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强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4):248-250
EB病毒(EBV)是已知的8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自1958年Burkitt首次报道Burkitt淋巴瘤及1964年Epstein和Barr在Burkitt淋巴瘤标本的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EBV以来,已有多种疾病被证实与EBV感染有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EB病毒感染与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血液系统异常或导致血液系统疾病,如疱疹病毒中的EB病毒(EBV)、卡波西肉瘤病毒(KSHV或人类疱疹病毒-8)、巨细胞病毒(CMV)、细小病毒B19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EBV、KSHV、CMV等疱疹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全球90%以上成人曾感染过EBV,一般均无临床症状,其体内少数B淋巴细胞中有潜伏EBV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为疱疹病毒科,γ亚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可以说EBV是最成功的病毒,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人感  相似文献   

4.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B淋巴细胞的γ疱疹病毒,它与淋巴瘤、鼻咽癌等多种人类肿瘤发生有关[1]。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研究提出EBV在Burkitt淋巴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3]。现就EBV感染、Burkitt淋巴瘤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中惟一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近50年来的研究证明EBV与淋巴瘤、白血病、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鼻咽癌、胃癌等多种人类肿瘤发生有关。由于EBV对人类的普遍易感性,近年有关EBV的免疫学特性、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致瘤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EB病毒相关性肿瘤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EBV)是一种能诱发肿瘤的疱疹病毒.近年来,有关EBV在人体内生存的机制、感染后的免疫调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近年来EBV相关性肿瘤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EB病毒 (EBV)属人类疱疹病毒 ,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联。目的  本研究探讨EB病毒感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 38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儿骨髓细胞EBV -DNA。结果38例患儿骨髓EBV -DNA阳性检出率 6 1 % ( 2 3/38)。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均为阳性 ,急性白血病 (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阳性率较高 ,其余病例均为阴性。对照组 1 0例非血液病发热患儿仅 1例阳性。结论  EBV感染与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关系密切。EBV感染可促使病情恶化或难治。同时对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除考虑肿瘤性发热外 ,应警惕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EBV易感因素 ,尽早动态检测EBV -DNA ,及时合理治疗。由于病人免疫力低下 ,对EBV病毒的免疫应答功能降低 ,抗体反应法作EBV常造成假阳性结果。本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1 EB病毒(EBV)的生物学特点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类似于其他疱疹病毒,EBV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分子,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有关的DNA病毒。EBV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率90%。EBV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不同的变异体的致病力和分布不同。根据EBV核抗原(EBNA),主要是EBNA2和EBNA3A、-B、-C基因序列的不同,将EBV分为1型和2型~([1])。在西方和东南亚等国家EBV 1型多见,在非洲EBV两型均多见~([2])。  相似文献   

9.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为人类最常见病毒感染之一,发展中国家4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为无症状亚临床感染,仅部分感染者临床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而发达国家IM主要见于青少年,EBV原发感染后IM发生率一般约26%~74%[1-2]。EBV即人类疱疹病毒Ⅳ型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EBV)是一种能诱发肿瘤的疱疹病毒。近年来,有关EBV在人体内生存的机制、感染后的免疫调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近年来EBV相关性肿瘤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用电镜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观察到的疱疹病毒样颗粒4年后EBV被确定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BV属于疱疹病毒属γ亚科,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具有嗜B细胞性,人群普遍易感,约有90%的成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V阳性抗体,感染后为终生携带病毒。EBV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6岁,在发达国家则多见于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EBV)属人类疱疹病毒,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联。目的 本研究探讨EB病毒感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38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儿骨髓细胞EBV-DNA。结果 38例患儿骨髓EBV-DNA阳性检出率61%(23/38)。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均为阳性,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阳性率较高,其余病例均为阴性。对照组10例非血液病发热患儿仅1例阳性。结论 EBV感染与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关系密切。EBV感染可促使病情恶化或难治。同时对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除考虑肿瘤性发热外,应警惕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EBV易感因素,尽早动态检测EBV-DNA,及时合理治疗。由于病人免疫力低下,对EBV病毒的免疫应答功能降低,抗体反应法作EBV常造成假阳性结果。本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Epstein-Barr vims,EBV)是已知的8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可潜伏在人体B淋巴细胞中,受感染者可终身携带病毒.原发感染可无症状或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具有自限性,数周后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儿科临床感染及其抗体检测(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BV)是疱疹病毒族中的一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Burkett淋巴瘤、鼻咽癌和原发于或继发于免疫缺陷的B细胞淋巴瘤有关。近年利用放免法测定EBV各种抗体,对某些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感染与淋巴增殖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BV)是一种能诱发肿瘤的疱疹病毒.多数情况下,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能严格限制病毒颗粒的增殖,受感染者终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少数情况下如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则可引起严重的相关性疾病,特别是良性或恶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近年来,有关EBV在人体内生存的机制、感染后的免疫调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近年来EBV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有关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EBV)感染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时其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发多种疾病.目前公认EBV感染与三大类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有关:淋巴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与病理科联合开展了EBER(EBV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在骨髓涂片中检测EBV.  相似文献   

17.
正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Y亚科,双股DNA病毒,由衣壳蛋白和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于1964年在非洲Burkitt淋巴瘤患者细胞悬液中首次发现,分EBV 1和EBV 2两型。全球90%的成年人EBV抗体阳性[1],亚洲及发展中国家首次感染常发生在儿童,美国和西欧首次感染常发生在成人。EB病毒感染与多种B淋巴细胞肿瘤有关,包括  相似文献   

18.
<正>1EB病毒概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双链DNA病毒,γ亚科,1964年由Epstein、Barr等首次在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V的人群感染率超过  相似文献   

19.
EBV是一种亲人类B细胞的疱疹病毒.EBV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相关疾病[1].在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 最具临床意义.IM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CAEBV和EBV-HLH具有潜在恶性倾向,预后不良.本文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诊断的IM、CAEBV和EBV-HLH各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肝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外,许多病毒感染都可引起肝脏损害。包括除巨细胞病毒外的其他疱疹病毒[如EB病毒(Epstein Bar virus,EB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腺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轮状病毒(ro- tavirus,RV)等均可引起一过性或持久性肝损害,严重者表现为暴发性肝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