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外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 吴某,男,40岁.右后枕部包块四十年,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右后枕部一质韧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椭圆球状,活动差,囊性改变.CT示右枕骨变薄,囊液性包块,大小9.3 cm×7.1 cm×3.6 cm,手术全切.病理检查:(右后枕部)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2.
颅内表皮样囊肿义称肌脂瘤或珍珠瘤,是颅内咒天性外胚层来源的囊性肿瘤样病变,占颅内肿瘤的0.20%~1.80%、此类肿瘤好发于脑桥小脑角、  相似文献   

3.
鞍旁表皮样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颅内表皮样囊肿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2%~l,8%,发病机制分先天性和获得性。肿瘤生长缓慢,起病表现隐匿,桥小脑角肿瘤多为神经根痛,幕上肿瘤则以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临床表现。头颅CT有助于诊断,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至今,手术是其唯一治疗办法,术中使用显微技术和内窥镜辅助有助于肿瘤切除和神经功能保护,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CT表现为高密度的颅内表皮样囊肿二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病例诊断不困难,但是极少数病例的影像学(CT、MRI)变化莫测、与众不同、误诊率很高,鉴别困难。笔者总结了2000—2005年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例CT表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病例,并结合国内报道的病例,以及国外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者,男,79岁,因发现头皮肿块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后枕部头皮下一黄豆大小肿块,质软,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后肿块逐渐增大,影响平卧休息来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后顶枕部头皮有一大小约16cm×10cm×5cm包块,质地中等偏软,无压痛、发红及波动感,头皮变薄,头发稀,透光试验阴性,无血管杂音,神经系统体征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颅内胆脂瘤恶变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桥小脑区胆脂瘤恶变鳞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3岁男性,13年前曾行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本次手术次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示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发现残余肿瘤增大,拒绝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生存22个月后死亡。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手术次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结果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发现肿瘤无复发。结论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小脑幕下19例,小脑幕上7例。囊肿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术后颅内压升高症状、三叉神经痛完全消失,77.8%(7/9)的听力改善,75.0%(3/4)的癫痫改善,66.7%(4/6)的视力改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面神经麻痹、后组颅神经麻痹。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32.8个月;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22例,4分4例;复查MRI,囊肿无复发或进展。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颅内表皮样囊肿是可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表皮样囊肿非典型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典型表皮样囊肿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MRI资料。结果例1肿瘤位于左前中颅凹底,信号不均,T1WI呈高及低信号,T2WI及FLAIR像均呈高信号,其内有细曲线样等信号,左侧大脑半球脑裂、脑沟内散在点条状高信号。例2肿瘤位于左颞极,T1WI、T2WI及FLAIR像均为高信号,脑室、脑裂、脑池及部分脑沟内见点状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信号减低。例3肿瘤位于右中颅凹底,边界清晰,呈类圆形,信号不均,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弧条状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内见弧条状低信号,FLAIR像信号稍低,其内见云絮状稍高信号。例4肿瘤位于脑干前方,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T1WI、T2WI及FLAIR像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仍为高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可表现出多种不典型MRI征象,信号特点多样,且可破裂播散至脑室内形成脂-液平面及在蛛网膜下腔内见到点条状脂肪信号,硬膜外表皮样囊肿更不具特异性,认识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内镜神经外科专业组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肿瘤颅内表皮样囊肿内容物镜下全切除,5例少量残留;6例将囊肿壁完全切除,其余部分切除,手术后恢复良好,无迟发性出血和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桥脑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恶性变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47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痛4个月,加重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眼底未见明显视乳头水肿;右眼外展欠充分。四肢活动好,肌力V级;生理反射正常存在,未引出病理征;双侧共济运动正常。CT:右侧CPA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强化。MRI:右侧CPA可见大片不均匀长T1、T2异常不规则混杂信号,3cm×3.5cm×3cm,边界尚清,注药后可见片状不均匀强化高信号;梗阻性脑积水。术前考虑:右侧CPA神经鞘瘤。在全麻下行右侧CPA开颅肿瘤近全切除术。术中见硬脑膜张力偏高,剪开硬膜后放枕大池液,抬起小脑见肿瘤位于桥脑小脑角,肿瘤外侧表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微手术疗效与并发症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12例,次全切2例,少量囊壁残留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5年,复发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全切除颅内表皮样囊肿,改进手术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鞍旁硬脑膜外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0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强直2年余,于2005年3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夜间熟睡时自床上摔下,随即意识丧失,双目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持续约50 min后自行缓解.此后间隔2~3个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40~60 min.3个月来患者自感左侧面部麻木不适,伴左眼视物模糊.  相似文献   

15.
颅内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多不典型,影像学技术在该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以显微手术切除病变为主,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有助于全切除病变和保护神经功能.术后迟发性出血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恶变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颅内表皮样囊肿手术后一种罕见并发症--自发性颅内出血,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所有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病例特点及高危因素.结果 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共737例,其中手术治疗719例,术后出现自发性颅内出血15例(2.1%),男5例,女10例,(男/女=1:2),平均年龄(39±8)岁,出血发生在术后第(9±3.7)天,死亡10例(66.7%).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第5-18天为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的高危期,目前尚无规律町循,因此应提高对这种罕见并发症的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抢救,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37岁。于2004年6月10日受头部轻微外伤后感头晕,并伴有间断头痛,以枕部为甚,晨起加重。伴恶心,呕吐,于伤后20d到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步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视力正常,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多发性头皮表皮样囊肿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6岁。因头部多处包块20多年来院就诊。诉十几岁始发现枕颈部长出第1个包块,因包块小未予理会,后又于头部先后长出8处、右手臂2处、左腋下1处包块,无疼痛,自觉缓慢长大、影响美容,来院要求手术切除。查体见枕颈部1处、颞顶枕部散在8处、右前臂尺桡侧各2处、左腋下1处共1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8岁。因右侧面部麻木、走路不稳3个月、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无明显色素痣,右眼外展受限,双侧水平眼震、复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角膜反射消失,右侧肌力减退,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踝反射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Chaddock征阳性。颅脑CT:平扫见右侧桥小脑角低密度区,并向鞍上池发展,第四脑室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见肿瘤囊壁有强化,低密度区的后方见一强化肿瘤影。颅脑MRI:T1像见右侧桥小脑角低信号区,其后方见等、高信号区,T2像见右侧桥小脑角高信号区,其后方为等、高信号区;增强扫描前方的肿瘤无强化,后方的肿瘤强化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4~ 70岁 ,平均 41岁 ,病程 4个月~ 18年。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颅神经功能障碍、桥小脑角综合征、颅内压增高。 12例为三叉神经痛 ,4例为外展神经麻痹 ,3例面瘫 ,9例出现多发颅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为第 、 、 、 颅神经复合症状 ,其中 3例伴有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 14例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 ,9例表现为颅压高。3.影像学检查 :本组 5 2例均行头 CT或 MRI检查。CT检查 32例 ,病灶边界清楚 ,形态不规则 ,平扫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者 2 9例 ,混杂密度 3例。 2 7例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