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肾细胞癌(RCC)786-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程序性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5、10、20、40和80 μmol·L-1) Andro作为实验组,以0 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50、1.25和2.50 μmol·L-1) Andro作为实验组,以0 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0、20和40 μmol·L-1) Andro作为实验组,以0 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40和80 μmol·L-1 Andro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0和1.25 μmol·L-1 Andro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μmol·L-1 Andro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20和40 μmol·L-1 Andro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 μmol·L-1 Andro组细胞中DNA损伤蛋白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Caspase-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aspase-8剪切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ndro能够有效地抑制R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与诱导DNA损伤及JNK/H2AX和Caspase-8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味子脂A(GA)与卡铂(CBP)联合应用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GA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A和CBP单独及联合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干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根据其结果选择GA和CBP合适浓度。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GA(0.04μmol·L-1)组、CBP(16mg·L-1)组、GA(0.04 μmol· L-1)联合CBP(16mg·L-1)组(联合用药组),药物处理48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指数(AI),JC-1染色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ccaspase-3和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A联合CBP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GA和CBP单独应用组(P<0.01),且GA及CBP浓度分别为0.04 μmol·L-1和16 mg·L-1时量效比最佳(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2.1%)。与对照组比较,GA组和CBP组细胞折光性减弱,细胞回缩明显,部分脱落呈悬浮状;联合用药组细胞回缩现象更为明显,并见大量脱落细胞。流式细胞术和TUNEL检测,与对照组、GA组和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凋亡率和A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JC-1染色检测,与GA组和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联合用药组细胞中Bax和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A组和CBP组(P<0.05),Bcl-2mRNA和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GA组和CBP组(P<0.05)。结论:GA能增强CBP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下调Bcl-2的基因表达有关,可协同CBP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赖氨藤黄酸(GAL)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GAL 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剂量 (0.25、0.50、1.00、2.00、4.00和8.00 μmol·L-1)GAL组和不同剂量(0.25、0.50、1.00、2.00、4.00和8.00μmol·L-1)藤黄酸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48 h增殖活性。选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2 μmol·L-1 GAL作用MCF-7细胞不同时间(0、6、12、24、36、48和60 h),采用MTT法检测作用不同时间后各组MCF-7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各组MCF-7细胞24 h时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24 h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培养24 h 后,不同剂量GAL组MCF-7细胞存活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GAL组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GAL组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而caspase-3切割片段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GAL 通过抑制SIRT1蛋白表达水平和上调caspase-3切割片段蛋白的表达水平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 NB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4、8、16、32和64 μmol·L-1)ICA组,采用MTT法检测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h)后各组 NB4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24h时细胞周期进程及48h时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B4细胞48h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培养不同时间(24、48和72h)后,各IC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IC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各浓度ICA(4、8、16、32和64μmol·L-1)组NB4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2±4.12)%、(10.07±2.36)%、(15.41±3.64)%、(25.18±1.24)%和(29.41±1.43)%,与空白对照组[(2.39±1.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浓度ICA(8、16、32和64μmol·L-1)组NB4细胞24 h后 S期NB4细胞百分率降低,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 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浓度ICA组NB4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ICA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体外骨骼肌L6细胞缺氧缺糖(OGD)模型,在体外水平上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压疮深部组织损伤(DT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大鼠骨骼肌L6成肌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OGD组、5 μg·L-1 EGF+OGD组、10 μg·L-1EGF+OGD组和20 μg·L-1EGF+OGD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DCFH-DA法检测各组L6成肌骨骼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Rhodamine 123检测线粒体膜电势,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骨骼肌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组OGD24 h时骨骼肌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ROS水平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势下降(P<0.01),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P<0.01)。与OGD组比较,不同浓度EGF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其中10和20 μg·L-1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浓度EGF组骨骼肌细胞中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线粒体膜电势明显增加,10和20 μg·L-1 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中10和20 μg·L-1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GF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OGD诱导的大鼠骨骼肌细胞损伤,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SW48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5、50和100 μmol·L-1黄芩苷组,采用CCK-8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Ⅴ-FITC和DAPI染色观察SW48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caspase 3和caspase 9表达水平。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和100 μmol·L-1黄芩苷组SW480细胞增殖活性在24、48和72 h均明显降低( P<0.01),25 μmol·L-1黄芩苷组SW480细胞增殖活性在48和72 h明显降低( P<0.01)。50 μmol·L-1黄芩苷作用48 h时SW480细胞处于早期或晚期凋亡状态,细胞核呈浓缩和破碎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μmol·L-1黄芩苷组caspase 3和caspase 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或P<0.01),Bcl 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可以诱导SW48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途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消癌平(XAP)联合X射线照射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阐明二者联合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XAP组、2 Gy照射组和XAP+2 Gy照射组。采用75 mg·L-1终浓度XAP注射液处理细胞,12 h后给予2 Gy X射线照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PI单染和Annexin Ⅴ-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经药物处理后,在12、24和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XAP组、2 Gy照射组和XAP+2 Gy照射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S期和G2/M期细胞周期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与XAP组和2 Gy照射组比较,XAP+2 Gy照射组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被切割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和19000的片段,与对照组比较其表达水平升高。结论:XAP联合X射线照射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G2/M期细胞阻滞和凋亡,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Akt联合电离辐射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影响,探讨以Akt为靶点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MCF-7细胞、Akt过表达MCF-7(Akt-MCF-7)细胞和Akt低表达(Akt-RNAi-MCF-7) 细胞,实验分为MCF-7组、MCF-7+4 Gy组、Akt-MCF-7+4 Gy组和Akt-RNAi-MCF-7+ 4 Gy组 。3种细胞经4 Gy照射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蛋白表达,AnnexinⅤ-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百分比,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与MCF-7 细胞比较,Akt-MCF-7细胞中Akt蛋白表达强度增加,Akt-RNAi-MCF-7细胞中Akt蛋白表达强度降低。与MCF-7组比较,MCF-7+4 Gy、Akt-MCF-7+4 Gy和Akt-RNAi-MCF-7+4 Gy组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以Akt-RNAi-MCF-7+4 Gy组增加最明显;与MCF-7+4 Gy组比较,Akt-MCF-7+4 Gy组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Akt-RNAi-MCF-7+4 Gy组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MCF-7组比较,MCF-7+4 Gy组、Akt-MCF-7+4 Gy组和Akt-RNAi-MCF-7+4 Gy组细胞增殖活性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Akt-RNAi-MCF-7+4 Gy组细胞增殖活性降至最低。与MCF-7+4 Gy组比较,Akt-MCF-7+4 Gy组细胞增殖活性在24 h时明显升高(P<0.05),而Akt-RNAi-MCF-7+4 Gy组细胞增殖活性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Akt过表达可以显著降低电离辐射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而Akt低表达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膀胱和膀胱癌细胞株中硫化氢(H2S)及其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阐明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膀胱癌5637、T24、EJ、UM-UC-3细胞株和人膀胱永生化上皮SV-HUC-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CBS和CSE蛋白酶表达水平,敏感硫电极法检测H2S产率;选取EJ细胞株进行药物处理,实验分组为,① 10 μmol·L-1硫酸氢钠(NaHS)组、50 μmol·L-1NaHS组、100 μmol·L-1NaHS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24和48 h细胞生存率;②顺铂组(5 μg·L-1)、顺铂(5 μg·L-1)+NaHS(100 μmol·L-1)组,另设无药物处理为对照组,药物处理48 h,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率。结果:与SV-HUC-1细胞株比较,膀胱癌5637、T24、EJ和UM-UC-3细胞中CBS和CSE表达及H2S产率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外源性H2S可促进EJ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活性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与顺铂组比较,顺铂联合NaHS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H2S及其合成酶CBS和CSE在膀胱癌细胞株中有表达且高于膀胱正常上皮细胞,H2S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并降低顺铂的促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咖啡因联合X射线照射处理沉默检查点激酶1(Chk-1)的肝癌干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探讨二者对肝癌干细胞的协同杀伤效应。方法:沉默Chk-1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慢病毒感染肝癌HepG2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Chk-1蛋白表达,确定沉默效果,同时设非靶对照,分别命名为HepG2-Chk-1和HepG2-control。利用悬浮培养法获得CD133高表达的肝癌干细胞,命名为S-HepG2-Chk-1和S-HepG2-control,分为对照组、咖啡因组、4 Gy组和咖啡因+4 Gy组,咖啡因作用后给予4 Gy X射线照射,分别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利用PI单染和Annexin Ⅴ-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后Ch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非靶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表明成功获得沉默Chk-1的HepG2细胞模型HepG2-Chk-1和非靶对照模型HepG2-control。将HepG2-Chk-1和HepG2-control细胞悬浮培养后,细胞内的CD13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表明存在高比例的CD133+细胞,即肝癌干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咖啡因组和4 Gy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G1/M期细胞百分率和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咖啡因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4 Gy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咖啡因+4 Gy组协同作用更强。与S-HepG2-control细胞比较,咖啡因组和4 Gy组S-HepG2-Chk-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G1/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成功获得沉默Chk-1且CD133+的肝癌干细胞,咖啡因和X射线照射均能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并增强G2/M期阻滞,且二者具有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5.0、7.5、15.0、30.0、40.0和80.0 mg·L-1)Pa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ACC-83细胞系,同时设空白对照组;MTT比色法观察Par对SACC-8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与移植血管动脉硬化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将36只同种异体胸主动脉腹腔移植大鼠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9只。A组术后1周处死;B组术后2周处死;C组术后3周处死;D组术后4周处死。16只同系移植对照大鼠对应每个实验组,每次处死4只。术前及处死时抽血分离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处死后留取血管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外膜炎症细胞浸润及α 肌动蛋白(α-act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血管壁中的表达。对比各组与术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各组间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CRP水平,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较术前基础水平明显增高(P<0.01),B、C、D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6水平,B实验组较术前升高(P<0.05),A、C、D实验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A、B、C对照组较术前基础水平升高(P<0.05),A、C、D实验组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P<0.01);TNF a水平,A、B、C实验组较术前升高(P<0.05),D实验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各对照组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各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术后7d,外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术后14?d,外膜有轻度胶原纤维增生伴炎症浸润;术后28d,外膜明显增厚,内有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炎症细胞,血管中层断裂,可见外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内膜亦出现明显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在血管外膜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PCNA和CDK1表达逐渐升高(P<0.05),且早于内膜。结论大鼠同种异体胸主动脉腹腔移植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呈持续升高,说明各种免疫因素导致外膜炎症反应,并参与移植血管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 沉默转录因子叉头框M1(FoxM1) 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凋亡、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siRNA靶向沉默鼻咽癌HONE-1细胞FoxM1表达并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oxM1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采用MTT法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 /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Ki67、CyclinE1、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 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 、p-JNK、 c-Jun、p-c-Jun、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后Fox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被下调(P<0. 01) .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速率减缓(P<0. 05),Ki67表达降低(P<0. 05) .siRNA转染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 01),S期比例减低(P<0. 05),Cyclin E1低表达(P<0. 01) .同时, siRNA +紫杉醇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 紫杉醇组(P<0. 01) .siRNA转染组细胞MDR1水平下降(P<0. 05),对紫杉醇的敏感性较两对照组明显增强(P<0. 01) .siRNA + 紫杉醇组与阴性对照+ 紫杉醇组相比p-JNK1、p-c-Jun、Bax表达上调(P<0. 01),Bcl-2表达下调(P<0. 01) .结论 特异性siRNA沉默FoxM1表达可以影响JNK/线粒体通路活性,抑制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提高其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野生型p53(wt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灵芝孢子粉用药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用药各组大鼠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的PTZ35mg/(kg.d),直至达到点燃标准;用药组以灵芝孢子粉灌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wtp53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大鼠海马CA1区wtp53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高剂量组wtp5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明显抑制wt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对癫痫所致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从而是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ar)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及Livin、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Par作用组,分别用普通培养液、氟尿嘧啶培养液、Par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Par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细胞的Livin、Ki67蛋白表达量。结果细胞培养24、48、72 h,Par作用组SGC-7901体外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r作用组Livin和Ki67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其机制与降低Livin、Ki67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子衍宗丸对幼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20 d龄SD雄性大鼠的睾丸支持细胞,将支持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五子衍宗丸低、中、高剂量(5、10、15 g/L)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支持细胞OD值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支持细胞中Ki67阳性颗粒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支持细胞中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经五子衍宗丸处理后的睾丸支持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Ki67阳性颗粒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或P0.01);p-Akt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五子衍宗丸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上调p-Akt的表达,促进幼年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抑制Notch信号传导对胰岛素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子宫内膜癌Ishikawa 3-H-12细胞行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3 mL)、胰岛素组(加入1×106 mol/L胰岛素单独刺激)及MW167组(应用不同剂量γ分泌酶抑制剂MW167预处理后再用胰岛素刺激),培养48 h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及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胰岛素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刺激48 h后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W167可抑制胰岛素诱导Notch1蛋白表达,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组别子宫内膜癌细胞在培养24、48、72 h后570 nm处吸光度(A570)值存在明显差异(P<o.05),其中胰岛素组各时间点A570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促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在48 h时达到最高水平.MW167以浓度及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胰岛素促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在48 h时20 μmol/L MW167可持久抑制胰岛素促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胰岛素组各时间点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W167以浓度及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细胞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结论 MW167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传导而抑制胰岛素促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促进相关凋亡蛋白表达,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卢玉振  李祥  周磊 《河北医学》2016,(2):190-192
目的:探究分析灵芝多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95只小鼠并采用瘤细胞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将所选小鼠随机分为48例实验组和47例对照组,实验组小鼠采用灵芝多糖口服液灌注,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注,观察并分析灵芝多糖对小鼠的存活期、抑瘤作用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 结果:实验组肿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小鼠(P<0.05) ,并且实验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2水平显著提高,其肿瘤细胞NK活性及淋巴细胞增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灵芝多糖对小鼠肿瘤无直接抑制作用,其抗肿瘤功效主要是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介导,并且灵芝多糖能够有效延长机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MIF)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以及促进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在24、48、72h时观察不同浓度的MIF(1.25、2.50、5.00、10.00、20.00、40.00mg/L)在体外环境下对ER(+)/ PR(+)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凋亡及与之相关的VEGF、bcl-2、Ki67、CerbB-2、p53等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① 空白对照组细胞贴壁均匀,状态良好,各干预组贴壁细胞明显减少,培养液内细胞碎片增多,且随MIF剂量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效果更趋明显;② 各剂量组四唑盐(MTT)比色试验OD值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与干预剂量、干预时间成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早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而VEGF、bcl-2、Ki67、CerbB-2、p53表达10.00、20.00mg/L组与2.50、5.00mg/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 MIF干预后,ER(+)/PR(+)细胞各项凋亡指标较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结论① MIF能够抑制ER(+)/PR(+)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② MIF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与促进癌细胞凋亡有关,而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③ MIF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与其降低相关因子水平及调降微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