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医嘱顺从性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188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对其给予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医嘱顺从率为43.6%,对医嘱顺从者的控制良好率为92.7%,复发率为6.6%。而不顺从者的控制良好率仅为54.7%,复发率为34.5%。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行为干预后患者的顺从性及疗效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医嘱的顺从率、改善疗效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行为干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376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对其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干预治疗组患者医嘱顺从率为53.1%较非干预治疗组顺从率26.4%高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随着干预程度的加强,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有显著提高。疾病的控制良好率亦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的顺从率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3.
行为干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376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对其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干预治疗组患者医嘱顺从率为53.1%较非干预治疗组顺从率26.4%高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随着干预程度的加强,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有显著提高。疾病的控制良好率亦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的顺从率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医嘱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在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出院后对2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疾病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2、4、8周医嘱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1),而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溃疡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患者不遵医的主要原因为药品费用高(68.8%),其次为药品不良反应大(61.9%)、工作影响治疗(41.3%)等。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分阶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分阶段中药内服与灌肠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5例(观察组),与单纯采用内服法治疗35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24例疗效分析马晓勇吴彩娥作者采用中药配合灌肠治疗24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选择本科1991~1996年住院病人4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中药组)与对照组(西药组)。全部病例均依...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祥  刘俊 《中国乡村医生》2000,15(4):1701-1701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应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进少渣饮食、忌食乳类及过敏食物,重者应行肠外营养(TPN),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蛋白质,改善全身状况,解除精神因素及对症治疗。1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1.1水杨酸制剂:一般以柳氮磺胺毗陡(SASP)作为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型或重型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其机理是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产生,抑制氧自由基等。用法为SASP口服4~6g/日,64%~77%患者疗效良好,症状缓解后以2g/日维持,至少1年,89%患者可保持无症状。SASP在结肠内被细菌偶氮还原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及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确诊为UC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度及中重度两组,按用药方案不同划分为6个治疗组: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ASP)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治疗组、美沙拉嗪口服+糖皮质激素(Glucosteroids, GCS)灌肠治疗组、静脉应用GCS治疗组及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IFX)治疗组,主要给药方式包括口服、静脉用药及局部用药(灌肠液、栓剂),比较UC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及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其中总有效率=缓解率+有效率。 结果 (1)对轻、中度UC患者,美沙拉嗪总有效率高于SASP(92.06% vs.68.18%,P<0.05);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95.16%),美沙拉嗪次之(92.06%),美沙拉嗪口服+ GCS灌肠治疗的总有效率最低(90.63%),3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P<0.05。(2)对中、重度UC患者,IFX的总有效率高于GCS(100% vs.90.63%,P<0.05)。(3)24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RUC)患者,1例手术,6例加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8例重新规范应用GCS,9例改用IFX,均已过渡至维持治疗阶段。(4)SASP、美沙拉嗪及IFX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27%、2.13%和6.67%。 结论 对轻、中度UC患者,美沙拉嗪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栓剂为最佳治疗方案。对中、重度UC患者,IFX疗效优于GCS。RUC患者可通过延长GCS使用时间、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及手术等方法进行补救治疗。UC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思密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艾迪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多采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治疗 ,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部分患者由于对磺胺过敏而不能耐受。艾迪莎是一种新型美少拉嗪 (又名 5 -氨基水杨酸 :5-ASA)控制剂 ,国外临床试验表明其对炎症性肠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没有明显的副反应。我院自 1999- 0 8~ 2 0 0 0 - 10 ,对艾迪莎和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 ,观察艾迪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的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住院或门诊病人共 43例 ,分为两组 ,艾迪莎组 (试验组 ) 2 6例 ,SASP组 (对照组 ) 17例。性别不限 ,…  相似文献   

11.
曹男 《当代医学》2022,28(4):11-14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UC患者132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UC组肠黏膜内NF-κB、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评估治疗1个月后的肠黏膜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另选50例有消化道症状但肠镜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13C呼气试验分别测定二者的HP感染率.结果:实验组HP感染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5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疲劳特点.方法 采用疲劳自评量表,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比较疲劳性亚健康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疲劳特点.结果 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疲劳特点不同,如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总体疲劳、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值[分别为(31.06±17.08)分、(24.63±14.50)分、(24.38±13.39)分、(26.36±11.97)分、(30.63±22.70)分、(42.89±21.47)分]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分值[分别为(25.60±22.98)分、(17.80±18.44)分、(20.54±18.53)分、(21.20±17.15)分、(18.18±25.47)分、(41.21±2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程度的不明显、轻、中、重分布情况不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的情况及疲劳情境性的不明显、轻微、比较明显、明显、非常明显程度分布情况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分值不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疲劳类型、程度及情境性、睡眠/休息对疲劳的缓解情况等特征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7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依从性佳组患者63例(42.00%),依从性差组患者87例(58.0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依从性佳组与依从性差组比较,年龄≥60岁、女性、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文化以下、对疾病知识不了解、重度病情、疾病为慢性持续型、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医患关系普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较低,病程较短,药物种类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年龄≥60岁、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为影响UC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重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影响因素的干预,使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OX40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OX40分子的表达,以及CD4+OX40+T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免疫学功能.方法:从活动性UC患者肠粘膜标本中分离和纯化粘膜固有层CD4+T细胞(LP-CD4+T).用FACS多参数分析法测定OX40在不同的CD4+T细胞上的表达.用ELISA BrdU(5-溴脱氧尿嘧啶)法测定LP-CD4+T细胞的增生程度以及不同刺激剂对它们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UC病变部位LP-CD4+T细胞表达OX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U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以及UC患者非病变部位CD4+T的表达.LP-CD4+OX40+T细胞表达淋巴细胞活化标记CD25、CD38、CD45RO和HLA-DR均明显高于LP-CD4+OX40-T细胞的表达(P<0.01).抗OX40单抗可明显增强病变部位LP-CD4+T细胞的增生反应.相反,抗OX40L单抗则能明显抑制病变部位LP-CD4+T细胞的增生.结论:OX40在UC患者病变部位的LP-CD4+T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加,LP-CD4+OX40+T细胞是一类在原位被特异性抗原激活后扩增的T细胞,它们在UC的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抗OX40L能够抑制其增生反应,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U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方法总结我院1984年10月至2004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为802例,占同期结肠镜检查患者总数的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39.3±13.0)岁,高峰年龄段为30~39岁.U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和腹痛;5%的患者伴有肠外表现(关节炎、眼部疾病及皮疹等).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62%),病情以轻、中度为主(84%).结肠镜诊断UC的准确率为95%.临床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总有效率可达95%,药物主要有5-氨基水杨酸(5-ASA)、激素和抗生素等.结论U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变以轻、中度为主,病变大部分局限在左半结肠.结肠镜对UC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见,5-ASA和激素治疗总体疗效好,手术率、死亡率和癌变率低.  相似文献   

18.
林秀英  张啸 《浙江医学》2006,28(6):432-43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5例UC患者及12例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压力、直肠感觉阈值及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并进行比较。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最小充气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C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持续存在者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最小充气量仍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临床症状消失者,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 UC患者在炎症活动期存在肠道感觉过敏,且感觉过敏在缓解期仍可持续存在,是部分患者症状难以缓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D-二聚体的水平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凝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存放-30℃冰箱待测。UC的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分别用Truelove-Witts、Truelove标准评分。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63. 3% (19 /30)升高。活动性全结肠炎的D-二聚体水平更高(0. 79 ±0. 13mg/l, p<0. 01)。不同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无差异,P>0. 05。结论UC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治疗时应考虑预防微血栓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