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层电极描记配合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皮层电极描记在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对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继发性癫痫患者采用MRI导向下,立体定向环钻开颅,切除病灶前行皮层电极描记,记录有无癫痫波和范围,切除病灶后再次描记,如仍有癫痫波,则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将有癫痫波的皮层尽可能切除。结果 25例患者中有19例在切除病灶前记录到棘波、棘-慢波、尖波或尖-慢波,切除后有15例上述癫痫波完全消失,4例仍有散在的少许癫痫波;另有6例患者未记录到癫痫波,但表现为基本的节律异常,切除病灶后好转。25例患者中胶质瘤6例,脑囊虫病5例,蛛网膜囊肿3例,软化灶3例,皮层发育不全2例,血管畸形2例,转移癌2例,炎症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病灶直径在0.8~4.7cm。手术后24例癫痫发作消失,1例仍偶有癫痫发作,比例能够被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手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结论 皮层电极描记和立体定向方法相结合,既能明确癫痫灶的范围,又能以微侵袭的方法切除癫痫灶,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4cm的癫痫灶的切除。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有些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切除病灶有望根治.我院自2001年至2004年于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 ECoG)监测下,手术治疗癫痫2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术中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病人致痫灶的术前和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34例病人接受了致痫灶切除术。作者根据(1)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2)电生理检查(包括EEG、长时脑电监测),(3)影像学检查(CT、MR和DSA等),进行术前定位,术中应用ECoG和深部电极对致痫灶行精确定位。结果:术后经3个月~3年随访,无发作(用药和不用药)16例,占471%;改善17例,占50%;无变化1例,占29%。结论:术前EEG、术中ECoG和深部电极是癫痫手术治疗中的必备技术。  相似文献   

4.
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致痫灶切除治疗顽固性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病人致痫灶的术前和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34例病人接受了致痫灶切除术。作者根据(1)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2)电生理检查(包括EEG、长时脑电监测),(3)影像学检查(CT、MR和DSA等)进行术前定位,术中应用ECoG和部电极对致痫灶行精确定位。结果:术后经3个月-3年随访,无发作16例,占47.1%,改善17例,占50%;无变化1例,占2.9%。结论:术前EEG,术中ECO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脑电脑图及皮层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5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术中定位资料及术后随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在术前及术中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为手术定位切除病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果 术前脑电图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皮层监测可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6~1991年开展癫痫手术52例,其中10例应用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刺激下皮层脑电图(ECoG)进一步确定痫灶和重要功能区范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4~43岁。病程3~29年。正规抗痫药物治疗3年以上无效者。发作频繁度:每日数次~每月数次不等。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全身性发作2例。有明确病因8例(脑炎后2例,外伤后6例)。不明原因2例。EEG:局限性尖棘波1例,一侧性半球棘慢波7例,双侧弥漫性棘波2例。CT:脑软化灶6例,蛛网膜巨大囊肿2例,脑萎缩1例,阴性1例。根据CT和EEG提示,一侧或局限性异常,选  相似文献   

8.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脑一过性功能障碍症候群的疾病,脑细胞的突然性异常放电导致癫痫患者出现发作性、反复性脑功能紊乱。自2006年,我们运用术中皮层电极定位技术,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癫痫患者致痫  相似文献   

9.
颅内电极记录在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侵袭性的术前检查(颅内电极记录)对颅内电极记录适应证进行分类,了解此方法可靠性及并发症。方法:1998~2003年间,对27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颅内电极植人.方法包括:双侧颞叶纵向深部电极植人、双侧硬膜下颞底条状电极植人、颞外条状电极植人。结果:术前进行广泛的无创检查之后仍不能定位致痫灶的24例患者,通过颅内电极记录确定了手术。结论:对于一些难以决定是否适合手术的癫痫患者,颅内电极记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皮层电图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福建医学院附属一院脑电图室林启文福建医学院附属一院神经外科张义成,林元相皮层电图监测在顽固性癫痫手术治疗中对寻找痫灶、验证切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1992年底以来,对24例顽固性癫痫手术治疗时,应用皮层电图监测的结...  相似文献   

11.
24小时脑电监测与术中皮层电极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4小时脑电与术中皮层电极(Electrocorticalgram,ECoG)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术前24小时脑电监测配合术中皮层电极探查,根据结果选择手术方式。结果 随访1~8年者共160例病人,其中发作消失100例(625%),明显减少(75%以上)32例(20.0%),减少(50%以上)20例(12.5%),无变化8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 24小时脑电监测配合术中皮层电极探查,可以更精确痫灶定位。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是指癫痫外科手术中应用皮层和(或)深部电极监测大脑一定区域癫痫异常放电活动,用以辅助定位致痫灶、监测后放电以及预测手术预后的方法。ECoG在当今的癫痫外科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洋  张玮  徐斌  胡湘蜀  刘兴洲 《癫痫杂志》2019,5(6):431-439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癫痫侧向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行癫痫手术的4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起源于不同脑叶/区(额叶内侧面、额叶外侧面、颞叶内侧面、颞叶新皮层、后头部和岛叶)的共计356次发作,将每次发作期的头皮电极EEG分为十等段(E1-E10),分析每等段EEG的侧向性,再将十段EEG合并成E1-E3,E4-E6和E7-E10三个时段,分析三个时段EEG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错误率和无侧向性率。颅内电极EEG明确癫痫发作的起始脑区,癫痫术后发作消失/减少最终判定致痫区。结果所有脑叶/区的癫痫中,62%(219/356)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定侧价值。近80%的颞叶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侧向性。颞叶内侧型癫痫在发作期头皮电极EEG的E4-E6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89%,而在E1-E3段错误率最高,达30%;颞叶新皮层癫痫有95%的发作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额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率明显高于正确率。额叶内侧型癫痫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但仅为24%;额叶外侧型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错误,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为83%。后头部癫痫在E1-E3段可提供93%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岛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均很低。结论 E1-E3段头皮电极EEG在所有脑叶/区癫痫的侧向性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尤其对额叶外侧型、颞叶新皮层、后头部癫痫侧向性价值更高。而E4-E6及E7-10段对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侧向性诊断价值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院采用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患者男,16岁,右额顶塌陷伴左侧肢体抽搐2年,发作时有左侧肢体麻木乏力先兆,但神志清楚,发作一般持续5分钟,服用苯妥英钠,仍不能控制,大约每2月发作一次,而且与运动量有关,较剧烈的运动容易诱发,且头顶塌陷得越严重,抽搐也较严重。12年前出现左手肌力降低,一月前左下肢也出现乏力。病人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且病人系足月顺产,智力正常。入院体检:右额一处5cm×8cm大小的缺乏颅骨的塌陷,无明显压痛,头皮和头发生长正常,左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无明显改变,其余神经系统体检无阳性发现。头颅正侧位片示:右额颅骨缺损,脑膜膨出?头颅CT片示,右额骨局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一次性针电极进行床旁脑电图监测在重症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床旁脑电图监测,分为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观察组44例)和传统盘状电极(对照组43例)。对比两组在脑电图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后GC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耳电极脱落2例,伪差时长(50.55±10.05) min;对照组头皮电极脱落5例,耳电极脱落10例,伪差时长(130.91±29.99) min;观察组脑电图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电极脱落、伪差干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记录重症脑出血病人脑电图,可有效减少记录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为脑电图监测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皮层脑电图监测在致痫灶切除术中的应用(附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癫痫手术中指导切除致痫灶的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期间,9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先切除癫痫病灶,再行描记EcoG,监测异常放电是否消失;若癫痫波仍大量存在,则进一步切除病灶周围的致痫灶,直至EcoG监测异常放电消失或明显减少.结果 术后随访12~44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Engel Ⅰ级45例,Ⅱ级22例,Ⅲ级17例,Ⅳ级12例.手术有效率达到87.50%.结论 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技术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头皮脑电图及影像学等非侵袭性检查难以确定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5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埋置术,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确定致痫灶,并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再次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术后致痫灶切除效果按Engel分级:I级32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1例。术后发生头皮愈合不良3例,延长住院时间后治愈。无脑脊液漏及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结论颅内电极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术对脑功能区定位可靠、方便,故对于采用非侵袭性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皮层电刺激术可以提高其治愈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规脑电图加用蝶骨电极的指征。方法102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分别对其癫痫波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χ2检验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可提高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3种发作类型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中以复杂部分性癫痫尤为显著;此外发现43例常规脑电图描记时耳垂单极导联可见单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或正相尖(棘)慢波,而在蝶骨电极描记时均记录到明显的癫痫波。结论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常规脑电图描记发现耳垂单极导联出现正相尖(棘)波或正相棘(尖)慢波,加用蝶骨电极多可记录到典型的癫痫波,具有临床确诊价值,应列为临床脑电图的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在功能区癫痫治疗中致痫灶定位及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科治疗的涉及功能区的癫痫患者34例,经颅内电极植入明确致痫灶后,均行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根据致痫灶与功能区关系图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致痫灶与中央前后回相邻者10例,术中行单纯致痫灶切除术;与中央前后回部分重叠者14例,术中行非功能区致痫灶切除,功能区致痫灶皮层电凝热灼术;完全位于中央前后回皮层区域内者5例,术中行单纯皮层电凝热灼术.术后癫痫发作较术前明显减少,无明显术后功能缺失.结论 颅内电极植入是定位功能区癫痫致痫灶及功能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埋藏电极和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脑中央区致痫灶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7例术前怀疑致痫灶临近或累及大脑中央区的癫痫患者,将颅内电极置于硬膜下或皮层表面,行长程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及皮层电刺激,确定致痫灶和大脑中央区范围及二者位置关系.术中在保护中央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致痫灶.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Engel's术后效果分级和Karnofsky生活状态量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7例患者术后均无癫痫发作,达到Engel's I级,KPS评分结果较术前提高.结论 :颅内埋藏电极及皮层电刺激联合应用,可指导脑中央区致痫灶的手术,在切除致痫灶的同时保护脑中央区,达到既控制癫痫发作又无术后严重功能障碍的目的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