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检测102例6~15岁单纯肥胖症儿童及77例同龄健康儿童的血脂及身体指标,以探讨肥胖儿童脂质代谢的变化及其与Rohler指数、体质量(体重)指数(BMI)的相关关系。发现肥胖儿童较健康儿童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动脉硬化指数(AI)明显增高(P<0.001、0.01及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其与TC之比值明显降低(P<0.05及0.001)。多元逐步回归证实,在排除众多血脂因素之后,肥胖儿童TG分别与Rohler指数及BMI呈明显正相关,是影响Rohler指数与BMI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级知识分子肥胖与血脂、脂肪肝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肥胖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合肥地区几所学校的1674名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全面体检,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BMI〉24)和非肥胖组,进行血脂测定、腹部B超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中肥胖症发病率为43.73%;肥胖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肥胖组高TG、混合性高经血症、脂肪肝发病人数及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的高脂血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高脂血症的年龄性别因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脂肪肝高脂血症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以健康查体者8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年龄性别因素。结果 脂肪肝患病率18.3%,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下组男女差异显著(P〈0.01),50岁以上男女差异不显著。血旨(血清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50岁以下组男性高于女性,其中TG差异显著(P〈0.01);50 ̄60岁组女性高于男性,尤其TC差异显著(P〈0.  相似文献   

4.
朱永莲  董晋 《长治医学院学报》1995,9(4):311-311,313
本文报道了本地区227例正常人体检中的血脂分析,结果表明同年龄组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男性各年龄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但随年龄的增长,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有增高趋势,女性40岁以上较40岁以下TC明显增高(P〈0.05),女性50岁以上TG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下降(P〈0.01)。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5124人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06%和3.96%,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组DM和IGT均高达12.66%;男女DM患病率无明显差异,IGT女性高于男性;新诊断的DM患者78.8%无症状;DM组和IGT组的BMI,标准体重百分数,腰围,臀围及腰围/臀围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从消瘦到肥胖其患病率依次递增;DM组及ICT组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平均舒张压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两组间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年龄、体重及血压等是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利民  阮连生 《浙江医学》1999,21(8):453-454,458
为探讨舟山渔民体重指数(BMI)、体脂分布(WHR)与血脂、血压、血糖关系。我们调查了浙江舟山朱家尖渔民1000名,年龄35~59岁,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臂围、心率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和空腹血糖(FBS)。结果:(1)女性的BMI高于男性;而男性的WHR明显高于女性。(2)无论男女,BMI和WH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男女两性老年人肥胖与血脂相关关系的差异,对北京976例(男607例,女369例)60~93岁老年人进行抽测。男女两性老年人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无显着差异,女性老人TC、TG、空腹血糖明显高于男性(P均<0.01),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P<0.01),肥胖发病率高于男性,但无显着性差异;男女体质量指数(BMI)与TC、TG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男性稍强于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为老年男女预测血脂水平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胆固醇、血脂及脂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了8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LDL-C)的测定结果。TIA组测定值,除TC外,其它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G及LDL-C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和P<0.01),HDL-C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  相似文献   

9.
对28例肾病综合征(NS),24例慢性肾炎,19例慢性肾衰(CRF)及50例健康人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NS组和慢性肾炎组病人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康者,尤以NS组为著(P<0.05),两组高TG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5.6%和62.5%;NS组apoAⅠ和CⅡ明显升高(P<005和<001),apoB100无明显变化,apoAⅠ/apoB比值升高;慢性肾炎组载脂蛋白无显著变化。CRF组高TG血症发生率为45.6%,但其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apoAⅠ,apoCⅡ含量明显降低(P<001和<005),apoB100明显升高(P<001),apoAⅠ/apoB100比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杭州市3015名职工脂肪肝调查结果。3015名职工中发现脂肪肝患者157例,总患病率为5.21%。男性110例,患病率为7.06%,女性47例,患病率为3.23%,男女之比约2.19∶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总患病率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脂肪肝患病率随超重程度而增高,超重组男、女患病率及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超重组(P<0.01)。本组不同职业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工人、职员两组中男性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单项甘油三酯增高者伴发脂肪肝病例数显著高于血脂水平正常者(P<0.01)。脂肪肝患者的合并病症依次为高脂血症、肥胖病、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邱蕾  钟晓妮  宋文丰  田考聪 《重庆医学》2012,41(16):1619-1622
目的分析重庆市中青年人高血压前期流行现状并探讨流行相关因素,为开展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2010年体检数据,获得18~59岁中青年人有效样本20 000例,计算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分析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人群相关指标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有效样本20 000例中,高血压前期7 310例,其中,男4 968例,女2 342例。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6.55%。(2)与正常血压组相比,肥胖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HtR)、腰围(WC),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高血压前期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血压正常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WC、WHt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是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年龄、BMI、WC、WHt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是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其中,BMI对男性高血压前期和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影响均达到了最大,优势比(OR)值分别为1.99(95%CI 1.80~2.20)、1.82(95%CI1.58~2.10)。结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前期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同时也要重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623例老年人分为消瘦、正常、超重、肥胖4组(BMI<20、20~、24~及28~)。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超声心动图。发现随BMI增加,抽测人群平均年龄下降;超重与肥胖者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体重、BMI、收缩压及血糖均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呈明显正相关(P<0.05及0.001),舒张压与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示除收缩压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及舒张压均与BMI呈正相关,均是影响BMI的独立因素。结果提示肥胖与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不同年龄段教职工血清甘油三酯 (TG)及血清总胆固醇 (TC)含量 ,并对各年龄段血脂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将 769例教职工分为 60岁以上、50~ 59岁、40~ 49岁、30~ 39岁、30岁以下五个年龄段组 ,分别用COP -PAP法和CHOD -PAP法测定其血清TG和TC水平。结果 :60岁以上的教职工TG、TC含量显著高于 60岁以下组 (P <0 .0 5) ;30~ 39岁组男性TG、TC含量分别高于同组女性 (P <0 .0 1 ) ,且此组男性TG、TC含量分别高于(除 60岁以上年龄组外 )其它各男性组 ;总体男性TG、TC含量高于总体女性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60岁以上组教职工高血脂发病率明显高于 60岁以下教职工 ;男性教职工高血脂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教职工 ;TG、TC含量及高血脂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渐进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区160例健康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健康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随增龄的变化.方法:选择160例无心、肺、脑等系统疾病的健康中老年人,测定其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血清水平.结果:男性TC、FBG、女性TG、TC、LDL-G、FBG随增龄变化明显;45~59岁组TC和LDL-C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年龄对男性血脂指标无作用,BMI对LDL-C的作用最大,对HDL-C的作用次之;年龄对女性TG作用最大,对TC的作用次之,BMI对TG作用最大,对HDL-C的作用次之.结论:随着性别的不同和增龄血脂水平有很大的变化;FBG随增龄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NGT、IGR、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等三组人群中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调查,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三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及每组男女间的血脂代谢状况.结果:NGT、IGR和DM组,TG、TC、LDL-c水平依次递增,而HDL-c水平则呈递减趋势.NGT组中男性高TG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IGR组中女性高TG患病率则明显高于男性(P<0.01),在DM组中男女间高TG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在各组中女性的高TC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1).结论:重庆地区人群血脂异常以高TG、TC、LDL-c为主,而IGR和DM人群中女性高TC患病率较男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17名60岁以上老人的血压、体质指数(BMI)、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检测,用SPSS10.0对各项指标与老年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后,高血压组的年龄、BMI和血糖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C、TG、HDL和LDL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后年龄、BMI和血糖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OR>1,P<0.05)。结论BMI及血糖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身体脂肪分布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身体脂肪分布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我们调查了江苏海门农村25 ̄74岁自然人群869人(男484,女385)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HR),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显示男性Tc、LDL-c高于女性,男性WHR也高于女性(0.84对0.78)。无论男女、随WHR百分位升高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区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贵新  高红  邵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7):1037-1039,1042
目的调查沈阳部分职业人群血脂现状及血脂异常流行分布.方法以沈阳市政府机关、科教卫生、企事业单位中老年人群3 919例为观察对象,测定血脂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脂(TG).结果本组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TC和LDL-C 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TG 6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HDL-C各年龄组均高于男性;高TC血症多于高TG血症.血脂异常者中年男女为45.1%及41.0%,老年男女为50.7%及62.5%.结论沈阳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者较为普遍,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增高,防治血脂异常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VA)的测量,并计算VA与SA的比值(VSR),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体质量(W)、身高(H),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①无论男女,其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VFO)的年龄、TG及LDL-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SFO);在男性,VFO的TC、UA高于SFO。②以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发现男性U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③偏相关分析,在校正年龄和BMI后,无论男女,VSR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呈负相关;在男性,VA与SBP呈正相关,SA与TG呈负相关;在女性,VA与TG、LDL-c呈正相关,SA与LDL-c负相关,与HDL-c、UA呈正相关。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受试者,SA、VA和VSR分别是TG和LDL-c、SBP以及T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受试者,BMI和SA是影响SBP、UA和HDL-c的重要因素,VSR是TG、LD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全身性肥胖有关,更与体脂分布(腹型肥胖)有关;全身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