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手法加外固定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小儿矫形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致,如不早期诊治,常可导致面、颈、胸部畸形,给患儿造成终身痛苦。目前,可采用手法或手术(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治疗该病,但疗效并不理想。笔者采用手法加外固定方法治疗本病,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 ,甲状软骨上缘下 1.5cm与前正中线处侧 4 cm交点处作为麻醉穿刺点行颈丛阻滞 ,临床应用 83例 ,麻醉效果可靠安全 ,并发症少。1 一般资料本组甲状腺手术患者 83例 ,年龄 2 1~ 50岁 ,体质量 4 2~ 80 kg,ASA ~ 级。其中甲状腺囊肿摘除术4 6例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32例 ;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5例。2 方  法患者头颈中立位 ,肩下垫一小枕 ,嘱患者抬头 ,找出患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甲状软骨上缘下 1.5cm与前正中线外侧 4 cm交点作为麻醉穿刺点 ,用 7.5号针头穿刺 ,穿刺针进皮下后向内倾斜 15°再进针 ,使针尖经…  相似文献   

3.
观察胸锁乳突肌瓣即刻修复腮腺部分或全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在腮腺浅叶或全叶加肿瘤切除;立即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填补缺损区并固定,关闭创口,结果15例均无感染或肌瓣坏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观察1~3年无肿瘤复发及面神经损害,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结论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畸形效果满意,手术简便。  相似文献   

4.
小儿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造成的颈项歪斜。肌性斜颈多由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 ,多认为本病与分娩时局部损伤有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探索了一套治疗小儿斜颈的康复方法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拇指捻法 :医生站在患儿的一侧 ,先用自制推拿介质涂擦患部 ,然后用左手固定患儿头部 ,将其转向一侧 ,右手用大拇指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边揉边压 7~ 1 0 min,以达到温通气血之功。捏提法 :经前法按摩后 ,局部皮肤发红 ,再用拇食指腹沿胸锁乳突肌方向轻轻捏住硬块 ,作两侧上下来回提捏约 5 min,然后将其硬块提起数次。目的是使…  相似文献   

5.
本人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上缘下1.5cm与前正中线上侧4cm交点处作为麻醉穿刺点行颈丛阻滞,临床应用83例,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主要颈肌的肌电疲劳特征及推拿对其的影响。方法:运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1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即刻效应。结果:右侧(病变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经推拿治疗后,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后伸运动中的双侧颈脊旁肌及右侧斜方肌比治疗前MF值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7.
指腹运摩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颈部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 ,主要表现为小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我们应用民间疗法 ,经改良后以轻手法按摩治疗该病 ,效果较好且疗效巩固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患儿取仰卧位 ,术者立于患儿右侧 ,左手托其肩部 ,稍向上抬起 ,使肿块显露。热敷患侧胸锁乳突肌 ,然后以手指从上向下轻捺该肌 ,用右手拇指指腹轻手法按摩肿块 16 m in,按摩时从肿块中心向四周缓慢移动 ,不要固定一点不移动。然后施术者两手扶住患儿头颞部 ,左右旋转颈部 6~ 12次 ,用力要轻重适度。上法每周行 3次 ,一般 30次左右即可见愈。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先进行颈肩部手法按摩,然后予以功能训练(颈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后观察胸锁乳突肌长度变化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痊愈14例,好转8例,治愈率 63.64%。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与治疗后不同阶段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疗程间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颈肩部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手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以患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部旋向健侧为特点,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机化所致。多数患儿在出生后发现颈部一侧有梭形肿块,继而头部歪斜,影响转颈功能,日久可使患儿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至同侧斜方肌受累,颈椎、胸椎产生代偿性弯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克服经锁骨上中心静脉置管(CVC)的难度并提高成功率.方法:369例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年患者,去枕仰卧,穿刺点选择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夹角的平分线上,距离夹角顶部约1.5cm,针头指向胸锁关节下缘,穿刺时穿刺针与水平面呈30度带负压刺入,约2.5~4cm即能进入锁骨下静脉,把导管导丝沿穿刺针插入中心静脉,插入时需无明显阻力.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65例,成功率(98.92%).结论: 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关于人迎穴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灵枢·本输》"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人迎穴现代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在解剖上,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在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为颈内静脉,深层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甲状腺上动脉,布有颈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下面就其临床功用及施术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斜颈松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60例。结果60例均获得良好矫正。结论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疗效优于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术后局部粘连少,没有复发。包括颈阔肌、颈深筋膜的彻底松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盛宇  刘佳  黄蛟  张广渊 《陕西中医》2012,33(8):996-997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拔经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组78例选自本院有症状的颈椎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7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结果:右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方肌等的MF值均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4.
葛根汤治疗痉挛性斜颈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ecollis)是以颈肌阵发性不自主地强直性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倾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比较特殊,易造成误诊,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20岁3例,21~30岁5例;病程1天者5例,2天者3例。2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期有外感症状,如流涕、咳嗽、全身不适、头痛发热,发病时呈阵发性多处肌肉痉挛强直为特点,以胸锁乳突肌为主,亦可累及舌、口轮匝肌、眼外肌,主要以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引起头向对侧旋转,颈部则向收缩肌一侧屈曲,其收缩呈阵挛性跳跃式,患肌发生肥大,有痛…  相似文献   

15.
斜颈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一侧胸锁乳突肌紧张,纤维化和挛缩引起的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轻者可扪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重者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并常伴患侧斜方肌软弱无力,从而使小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转向健侧,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患儿头脸变形,习惯性斜颈或脊柱侧弯等。临床中,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满意疗效。1 治疗方法1.1 解痉散结法 具体操作:沿患侧胸锁乳突肌走行方向,采用一指禅推法,要求频率快,动作轻,时间约2min。而后着重按揉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的部位,时间约3min。放松患侧…  相似文献   

16.
人迎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1],与肾、脾、肝、心、三焦、胆、小肠、冲脉、任脉、阴跷脉等经脉相通。解剖位置位于颈阔肌中、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甲状腺上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和颈内、外动脉,分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颈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后外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正是由于人迎穴特殊的经络关系及复杂的解剖结构,成就了其特异性的脉法诊断和多样性的治疗功效[2]。  相似文献   

17.
王×,女,40岁。1990年3月21日诊。三月前,因颈左侧甲状腺部位肿胀疼痛,连及耳后乳突,某医院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经治疗无效,疼痛继续加重,波及胸锁乳突肌。又经某县医院诊断为胸锁乳突肌炎。用林可霉素、消炎痛、扑炎痛及中药消瘰丸等治疗,无明显好转。现症:颈左侧甲状腺部连及胸锁乳突肌肿胀,肤色不变,压痛明显,乳突亦有压痛,余无异常。脉弦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主要症状为,出生后颈部一侧可出现有肿物,患侧颈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患儿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  相似文献   

19.
落枕是一种常见病,多起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痛,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骨内上角肩胛提肌处压痛明显,肌肉痉挛,颈部旋转受限或屈伸受限。治疗方法病人取坐位,自然放松,医者站其侧后方。一、松颈: 用(扌衮)法在患侧颈肩部治疗数遍,用拇指揉法在颈项部治疗数遍,拿颈部两侧肩井3~5遍,拇指点按两侧风池穴一分钟,再用弹拨法施于患侧胸锁乳突肌3~5次,使紧张、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疼痛得以缓解,再用揉法治疗数遍结束松颈治疗,时间约15~20分钟。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头向患侧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征。如家长勉强转地拨正,则引起患儿啼哭不止,又迅速地转回原位。有的婴儿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到4~5个月,家长才发现类似症状。这种“歪脖子”婴儿在其单侧的胸锁乳突肌上还可摸到棱形肿物。这种病的原因,多是分娩时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因产道产钳挤压牵拉,使局部受伤出血,血肿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