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肋间动脉插管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肺癌一例唐小海,周克明,毛顿,姚文秀,胡锐四川省肿瘤医院(610041)据文献报道,大约50%的人的右侧支气管动脉发自右侧第三到第五肋间动脉。经右侧肋间动脉插管到达与右侧支气管动脉共干段,就可以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B...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1例晚期肺癌(Ⅲ期6例,Ⅳ期5例)用较有效的CAP方案从胸主动脉内灌注。7例合并放疗,最长的存活期为3 3/12年。1例仅作一次灌注肿块即消失。当支气管动脉找不到时,或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并且有脊髓的分支动脉时,用胸主动脉灌注化疗,是避免血栓和瘫痪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国外报道较多。目前临床将这一方法用于肺癌的化疗药物灌注。但继发局部皮肤损害者尚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男,50岁。因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5个月。胸片示“右上肺肿块伴两下肺大小不等棉絮状阴影”。支气管镜活检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在放射科采用sddinger's插管法行右支气管动脉造影:主动脉右侧壁见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干粗4.5mm。上分支供应2、3、4肋间,中下二分支供应支气管并进入肿瘤区。该处动脉变细变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咯血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 1年4月38例中晚期肺癌合并咯血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首选穿刺右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若支气管动脉没有明确肿瘤血管,则选择肋间动脉、胸廓内外动脉、膈下动脉、锁骨下动脉造影,分别给予化疗及栓塞,记录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经1次化疗栓塞后,咯血、咳嗽、疼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后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或中心坏死,1、3年生存率为100%、28%(11/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咯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85年 1月 - 2 0 0 2年 12月共施行各期食管、贲门癌手术 183例 ,术后发生胸腹腔出血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食管癌 3例 ,贲门癌 1例 ,均行胃代食管术 ,均为弓下吻合。出血时间发生在术后 1h~ 4 8h ,出血量 15 0 0 m L~35 0 0 m L ,平均 2 4 0 0 m L ,胸腔出血 3例 ,腹腔出血 1例。出血部位与处理 :胃短动脉 1例 ,支气管动脉 1例 ,食管床 1例 ,肋间动脉 1例。术中发现胃短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均为结扎线脱落引起 ,食管床为广泛渗血 ,肋间动脉为关闭胸腔时缝合针刺破血管引起。再手术中对明显出血部位再次缝扎 ,无明显出血的…  相似文献   

6.
Tan LL  Han MJ  Li YB  Jiang JD  Li SX  Zhou SP 《癌症》2007,26(1):73-77
背景与目的:以往主要靠主动脉或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肺癌的供血血管及血供,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操作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接受,一次血管造影不能保证显示全部供血血管,且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成功率较低.本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与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癌血供诊断提供一种无创伤性、安全、简便、全面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对72例经病理证实肺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iection,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其中25例行支气管动脉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成像.每个肺癌病灶同时行VR彩色三维成像,用肺癌病灶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代表其血供状况.结果:68例肺癌血管三维重建显示供血血管,其中59例肺癌仅见支气管动脉;5例肺癌仅见肋间动脉:4例肺癌呈混合型,包括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4例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见支气管动脉进入其内.2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CTVE可较好显示其开口及血管内腔状况.72例肺癌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分为4种类型:无色彩(11例),轻度(17例),中度(32例)和重度(12例),其增强后增加CT值分别为(6.16±2.23)Hu,(15.71±3.13)Hu,(25.47±2.71)Hu,(44.31±19.68)Hu.72例肺癌VR彩色成像红色色彩分布形态与其CT强化形态两者一致率为86.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可较好显示肺癌供血血管及血供状况,是诊断与评价肺癌血供一种无创伤性、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6 5岁 ;该患因刺激性咳嗽伴有胸痛症状 6个月而来我院就诊。入院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 :找到鳞癌细胞。临床诊断为右肺下叶中心型肺癌 (CT2N2MoⅢA期 ) ,因病变侵犯范围较广 ,纵隔淋巴结多处转移 ,已不能行外科手术切除而行介入治疗。病人肺CT片示右肺下叶病灶大小约 4 .5cm× 4 .2cm。于 2 0 0 2年 7月 2 1日在局麻下给予病人行右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 :用Seldinger法穿刺引入导管 ,在胸主动脉右侧壁寻找右侧支气管动脉 ,寻找到3支右侧肋间动脉均未发出分支形成支气管动脉 ,于胸主动脉前壁相当于气管分叉上 0 .5cm水平找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例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肿瘤血供,超选择性插管入肿瘤供血动脉行局部灌注化疗后,以抗癌药物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症状和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插管和碘油化疗栓塞术.术后反应均为栓塞反应和/或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肋间动脉和脊髓动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6例(SD)、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69.6%(16/23),临床受益率(CR PR SD)为95.6%,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7%.[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是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5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15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前后380人次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186支,其中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157支,正常支气管动脉29支。155例肺癌中,灌注后支气管动脉主干变细,肿瘤内血管减少或瘤中心区血管稀疏等明显改善者124例,占80%。结果提示,多血管型者在灌注前后瘤血管变化越大,疗效越好;少血管型及前后摄片对比变化不大者,效果不满意。同时作者就肺癌灌注前后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特征以及造影表现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动脉变异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 ,78岁。咳嗽、低热、胸疼 2个月 ,临床诊断右肺癌收住介入病房。术前胸部CT示右肺门肿物 ,大小约 3cm×3cm× 4cm ,右肺下叶背段不张 ,完全实变 ;左肺小转移灶 ;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开口处肿物 ,活检为腺鳞癌。患者一般情况尚可。DSA检查 :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 ,5FCobra管插管 ,见右支气管动脉共有 2支 ,分别开口 ,上支与右上肋间动脉共干 ,占肿瘤血供的 2 / 3,下支与左支气管动脉共干 ,占肿瘤血供的 1/ 3,肿瘤实质期为浓染。Cobra管超选择插管至上支 ,但即使采…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动脉灌注诺维本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6例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诺维本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全组46例 ,男性38例 ,女性8例 ;年龄24~72岁。病理类型 :鳞癌23例 ,腺癌20例 ,腺鳞癌3例。Ⅲa期6例 ,Ⅲb期28例 ,Ⅳ期12例。结果 :完全缓解4例 ,部分缓解30例 ,稳定8例 ,进展4例 ;总有效率76.1%。并发症共21例(45.7% ) ,其中肋间动脉炎18例 (39.1 % ) ,食管损伤4例 (8.7 % ) ,除食管支气管瘘1例死于大咯血外 ,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诺维本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率高 ;并发症多可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 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外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等,其他可用的选择包括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等。为了提高手术设计的精确性,术前需要评估穿支血管的质量,并对其定位穿支。皮瓣的设计相比游离皮瓣手术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作用尚不能取代游离皮瓣的金标准地位,但随着“损伤最小化”重建概念的日渐推广,带蒂穿支皮瓣将会成为乳房再造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肺转移瘤的血供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GM  Zhao JW  Chen YX  Tian F 《癌症》2006,25(7):885-887
背景与目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而在肺转移瘤中应用尚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对肺转移瘤血供的研究较少,且分歧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以提高肺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肺转移瘤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分布、血液供应情况.对少血供转移瘤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转移瘤给予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33例共89个肺转移瘤在肺内分布情况:内中带63个(70.8%),外带26个(29.2%)。56个转移瘤富血供,33个转移瘤少血供。转移灶的支气管动脉供血类型与肿瘤的分布位置有关,内中带病灶以富血供为多.外带病灶以少血供或无支气管动脉供血的为多(P〈0.01);肿瘤病灶的大小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O.05);肿瘤介入灌注栓塞的疗效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有关,富血供栓塞组的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少血供灌注组(42.4%)(P〈0.01),肝癌肺转移灶多数血供丰富,碘油沉积较好,随访中见病灶缩小明显,且病灶较稳定。结论:肺转移瘤仍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供血丰富的转移瘤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肺癌发病率日趋增加,在发达国家居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上海地区也已上升为第二位。由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困难,确诊的病例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仅20%~30%,迫切需要寻找有效方法改善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显示,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希望的前景。作者报告两年多来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经支气管动脉(和/或肋间动脉)灌注治疗肺癌的初步经验,并就介入治疗的应用指征、提高疗效的可能途径及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右侧胸痛1月余”入院,胸片示右上肺有一约6.5×9.5cm致密影。肺部CT示右上肺可见一约7×8×6cm的低密度影。纤支镜取活俭病理报告:右上肺鳞状细胞癌。行右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由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送人右支气管动脉后快速控人60%泛影葡胺60ml,摄片证实为肿瘤供养血管。其供养血管与肋间动脉无明显交通。然后由动脉注入顺钻、丝裂霉素、表阿霉素。每毛周重复1次。第三次灌注化疗后患者感右背部疼痛。查体:右背部肿瘤相对应处皮肤红肿,面积约3×4cm,轻压痛,皮温升高,周围皮肤触觉正常,疼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CIK过继免疫疗法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辅助疗法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比较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全身化疗组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组,行2周期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高于全身化疗组(66.67%,n=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骨髓抑制毒性和非骨髓抑制毒性发生率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肿瘤进展率(PD%)高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组(χ2=4.287,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身化疗组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组之间比较肿瘤进展率(PD%)无统计学差异(χ2=0.082,P=0.775).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控制肺内原发灶方面疗效优于全身化疗;在控制和预防远处转移方面与全身化疗无差异,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肺癌及经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生存期随访,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及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34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34例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对全部病人生存期随访.结果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2%、35.5%;双介入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4%、33%.两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药.4个月、23.8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病人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且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使局部用药部分分流、增加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技术和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患者来自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因肿瘤侵及支气管口和/或肺动脉,需要行支气管和/或肺动脉成形术,经腋下第3、4或S肋间弧形小切口完成的患者61例,其中3例因肿瘤同时累及部分上腔静脉,又行上腔静脉成型;经传统后外侧切口行支气管和/或肺动脉成形术46例.其中腋下小切口应用头灯照明者43例,应用胸腔镜辅助者18例.辅助胸腔镜者行上叶切除时于第2肋、第7肋间增加小切口术中用于照明及操作,术后为引流孔;下叶切除时仅增加第7肋间切口.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支气管狭窄、支气管胸膜漏等严重并发症.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8cm-15 cm;常规后外侧切口长度25 cm-35 cm,两者有统计学差异(Z=-8.860,P<0.001).清扫纵隔淋巴结数两组相近(Z=-0.941,P=0.346).小切口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侧上肢即可高举过头,后外侧切口组则在3 d-30 d做到.术后3个月复查,小切口组随访57(57/61)例,后外侧切口组41(41/46)例.小切口组49例诉刀口偶有疼痛,VAS评分1分-5分,无需药物治疗;后外侧切口组评分1分-9分,慢性疼痛方面后者较前者明显(Z=-2.812,P=0.005).结论 腋下小切口及标准后外侧切口均可施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型术,腋下小切口未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而且可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此外,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内科保守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大咯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癌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45例肺癌大咯血患者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颗粒或与钢圈联合等方法进行栓塞。所有患者随访2~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45例患者中行左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有15例,行右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有17例,行左右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有13例。支气管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为32.0%,18例复发,复发率为72.0%;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为82.2%,5例复发,复发率为11.1%;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弹簧钢圈双重栓塞、双重栓塞联合弹簧钢圈双重栓塞,术后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5岁,住院号165677,因左胸痛伴咳嗽半年入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左肺中心型鳞癌,于1990年4月开始经左支气管动脉灌注顺铂及丝裂霉素等药物治疗,间隔4周重复1次,于1990年9月4日进行第4次治疗。术中置管顺利,经手推60%复方泛影葡胺10ml,证实导管尖端已插入位于胸9椎体平面,且与左第8肋间动脉共干的左支气管动脉后,灌注顺铂60mg、丝裂霉素10mg,历时30分钟,撤除导管。注药后约2小时,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胸6—胸10平面皮肤痛觉迟钝,排尿困难。4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