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聚乙烯亚胺复合碳点(CDs)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和氧化应激等的影响,阐明抗坏血酸-聚乙烯亚胺复合CDs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以抗坏血酸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用微波法合成抗坏血酸-聚乙烯亚胺复合CDs。采用MTT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MG63细胞百分比。将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GOLPH3-siRNA组、CDs组、转染阴性对照+CDs组、转染GOLPH3-siRNA+CDs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MG63细胞中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GOLPH3)的基因表达水平并计算基因沉默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G63细胞凋亡率以及MG63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CDs浓度的增加,MG63细胞的增殖率降低;在24和48 h时,CDs浓度大于40 mg·L-1时,MG63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在72 h,CDs浓度大于20 mg·L-1时,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40 mg·L-1CDs组G0/G1期MG63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S期MG63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倒置荧光显微镜下CDs具有一定的光致发光特性;与非碳点组(空白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GOLPH3-siRNA组)比较,碳点组(CDs组、转染阴性对照+CDs组、转染GOLPH3-siRNA+CDs组) MG63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结论:CDs具有低毒性和光致发光特性,可以阻滞细胞周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和ROS生成。GOLPH3具有抗凋亡和抑制ROS生成的作用,对细胞的存活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发展一种基于量子点的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检测叶酸的荧光探针。方法:以聚乙烯亚胺功能化量子点,使其表面拥有大量氨基,利用叶酸的羧基和量子点表面氨基的静电吸附作用导致的电子转移调控量子点的荧光。结果:该探针对于光照和pH变化均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对于叶酸的检测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以抵抗很多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的干扰。2.0μmol/L叶酸的加标回收率在99%~104%。检测限为35 nmol/L,与同类型的叶酸荧光探针的最佳检测限具有可比性。结论:基于PEI-QDs的叶酸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灵敏度和选择性,有望成为替代液相色谱检测叶酸的高效、廉价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新型分子影像探针标记间充质干细胞,以实现细胞荧光成像。方法应用1‐碘十二烷修饰聚乙烯亚胺,构建两亲性大分子。利用大分子自组装性能,包裹疏水性核壳结构CdSe/CdS量子点构建纳米探针。结果该探针在630 nm处呈现出较强的荧光信号,能够促使间充质干细胞高效内吞。体内成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细胞相比,被标记细胞呈现出显著的光学信号,空白组信号值为1.47 e8[p/s/cm2/sr]/[μW/cm2],实验组信号值为2.78 e8[p/s/cm2/sr]/[μW/cm2]。结论该纳米探针具有良好光学成像性能,可实现细胞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胆固醇(Chol)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方法用胆固醇甲酰氯(Chol-Cl)连接聚乙烯亚胺的氨基形成PEI-Chol脂质共聚物,分别用IR、1H-NMR、凝胶色谱法、DS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在IR图谱上可见1 800 cm-1峰为Chol-Cl的羰基特征峰,形成PEI-Chol后,羰基特征峰迁移至1 700 cm-1,表明聚乙烯亚胺与胆固醇成功连接;根据1H-NMR谱图计算PEI的胺基接枝率、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达到试验预期效果,表明反应可控;凝胶色谱法测定发现聚合物为单峰,表明连接成功,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与1H-NMR估算值比较接近;DSC图谱显示PEI连接胆固醇,Chol-Cl的吸收峰消失,熔融峰(Tm)升高变钝,表明PEI-Chol刚性增强。结论成功合成了PEI-Chol脂质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11-613
目的探讨分支状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载体对不同细胞株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培养人类胚胎肾细胞293T、人上皮癌细胞Hel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悬浮转染p EGFP质粒与PEI的复合物,利用荧光细胞计数法分析转染效率;悬浮转染p Luc(luciferase基因来自Renilla)质粒与PEI的复合物,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分析PEI对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的毒性,分析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的转染效率分别为(92.1±4.5)%、(29.2±3.4)%、(21.5±2.1)%和(17.0±3.2)%。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分别是2.87×108、3.35×107、1.94×107和1.08×107RLU·mg protein-1。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转染效率排序:293T>Hela>BMSC>PC12细胞。同时,MTT比色法结果表明细胞毒性排序:293T>Hela>BMSC>PC12细胞。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呈正相关(r=0.865,P<0.05)。结论 PEI对不同细胞株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张莉  徐红 《吉林医学》2011,(2):321-322
基因疫苗有三个重要环节,即目的基因、转基因载体和靶细胞,目前基因治疗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外源基因释放到靶细胞而又尽可能少的产生不良反应。目前,应用于基因转移的载体主要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的基因转染效率虽然高,但细胞毒性大,  相似文献   

7.
细胞及组织中阴离子分布的变化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受到重视,现有研究表明细胞表面及基底膜中的阴离子是“电荷屏障”,对带有不同电荷的物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一种敏感性强并能较精确定位细胞及组织中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处理的聚氯乙烯(PVC)材料的肝素释放速率。方法应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对医用聚氯乙烯材料进行肝素结合处理,同时通过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评测肝素的释放速率。结果应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所处理的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含量为400~700μg/cm2,于生理盐水中浸泡700 h后,聚乙烯亚胺-肝素涂层的PVC表面的肝素脱落率为0.89%。结论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涂层的稳定性良好,几乎没有肝素游离脱落,可满足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评价天冬氨酸节枝的聚乙烯亚胺(AEP-g-PEI)作为非典型性肺炎基因(SARS S DNA)传递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粒径测定仪对由AEP-g-PEI和SARS S DNA形成的复合物(AEP-g-PEI/SARS S DNA)的形态及粒径进行观察和测定;采用MTT法评价AEP-g-PEI的细胞毒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SARS S DNA疫苗的压缩及保护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EP-g-PEI与SARS S DNA在细胞内对刺突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EP-g-PEI和SARS S DNA疫苗形成较为紧密的纳米级球形粒子,可保护SARS S DNA疫苗免受DNA降解酶的降解.在相同质量浓度下,AEP-g-PEI在A549细胞和COS-7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均低于聚乙烯亚胺(分子质量25ku).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在MCF7细胞内可检测到SARS S DNA疫苗所编码的刺突糖蛋白.[结论]高分子AEP-g-PEI作为SARS S DNA的传递载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硬脂酸(SA)修饰的聚乙烯亚胺(PEI)的细胞毒性及转染siRNA的性能.方法:硬脂酸通过羧基与伯氨基脱水缩合嫁接到PEI分子上;激光粒度仪检测粒径及zeta电位;MTT法评价PEI被修饰后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酶标仪检测材料转染siRNA的性能.结果:修饰产物PEI-SA结合核酸分子前后粒径分别为(61.2±22.4) nm和(70.9±41.4)nm,zeta电位分别为(25.5±4.5)mV和(18.0±4.5) mV; PEI-SA浓度低于64μg/mL时没有细胞毒性,而修饰前的PEI浓度高于8 μg/mL时就有明显的细胞毒性;PEI-SA对siRNA的转染效率最高可达(94.7±1.3)%,高于修饰前PEI组及脂质体组;转染进入细胞的siRNA量随siRNA的浓度升高及转染时间增长而增多.结论:硬脂酸对PEI的修饰,降低了PEI的细胞毒性,增高了转染效率.PEI-SA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1.
首次以柠檬酸为碳源、甘氨酸为修饰剂,通过高温热解法一步合成修饰碳纳米粒。经过正丁醇萃取纯化,碳纳米粒的粒径更加均一,荧光强度更大,且性能得到了改善。最终制得的碳纳米粒呈棕黄色,在380 nm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出现在480 nm附近,其荧光量子产率高达47%。氯霉素对碳纳米粒的荧光具有显著的猝灭效应,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据此建立了对氯霉素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回收率在99%~101%(RSD=0.3%),显示了碳纳米粒在药物检测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酸治疗对胃癌癌前状态内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胃镜活组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癌前状态38例(包括胃粘膜结肠型肠上皮化生18例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采用美国DPC公司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以上组织中叶酸浓度。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9例(每组含胃粘膜结肠型肠上皮化生9例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0例)。治疗组给予叶酸10mg,每天3次,连续3个月,对照组给予硫糖铝1.0g,第天3次,连续3个月,复查组织细胞中叶酸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内叶酸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叶酸可使胃癌癌前状态细胞叶酸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水热法合成锌掺杂碳点(CDs),观察锌掺杂CDs联合蓝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锌掺杂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观察其表征。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CDs溶液组、单独蓝光照射组和CDs+蓝光照射组。单独CDs溶液组细胞采用不同浓度(50、75和100 mg·L-1) CDs溶液处理,单独蓝光照射组采用蓝光照射10、20和40 min,CDs+蓝光照射组采用上述浓度CDs溶液处理后,按上述时间进行蓝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仅采用培养基处理后避光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L929和MC3T3-E1细胞增殖率。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组(100mg·L-1 CDs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清除活性氧,实验分为对照组、100mg·L-1 CDs组、0.5mmol·L-1 NAC组和0.5mmol·L-1NAC +100mg·L-1 CDs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菌液浓度,采用结晶紫法检测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记录各组菌落数。结果:TEM检测,成功合成粒径约1.8 nm的锌掺杂CDs。荧光光谱检测,CDs最佳激发波长为342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40 nm,且具有激发依赖性。FT-IR检测,CDs具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CCK-8法检测,共培养24 h时,100 mg·L-1 CDs组L929和MC3T3-E1细胞增殖率均达80%。光照20和40 min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独蓝光照射组菌液浓度降低(P<0.05或P<0.01),光照40 min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减少(P<0.01)。光照10 min时,与单独蓝光照射组比较,CDs+蓝光照射组菌液浓度和生物膜形成量均降低(P<0.01);与100mg·L-1 CDs组比较,0.5mmol·L-1NAC+100mg·L-1 CDs组菌液浓度和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锌掺杂CDs联合蓝光后通过光催化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以柠檬酸为碳源且以不同氨基酸为氮源,在无任何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氮掺杂碳点。预实验表明,以精氨酸为氮源的荧光碳点(CDs-Arg)以相对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33.25%)被选为进一步的研究对象。进一步通过一系列光谱、电位、粒径、电镜、X射线、元素分析等实验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也考察了CDs-Arg纳米颗粒在不同激发光、温度、pH或氧化还原条件下的稳定性。并通过MTT实验和体内分布实验考察了其细胞毒性和体内代谢分布情况。上述实验证明,该氮掺杂碳点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和较好的稳定性及极低的毒性,这些对其生物成像应用提供了基础。最后,对于这种水溶性小颗粒CDs-Arg纳米粒的生物分布研究表明,该纳米粒可通过肾小球排出体外。这些结果表明CDs-Arg纳米颗粒是一种高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粒,并具有生物成像和监测药物代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胡振玉  周英杰 《甘肃医药》1995,14(3):132-134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了68例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结果表明再障碍病例血清叶酸和B1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上升程度在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0.01),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原因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葡萄糖酸锌碳点(Zn-CDs),探讨Zn-CDs的细胞成像及其对小鼠前成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一步水热法合成Zn-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观察检测Zn-CDs的表征。将不同浓度(0.01、0.10、1.00、10.00、100.00和1 000.00 mg· L-1) Zn-CDs浸提液与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共培养作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3T-E1细胞相对增殖率(RGR);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观察MC3T3-E1细胞的成像特点;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MC3T3-E1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基因(Runx2)、碱性磷酸酶基因(ALP)和骨钙素(OC) mRNA相对表达水平;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中钙化结节数。结果:TEM检测,成功合成粒径为5.25 nm的Zn-CDs。荧光光谱,Zn-CDs具有360 nm紫外光激发和450 nm蓝光发射的荧光性质,并表现激发波长依赖特性。FT-IR检测,Zn-CDs表面主要由羧基和羟基基团构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共培养24 h时1 000.00 mg·L-1Zn-CDs组MC3T3-E1细胞的RGR明显降低(P<0.01)。荧光成像,Zn-CDs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呈现蓝色、绿色和红色的荧光图像,形态轮廓清楚且荧光强度细胞质比细胞核强。qRT-PCR检测,随着Zn-CDs浓度的增加,MC3T3-E1细胞中Runx2、ALP和OCmRNA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茜素红染色,诱导21 d后不同浓度Zn-CDs组MC3T3-E1细胞中钙结节数多于空白对照组。结论:Zn-CDs可以有效地进行MC3T3-E1细胞荧光成像,且Zn-CDs具有一定的促MC3T3-E1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思密达和叶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患儿 118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 ,两组患儿均给予思密达 ,小于 1岁每次服 1g ,1~ 2岁服 1 5g ,大于 2岁服 3g ,每日 3次 ,治疗组加服叶酸片 5mg/次 ,每日 3次 ,治疗组服叶酸 1小时后再服思密达 ,两组均以 3天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 % ;对照组 74 14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思密达和叶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较单纯思密达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叶酸联合利巴韦林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利巴韦林组(45例)和联合用药组(5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腹泻、发热、呕吐和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的例数明显较利巴韦林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肢体疼痛等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用药组升高更明显.结论 :叶酸联合利巴韦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