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231-234
<正>近年来,与其他癌症比较,乳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73.0%[1].既往关于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的研究多侧重于应对患者的消极情绪[2-3],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成为热点[4-5],心理韧性逐渐成为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热门话题.但因中西方社会文化价值的差异,心理韧性在我国的本土化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无完善的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因素干预模式体系.本研究就国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抑郁中的应用及方法。方法:对97例乳腺癌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患者抑郁情绪减轻,增强了自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结论:应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抑郁患者中可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促进机体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2组SAS、SDS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对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的限制、总体健康评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保持乳腺癌患者内环境稳定,增强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文静  段文超 《安徽医学》2011,(10):1768-177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焦虑、抑郁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干预组患者术前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术前护理,通过心电监护、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率及血压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够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体征接近平稳,使她们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促进术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实施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及提供心理护理.方法 对2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结论 护士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术前可减少或消除患者对乳腺癌手术的焦虑、恐惧;术后可为患者提供充分的情绪支持和信息指导,使患者能尽快地适应躯体形象改变,减轻或消除消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对患者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但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压力大,需要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白春芳 《当代医学》2013,(27):131-1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及出院前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用以比较、评价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前抑郁发生率为56.3%,焦虑发生率为53.3%;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情绪稳定,抑郁、焦虑得分比对照组下降(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鲁小萌 《甘肃医药》2015,(2):158-160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干预及康复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乳腺癌逐渐成为我国女性杀手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手术治疗乳腺癌效果明显,但同时也造成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损害。如何使术后乳腺癌患者更好的恢复,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后心理辅疗对患者心理治疗作用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达到最大化治愈疾病的效果,心理辅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樊俊青  陈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5-2317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术前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对手术焦虑、恐惧情绪轻,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好,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烧伤患者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及韧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预防心理危机、提高逆境顺应性、寻找心理干预措施及提升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0例烧伤康复期患者,采集一般资料,对韧性、生活质量进行问卷式调查,并分析患者韧性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中度烧伤患者力量和乐观因子评分均高于轻度烧伤患者(P<0.05~P<0.01);人口学特征不同可显著影响患者的韧性,其中性别、职业、婚姻情况为主要的因素,此外积极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程度等也是影响韧性的重要因素;烧伤患者的韧性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护理人员可根据烧伤患者韧性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不同个体的护理干预策略,从而提高患者韧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87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做好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干预措施,84例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干预,成为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62-164
目的探讨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期间本院精神科接收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7~12月接收的精神性疾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测量后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38.65±6.47)分、SDS评分为(33.56±6.84)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优(92.00%vs. 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心理测量结果,对精神科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心理情况,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疾病治愈率,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理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心理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3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仅应用抗生素及中成药等治疗;实验组76例,除应用上述综合性治疗外,还应用心理认知治疗。结果①13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SCL-90总分平均值及阳性因子分高于我国常模(P〈0.01);其中因子分1项阳性者107例(78.7%),因子分2项以上阳性者29例(21.3%);②心理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P〈0.05)和有效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因素是前列腺炎症状加重和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辅以相应的心理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多种心理干预对社区人群心理问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种心理干预方式对社区人群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社区人群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用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问卷、SCL-90、BPRS等评价效果,用社区心理卫生活动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组与喜爱各种心理活动的关系。结果: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8%提高到81%;干预后SCL-90总分显著下降;精神病患者BPRS总分也显著下降:各年龄组喜爱的心理活动有所不同,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社区人群的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指导作用。方法:运用量表测量患者手术前1周及手术前1 d的心理状况并给予评分。结果:结果表明手术前1 d患者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阳性项目数等方面评分均较手术前1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科学运用心理测量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作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为手术成功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产后心理障碍的分析和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产妇分娩后心理问题的分析从而更好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面对每位产妇。结果减轻产妇焦虑程度,消除心理障碍,使其顺利进入新的角色。结论及时掌握产妇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能有效预防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蔡格花  李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6):683-683
目的分析了解目前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中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 ̄2005年2年间就诊心理门诊,内容记录完整的青少年儿童资料。结果困扰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行为问题,学习问题,神经症,人际交往问题,精神病性,情绪问题,身体不适,性心理,睡眠和进食问题等。希望通过心理调适,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迅速增强。结论青少年儿童与成人一样也是处于社会之中,其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除与生物因素有关外,尚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儿童除帮助他们调节自身心理功能、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外,还应尽量与学校教师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研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140例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发放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问卷IES—R和患者病症自评表,即SCL-90,相关医护人员再对最终结论进行判定、总结。结果:偏瘫患者在创伤应激障碍3大症状上的评分均高于2.5,同时,内心焦虑、焦躁、恐惧、抑郁等因子评分比正常人偏高,人际关系不及正常人(P〈0.05);患者的回避、闯入式再体验等症状与自检表中其他因子成正比。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时会出现创伤后焦躁、郁闷甚至情绪应激等多种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焦躁和患者躯体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索对FSW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FSW的相关干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红河州某县女性性工作者(FSW)中抽取74名进行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压力与应对方式、自卑问题及其他心理问题干预。结果:干预前女性性工作者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干预前后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干预前后心理服务需求变化不明显。结论:FSW干预前对心理医生及服务场所知晓率偏低,短期心理干预对FSW心理健康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地震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在灾后2个月进行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分别在班级开展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1年后再次评估了解干预效果。结果首次调查发现18%~40%的儿童有明显社交焦虑,20%~28%的儿童自我意识过低,20%~40%的儿童自我意识过高,60%~90%的儿童有行为异常,心里干预1年后,有明显社交焦虑儿童的比例下降为8%~10%,自我意识过低儿童比例增加到30%~48%,自我意识过高儿童比例下降13%~30%,有行为异常儿童比例下降到30%~80%。结论心理干预对低年级儿童心理创伤的康复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