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裂霉素(MMC)是具有抗癌作用的抗生素,对肿瘤组织及神经均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近年被用于晚期癌性疼痛的治疗,止痛效果满意,但未见到它对人神经组织损伤的研究报告。我们观察了不同浓度的MMC对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为临床疼痛治疗中安全使用此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将人活体离断的下肢在包膜完整的前提下小心游离出坐骨神经,锐性分段,每段3cm,两端结扎后分别浸泡于含有05、10、20、40mg/ml的MMC四种溶液中;取坐骨神经中间段作生理盐水浸泡,用以对照观察。模拟人体温度存放于36℃的恒温环境中,浸泡时间为1、2、4、8、24小时…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介绍使用自制扣带式力传感器观察在体兔坐骨神经当肢体作不同动作时,所受牵拉张力的实验报告。16条坐骨神经用于实验(左右不拘)兔于麻醉侧卧下肢自然全屈位状态下分别被动屈伸踝90℃(No1);最大限度伸屈膝(No2);全伸髋、膝、踝(No3)及嘴贴伤口处(No4)四组动作。在以上四组动作中兔坐骨神经所受牵拉张力变化值分别为9.28g;38.39g;44.9g;7.83g。结果提示下肢肢体处于不同位置时,坐骨神经所受的牵拉张力是不同的,关节运动幅度大,其张力变化值也大。为临床解释坐骨神经牵拉痛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对离体人红细胞膜ATPase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分别与人红细胞孵育,以孔雀绿-磷钼酸复合比色法测定ATPases活性。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吗啡对Na+,K+-ATPase活性有增强作用(P<0.05),芬太尼则呈明显地抑制作用(P<0.05),哌替啶仅具有轻微抑制作用;吗啡能明显抑制Mg2+-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P<0.01或P<0.05),但哌替啶和芬太尼对Mg2+-ATPase活性均无影响;这两种药物仅轻微地抑制Ca2+,Mg2+-ATPase活性。结论:应用大剂量吗啡或芬太尼时,需注意他们对人红细胞膜ATPases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C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NS2ml。结果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15.2±3.3)h、(12.6±2.8)h]显著长于B组[(10.1±2.1)h、(7.9±1.6)h]和C组[(10.4±2.5)h、(7.6±2.3)h](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局部作用机制延长0.5%罗哌卡因CLPSNB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辅助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6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咪唑安定0.1mg/kg、哌替啶1mg/kg合剂(简称咪哌合剂)、Ⅱ组应用氟哌啶0.1mg/kg、哌替啶1mg/kg合剂(氟哌合剂)均于皮肤消毒时静注,作为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观察其临床效应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两组相比结果,Ⅰ组能较好地抑制内脏牵拉反应,镇静效果明显,且对术中情况基本无记忆,用药后病人处于浅睡状态,呼之能应;Ⅱ组镇静效果欠佳,一些病人牵拉反应重,还需另加安定.两组在用药5分钟后对呼吸、循环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Ⅰ组SpO2降低与PETCO2升高幅度大于Ⅱ组,Ⅱ组DBP下降较Ⅰ组明显. 相似文献
7.
哌替啶和氯胺酮对离体大鼠视上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和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对离体大鼠视上核(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脑,置于通入95%O2和5%CO2混合气体的4℃人工脑脊液(ACSF)中,以振动切片机制成300—400μm含SON神经元的脑薄片,将脑薄片随机分为6组:哌替啶50μmol/L组、100μmol/L组、150μmol/L组和氯胺酮50μmol/L组、100μmol/L组、150μmol/L组,每组30张脑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给药前、给药后5min和正常ACSF冲洗后5min各组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结果 与给药前即刻比较,3组灌流5min后、哌替啶150wnol/L组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与哌替啶50μmol/L组比较,10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灌流5min后、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与给药前即刻比较,氯胺酮10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灌流5min后、150μmol/L组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与氯胺酮50μmol/L组比较,氯胺酮10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灌流5min后、150μmol/L组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结论 哌替啶和氯胺酮对大鼠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可产生明显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硫磺溶液联合强脉冲光(1PL)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9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外涂5%硫磺溶液至患处,2次/日,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维胺酯胶囊25mg,3次/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作用包括短暂且可耐受的轻微红肿、发热或局部刺痛感。结论:5%硫磺溶液结合强脉冲光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优于维胺酯胶囊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的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浓度和PH利多卡因对蛙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和pH利多卡因对蛙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用5%碳酸氢钠调制出7种不同浓度和pH值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离体蛙坐骨神经标本实验,测定动作、电位衰减时间。结果和结论:将盐酸利多卡因溶液pH由4.5增加到6.0,可明显缩短其起效时间,增强神经阻滞作用,但对作用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碘甘油溶液预防褥疮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褥疮是临床护理的棘手问题,所以预防褥疮发生有非常重要意义。1992~1996年,我院应用1%碘甘油溶液涂搽受压皮肤59例,预防褥疮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1例外科住院患者,皮肤完整,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男37例,女22例,年龄18~78岁,平均47岁。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平均47岁。2方法2.1药物配制:用2ml蒸馏水将1g碘化钾溶解,再加蒸馏水20ml、纯碘1g,待其充分溶解后再加甘油至100ml,摇匀即成为1%碘甘油溶液。2.2使用方法:观察组用1%碘甘油溶液涂搽受压皮肤及骨突处,每日2次… 相似文献
12.
13.
哌替啶用于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对新生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健康择期剖宫产妇59例,均硬膜外阻滞,研究母体静注哌替啶(1mg/kg)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提示,给药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DDI)≤1小时,哌替啶对新生儿呼吸和神经行为有一定影响。和对照组比较,新生儿生后30分钟PCO2增高,生后15分钟和6小时的神经行为评分降低。但这些影响无显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离体肝脏常温下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常温下(22℃)保存离体肝脏的可能性,本实验以HTK液为基础,氟碳乳剂为氧载体,脂肪乳剂为能量,常温下充氧持续灌注离体猪肝门静脉。定时取灌注液测量肝生化指标,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大小及密度。发现含氧载体灌注液中氨浓度下降,尿素浓度升高,线粒体损伤较轻;加入脂肪乳剂则能维持葡萄糖的浓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利用氧载体(氟碳乳剂)为离体肝提供足够的氧,同时给予足够的能量(脂肪乳剂)时,离体肝脏就能在较高温度下较长时间(40小时)地维持它的主要解毒功能——摄取氨合成尿素,同时亦可维持肝细胞线粒体的稳定性。可见常温下保存离体肝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1.5%过氧化氢溶液对肾结石术大出血止血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实验狗创伤性肾盂大出血用1.5%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肾盂后,止血迅速、彻底,对肾功能无损害,并在临床应用中收到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低温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连续硬膜外阻滞时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20例,设对照组比较两组阻滞时效,初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低温组男24,女16,年龄为9~63岁,其中9~34岁占90%。对照组病例情况与低温组相似,均为腹部和下肢手术,手术时间在1h 内,两组病人术前常规给药相同。穿刺点为 T_(12)~L_1或 L_(1~2),置管后改平卧位。 相似文献
17.
碱化利多卡因溶液硬膜外阻滞麻醉效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局部麻醉药的pH对麻醉效能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临床工作中在不增加手术病人危险性的前提下,使局麻药迅速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作者用碱化利多卡因溶液作硬膜外阻滞,并与未碱化利多卡因溶液作对照比较,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选择膈肌以下腹部和盆腔手术60例,前30例采用市售 相似文献
18.
自1999年12月以来,采用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行膝部及以下部位手术麻醉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观察局麻药内加入地塞米松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比较长效局麻药罗比卡因应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外麻醉时临床麻醉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4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n=17)和硬膜外麻醉(EPI,n=17)两组,分别施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NER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2Hz,起始强度1-2mA,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0.5%罗比卡因20-30ml;EPI组则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予0.75%罗比卡因15-20ml。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5、30、45、60分钟,术后1小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术后1、4小时VAS评分)、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手术开始后15分钟,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P<0.05),随后30、45、60分别及术后1小时EPI组病人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P<0.05),EPI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恢复较NER组快(P<0.05);NER组罗比卡因平均用量大于EPI组(P<0.05)。NER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PI组(P<0.05)。结论:应用罗比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麻醉起效快,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术后对病人的活动能力限制少,是外周神经阻滞较为适宜的局麻醉。 相似文献
20.
冷藏对离体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组织离体后缺血、缺氧,细胞逐步变性,最后步入不可逆性变性而导致坏死。冷藏可延缓新陈代谢过程,推迟不可逆变性到来,从而较久地保存组织活力已被证实而应用。对于断肢、断指、皮瓣或其他移植物放置4℃容器内以保存组织活力是通行的方法。为了观察其有效程度、探索合理的再植或移植的时限,本研究以组织化学手段观察离体断指不同组织中的ALP,ATPase及SDH的变化,从功能角度判断冷藏保护的有效程度和有效时限。结果显示肌肉与血管壁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经过冷藏的肌肉与断指,合理缺血时限分别为2与7天,可能争取的缺血时限分别为11与12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