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是指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概括所形成的关于该阶段病理特点的规律性认识.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整体、综合、辨证、动态及多样性的特点.证候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和靶向,也是联系疾病与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宁夏地区汉族、回族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04例,进行问卷调查及中医证候辨证,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VD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关系。结果: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为VD患者的前3位证型,分别占总人数的38.7%、19.1%、18.6%;在肾精亏虚证中,50~59岁与60~69岁、70~79岁患者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与70~79岁患病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浊阻窍证中,3个年龄段患者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瘀血阻络证中,3个年龄段患者人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浊阻窍证中,汉族、回族患者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与MMSE积分呈负相关(r=-0.569,P0.01)。结论:宁夏地区VD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虚、痰浊、瘀血为主;在肾精亏虚证中,随着年龄增长,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在痰浊阻窍证中,随着年龄增长,患者人数逐渐下降;在瘀血阻络证,虽然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在痰浊阻窍证中,汉族患者人数多于回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与MMSE积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将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做出证候诊断,并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及脏腑定位统计分析与上、中、下三焦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三焦证候,其中下焦证候的出现比率较高,且两焦及三焦兼证较多。[结论]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司或为本病可能的基本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对774例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结合影像学、生化检查,初步筛选出V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142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辨别、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中医证候对于VCI的危险度研究.结果 VCI组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出现的比率和证候积分显著高于NC组,热毒内盛证、气血不足证的比率和证候积分低于NC组(P<0.05或P<0.01).NC组单一证候所占的比例高,VCI组多个证候比例高.中医证候对于VCI的危险度显示,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回归系数分别为3.472、8.866和3.921(P<0.01).结论 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在VCI患者中出现频率高、程度严重,其可能是V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天津市养老院590位老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确诊87例为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组(VD组),进行一般情况、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以及中医辨证量表调查。结果 通过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的调查,发现血管性痴呆患者最常见的证型为肾精亏虚型,其次是瘀血阻络型。中医辨证量表的积分上,2组老人在每个证型上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性痴呆组积分均高于正常组。结论 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脏腑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6.
健脑通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综合征,通常以多发性脑梗塞和大面积特定部位脑梗塞引起的痴呆最常见。笔者于1997年6月~1999年12月采用健脑通络胶囊与三乐喜胶囊对照,共治疗瘀阻脑络兼气阴两虚型血管性痴呆6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61例确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68.52±8.54)岁;平均病程(1.47±1.13)年;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13例,中学以上14例;病性:脑梗塞26例,脑梗塞合并出血5例;痴呆程度:轻度 (HDS≥15分)13例,重度(HDS≤15分)18例;合并及兼夹…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血脂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脂变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辨证分型,进行血脂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的TC、TG、LDL-C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痰浊阻窍证的TG,肾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的LDL-C值与其他证型差异有显著性;各证型的HDL-C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大多处于高血脂状态,其证型和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陈发军  崔娟  尤劲松 《新中医》2018,50(8):60-62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岭南地区中医证候的构成特点。方法:纳入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9 8例,进行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评分,分析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的特点。结果: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多见,比例分别为44.40%、25.92%、16.70%;中医证候组合形式多为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形式,单一证候仅出现1种,为肾精亏虚证型;两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8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肾精亏虚+痰浊阻窍为主;三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6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气血亏虚为主;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大部分都为虚实夹杂。结论: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主,并以组合形式出现为主,多为两种或三种证型组合,构成虚实夹杂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和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影像学改变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为VCI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VaD组)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VCIND组),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颅脑MRI检查.结果:①在VCI患者中医证候中,单一证候较少,多为复合证候.在本次研究中各个证候出现率由大到小为: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肝阳上亢、腑滞浊留、热毒内盛和气血亏虚.②在中医证候和磁共振成像改变的分析中,VCI的中医证候在不同部位的脑损害时的出现率具有显著差异性.③脑损害部位与中医证候积分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腑滞浊留、热毒内盛和肾精亏虚可能分别是基底节梗塞、脑萎缩和双侧半球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在VCI的中医证候中,痰浊阻窍证在头颅MRI上多表现基底节梗塞;瘀血阻络证多表现侧脑室旁梗塞;热毒内盛证多表现左侧脑半球梗塞;肾精亏虚证多表现双侧脑半球梗塞和脑萎缩,而瘀血阻络证则多表现为皮质损害.同时腑滞浊留证、热毒内盛证和肾精亏虚证可能分别是基底节梗塞、脑萎缩和双侧半球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早期干预痴呆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将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114例与认知正常者(NCS)63例、AD患者17例的中医证候进行对比研究。采用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等评价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并用于痴呆的筛选。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CMS)甲套用于评估记忆功能。参照《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拟订"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辨证量表(草案)",对观察对象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结果:肾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在三组中均是最常见的证候。与NCS组相比,三个常见证候出现比率在MCI组、AD组中呈现增加趋势;MCI和AD组单个证候出现比率呈下降趋势,而复合证候出现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这三个常见证候中,痰浊证积分在MCI和AD组显著高于NCS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而肾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认知尚未受损的中老年人中就已出现与MCI和AD相似的中医证候表现,此时,证候表现相对单一或程度较轻,一旦出现认知损害(MCI或AD),中医证候表现更为复杂,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有关的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已成熟的有关理论基础,对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点及其实验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靶部位多,不良反应小,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各种病理生理表现及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观察颐神养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以都可喜片为阳性对照,评价颐神养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证)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安全性、有效性的Ⅲ期临床试验,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查。结果:颐神养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6.3%(对照组60.0%);ADL积分改善率为0.1069%(对照组0.1134%);中医症状积分下降。结论:颐神养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患者智能状况、生活能力方面与都可喜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3.
老年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智合剂和尼莫地平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清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 (TG)、血浆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显著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 (HDL)、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显著提高 ,并且其还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灌注 ;治疗组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有明显减分变化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4.
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辨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病辨证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头颅CT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及辨病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辨证以瘀血阻窍型多见 ,CT表现以多发性梗死灶者多见。结论 血管性痴呆各证型中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试论药性理论的基本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药性理论基本药理作用的可行性、现实性及意义。方法:中药药性与临床应用具有一致性、中药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具有一致性,中药药性、临床及药理作用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可建立药性理论与药理作用的相互联系。结果:不仅可建立单独药性的基本药理作用,也可建立几种药性的基本药理作用。结论:建立药性理论基本药理作用有利于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及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药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120位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按计划分组投药,治疗组70例(口服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照组50例(口服都可喜),疗程为60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和都可喜均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1)。对痴呆的总体疗效,两药物效果相近。两药对记忆认知的作用也近似。对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的作用明显优于都可喜(P<0.05)。结论: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血管性痴呆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在改善全身机能状况和减轻周边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脑舒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实验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300±20)g,11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心脑舒通低、高剂量组(14、56 mg/kg)。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区小胶质细胞(IBA-1)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果]心脑舒通各治疗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心脑舒通高剂量组(56 mg/kg)能明显抑制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死亡,及小胶质细胞IBA-1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免受缺血性损伤,同时抑制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老年痴呆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规律。通过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在筛选治疗老年痴呆的104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47种。方中补益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醒脑开窍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川芎-石菖蒲,占总方剂的27.9%。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补益、化瘀、开窍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方剂学教学改革是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方剂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从激发学习兴趣、注重配伍规律、突出方证相关、强调用药特色、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结合现代研究、强化学生记忆、理清历史沿革、总结运用规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