支持、健康及总体情况(t=4.00,2.41,3.26,3.83,3.53;P0.05)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BSR联合家庭支持干预能有效减轻TB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创伤成长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8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多导睡眠图(PSG)参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低于对照组(t=-3.204,-5.665;P=0.000),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9,P=0.027;t=2.947,P=0.004);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9,P=0.000;t=-3.250,P=0.002);干预后,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5,-3.830,-3.142,-3.500,-3.312,-4.010,-6.196,-11.945;P0.01);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9,11.835,6.959,5.835,3.458,8.172,5.670,9.159;P0.001)。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够有效缓解OSAHS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沈阳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的状况,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护士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沈阳市3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255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QI总分7分者,共88人(34.51%),PSQI平均得分(7.85±3.613),与常模比较差异显著(t=6.96,P0.01);不同岗位精神科护士白天功能障碍项目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4,P0.05);PSQI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应用催眠药物项目分组间差异显著(F=3.132,3.945,5.422,3.893;P0.01),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精神科护士睡眠障碍项目分及PSQI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9,2.942;P0.05);入睡时间,应用催眠药物项目分组间差异显著(F=2.962,3.067;P0.01),有统计学意义;45岁及以上护士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应用催眠药物项目分及PSQI总分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并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曲唑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治疗前,治疗后4、6周分别给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两个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PSQI:t=5.577,P0.01;HAMD:t=4.917,P0.01),治疗6周后(PSQI:t=7.007,P0.01;HAMD:t=7.888,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曲唑酮治疗组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后,给予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HAMD-24和PSQI评分。结果:①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认知障碍因子分(t=-2.1192,P=0.0366)和睡眠因子分(t=-2.8680,P=0.0050)和HAMD-24总分(t=-7.6010,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②干预4w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因子分(t=-4.6736,P=0.0000)、入睡时间因子分(t=-6.3793,P=0.0000)、睡眠时间因子分(t=-2.5391,P=0.0127)、睡眠效率因子分(t=-3.1686,P=0.0020)、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t=-2.4805,P=0.0148)和PSQI总分(t=-18.6077,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舍曲林联合高频rTMS比单纯舍曲林治疗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已有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提高产妇产后睡眠质量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改善产妇产后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护理措施之后总体睡眠质量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人性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护理前在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效率比较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差异性护理之后,两组产妇在入睡时间(t=2.108,P=0.037)、睡眠时间(t=3.205,P=0.002)、睡眠障碍(t=3.035,P=0.003)、睡眠质量(t=3.843,P=0.000)以及睡眠效率(t=2.442,P=0.016),两组产妇采取护理措施之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其产后睡眠质量,对提高产妇的产后恢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入院后2周内睡眠状况进行观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HAMD和TESS评分与患者PSQI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PSQI评分阳性率62%;多元回归分析,HAMD、TESS评分和性别3个因素进入PSQI逐步回归方程:y=5.205+0.385x1-1.395x2+0.182x3(F=40.940,P=0.000),能预测PSQI评分总变异的74.8%。结论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抑郁情绪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睡眠有较大影响,此外,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且程度更重。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先心病患儿术后过渡期焦虑患者认知偏向和睡眠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儿正负性认知偏向问卷(APNIS评分)、疾病不确定量表(IUS评分)、五因素正念度量(FFMQ评分)、焦虑评分(SAS评分)、抑郁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变化,比较患儿依从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正性他人、正性自己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518,5.194;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负性他人、负性自己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013,-6.683;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U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9.874;P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FFMQ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6000;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AS、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103,-7.186;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966,5.466,12.77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依从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341;P0.05)。结论:给予先心病患儿术后正念减压训练,可缓解患儿过渡期焦虑状态,改善患儿认知偏向,提高患儿睡眠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失眠患者94例,随机分为GCBT组(n=48)和非GCBT对照组(n=46)。GCBT组开展为期12周的GCBT(每周1次,每次2 h),对照组每周1次心理健康讲座。在基线与12周后对2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测评。结果:12周治疗后,除催眠药物因子外, GCBT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基线期(均P<0.05); GCBT组在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Ⅲ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NREMⅠ期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及基线期(均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缓解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手法按摩联合情志干预改善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冠心病伴失眠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联合手法按摩加情志干预,干预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HAMD)/抑郁(HAMA)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睡眠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2.332,P0.05,t=-6.114,P0.01);头晕、胸闷、心悸、胸椎椎旁压痛、颈痛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167,7.441,4.544,6.026,9.062;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702,4.258,7.634,6.525,7.836,11.629,3.332;P0.05或0.01)。结论:手法按摩联合情志干预有助于缓解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了解高血压老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60岁以上高血压老人201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UCLA孤独量表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本样本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4.18%。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睡眠效率得分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老人(t=2.226,P=0.027;t=2.928,P=0.004)。已婚高血压老人主观睡眠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单身高血压老人(t=-2.340,P=0.020)。空巢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得分显著高于非空巢高血压老人(t=3.221,P=0.002;t=2.619,P=0.009)。有并发症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高于无并发症高血压老人(t=3.209,P=0.002;t=2.754,P=0.007;t=2.394,P=0.018)。家庭关系较为融洽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低于隔阂多高血压老人(P0.05,P0.01)。年龄60~64岁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高于75~79岁老人(P0.05),80岁及以上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得分显著高于75~79岁老人(P0.05)。孤独感高分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显著高于孤独感中间、低分老人(P0.05,P0.01)。孤独感进入PSQI总分的回归方程(β=0.536,P0.01)。结论:高血压老人睡眠质量因不同人口学特征而异,孤独感对高血压老人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