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外伤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应用胸腔镜对5例胸外伤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血气胸3例,行胸腔镜下肺修补术;血胸1例,行胸腔镜镜下胸壁电凝止血术;胸腹联合伤、外伤性膈疝1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膈肌修补术、腹腔镜腹腔探查止血术。结果:5例病人手术均顺利成功,术后住院8~11d,随访2~8个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胸外伤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之特点,并能及时、准确的判断伤情,改变了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观察漏气、出血量再决定手术与否的模式;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外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总结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8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24例行开胸手术(开胸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VATS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缩短,明显优于开胸组,有统计学差异(P<0 05);VATS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不及开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中转开胸指征、熟练掌握术中操作技术等手段,应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对42例胸部疾病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34例术中见有肺大泡破裂行肺大泡钛夹间断夹闭,4例血气胸由于胸内有大量凝血块,胸腔镜下难以清除而附加一个6cm的切口;5例肺部肿块在辅助小切口下行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术;1多汗症患者行两侧胸内交感神经切除。结果 所有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术中仅有1例并发复张性肺水肿,抢救转危为安,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78分钟,住院时间为6.1天,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和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诊治胸内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脓胸治疗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脓胸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11例脓胸患者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对仅有纤维膜形成的患者进行脓胸清创术,对有纤维板形成者则辅助小切口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结果:6例在单纯电视胸腔镜技术下完成脓胸清创手术,5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无1例中转为常规切口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为出现血胸1例,经原切口血块清除加止血后治愈。出院前胸片复查显示患侧脓腔消失,肺脏膨胀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技术可运用于纤维素期及机化初期脓胸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胸腔镜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3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右肺上叶切除9例,右肺下叶切除3例,右肺中叶切除2例.左肺上叶切除10例,左肺下叶切除8例.结果 32例患者31例在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患者采取经肋间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无围术期死亡,未出现术后支气管胸膜瘘、脓胸、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能让更多肺良性疾病患者接受外科治疗,达到肺良性疾病治疗的微创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乳晕隐痕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美容效果。 方法 肺大疱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采用经乳晕隐痕切口胸腔镜下切除肺大疱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同期42例行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方面,经乳晕组均明显优于三孔法组(P<0.05);2组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经乳晕组随访5.8月(1~10月),乳晕边缘切口术后未见明显瘢痕,乳头及乳晕外形无变化且感觉功能良好,术后无气胸复发。所有患者对手术疗效和美容效果均十分满意。 结论 采用经乳晕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大疱安全可行、疗效显著,且符合美容最佳要求,是治疗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又一种隐痕微创手术路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荣 《吉林医学》2010,31(21):3519-35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7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急性脓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受南 《微创医学》2007,2(1):49-52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胸外科技术,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确实、安全可靠以及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等诸多优点而深受患者和胸外科医生的欢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已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成为胸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在很多医疗中心已占到胸外科总手术例数的1/3甚至以上,并且经过层层培训和学术交流,此项技术已经由原来全国各大医院向基层县级医院普及。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的应用改变了一些胸外科疾病的治疗概念,尤其在重新界定某些疾病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方面有了突破。VATS已被普遍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胸外科领域的又一重大技术革新。目前认为,胸腔镜手术适用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根治切除,以及晚期肺癌的诊断和姑息治疗,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和部分食管癌的治疗,纵隔良性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等,其适应证还在不断扩大。本文就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肺部疾病、胸外伤、食管疾病、纵隔疾病、植物性神经系统疾病及心外科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探索胸腔镜的使用方法、手术适应证和对患的影响。1995年2月 ̄1996年采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技术和特殊的胸腔镜专用器械行胸腔镜外科手术30例。结果:30例中,13例大泡和1例纵隔肿瘤均切除治愈;14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各种胸腔内疾病明确了诊断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1例包裹性脓胸经胸腔镜下引流后痊愈;1例胸腔内异物取出。结论:胸腔镜外科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效果。方法:将84例胸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镇痛药止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止痛药应用剂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和开胸手术组患者相比,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缩短、术后使用杜冷丁累积剂量显著降低(P<0.01);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肺漏气、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ErbB3/HER3和erbB4/HER4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ER3和HER4(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 3 amd 4)过度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明确erbB3和erbB4癌基因在肺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非癌肺石蜡组织及70例肺癌(43例鳞癌和27例腺癌)石蜡组织中HER3和HER4的表达,并采用肺癌组织染色减去癌旁上皮组织染色≥2 的标准,对它们在肺癌中是否呈过度表达进行判断。结果:HER3和HER4在支气管粘膜细胞及肺泡细胞存在阳性表达( );HER4在正常支气管细胞和肺泡细胞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中存在HER4的过度表达,但无HER3的过度表达;肺癌中HER4的过度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结论:erbB4是晚期肺癌生长的调控基因之一,人为地干预HER4的过度表达可能是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ErbB3基因在肺癌细胞增殖中可能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第四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ER4过度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9例乳腺癌组织中HER4的表达。结果 HER4在正常乳腺细胞中呈阴性表达,HER4在乳腺癌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且HER4在乳腺癌肿瘤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乳腺癌组织中HER4的过度表达率为70.78%,乳腺癌中HER4的过度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联性。结论 erbB4基因是乳腺癌生长的一个调控基因,干预HER4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中的一种,近年来,因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治疗的低治愈率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大量细胞因子被释放,开启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疼痛的形成。文章旨在探讨Neuregulin1/erbB信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端粒酶和erbB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法测定5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肺癌石蜡组织中erbB4的表达。记录56例肺癌患者5年生存情况。结果NSCLC组织中端粒酶和erbB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2/56)及89.3%(50/56)。端粒酶、erbB4表达与不表达在临床分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5),端粒酶表达与不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检测端粒酶及erbB4表达有助于判断NSCLC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水平与其组织HER2表达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水平与其组织HER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是否可用血清HER2/neu检测代替组织HER2检测以确定乳腺癌患者的HER2状态。方法:收集33例良性乳腺病患者、58例正常女性、5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HER2/neu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的HER2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58例正常人、33例良性乳腺病患者、59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ER2/neu水平分别为(6.81±2.19)μg/L、(6.75±2.32)μg/L、(11.73±5.64)μg/L。59例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水平阳性率为30.5%(18/59),组织HER2表达阳性率为40.7%(24/59),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水平与正常人和良性乳腺病患者有明显差异(P<0.01),且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1);乳腺癌患者组织HER2表达阳性组血清HER2/neu阳性率为20.8%(5/24),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阴性组血清HER2/neu阳性率为37.1%(13/35),两者无相关性(r=-0.187...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打破HER2自身蛋白的免疫耐受,产生高效的免疫应答,利用遗传密码扩充技术,将免疫原性氨基酸对硝基苯丙氨酸定点引入到HER2片段的第5、26、79位,获得了含有对硝基苯丙氨酸的HER2突变体。通过镍亲和色谱柱,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原型和突变体HER2分子。对HER2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NO2Phe79HER2能够在C57BL/6小鼠体内产生高滴度的交叉性抗体。免疫小鼠的抗血清能够识别具有完整HER2受体胞外区的SKBR-3细胞,并通过ADCC效应裂解HER2高表达的HER2+B16F10细胞。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pNO2Phe79HER2可以作为靶向HER2的肿瘤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007版与2013版ASCO/CAP指南对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状态的影响。方法对ASCO/CAP HER2检测指南更新之前的115例乳腺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样本的HER2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根据2007版与2013版指南的HER2判读标准分析其HER2基因扩增状态。结果采用FISH检测的115例样本中,根据2007版指南判定53例(46.1%)为阳性,58例(50.4%)为阴性,4例(3.5%)为不确定;根据2013版新标准重新判定55例(47.8%)为阳性,53例(46.1%)为阴性,7例(6.1%)为不确定。经χ~2检验,2013版指南更新后判定为不确定的例数较2007版有显著性增长(6.1%比3.5%,P<0.001)。结论 2013版指南发表的HER2判读标准结合了HER2/CEP17比值及平均HER2基因拷贝数,对一些复杂信号作出了更加明确的指示,指南更新后HER2基因扩增的不确定例数有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ADM耐药细胞中mdr-1、HER2/neu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逆转多药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EN作用MCF-7/ADM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IR)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法检测MCF-7/ADM细胞经不同浓度阿霉素(ADM)、GEN及GEN联合ADM处理后,其mdr-1、HER2/neu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对c-erbB2蛋白及P-糖蛋白(P-gp)的影响。结果 GEN对MCF-7/ADM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其抑制效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特别是GEN浓度增加到60μg/mL时,对细胞抑制作用急剧升高(P<0.01)。MCF-7/ADM细胞中有mdr-1、HER2/neu过量表达,经GEN单独及联合ADM作用后,HER2/neu mRNA表达明显下调,c-erbB2蛋白出现一致性的表达下调,但对mdr-1mRNA及P-gp无影响。结论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及原癌基因的高表达相关,GEN能下调MCF-7/ADM细胞HER-2/neu基因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逆转MCF-7/ADM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机制之一,但对由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无效。  相似文献   

20.
AEG-1, first identified as a late response gene induced by HIV-1 infection was found to play multiple roles in process of oncogenesis. This novel gene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several potent carcinogenic pathways, such as PI3K/Akt pathway, NF-κB pathway and Wnt/β-catenin pathway. Though its pertinent functions have been illumin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oncogenic performance is largely unknown. Therefo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AEG-1 in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we ectopically overexpressed AEG-1 in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and studied its biological effects on MCF-7 cells. With MTT assay and invasion assay, we foun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AEG-1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Furthermore, we also elucidated that AEG-1 could u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HER2/neu, a crucial oncogene involved in breast cancer carcinogenesis. Taken together, we concluded that AEG-1 might facilit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hough upregulating HER2/neu expression, providing a novel target for breast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