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RA患者96例为RA组,健康体验者112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D-D、ESR和hs-CRP水平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RA组hs-CRP、D-D与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浆hs-CRP、ESR和D-D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360例常见疾病患者,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分析D-二聚体浓度异常情况。结果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D-二聚体浓度较其他疾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D-二聚体浓度检测,利于病情判断。通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体浓度升高明显,通过动态观察患者D-二聚体浓度,利于病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妊娠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20例妊娠期女性(<30岁306例、≥30岁214例)按妊娠周期分为早孕组179例,中孕组170例,晚孕组171例,同时另选取同期446例非妊娠期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妊娠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差异明显(P<0.05);妊娠期组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在妊娠期的水平变化呈增高趋势,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而与妊娠年龄无直接关系,监测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对血栓性疾病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比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对比观察组中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9.93±87.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人组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8例。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及AP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APL患者治疗前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高(P<0.05);通过化疗2周部分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是仍高于正常参考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血浆D-二聚体是提示APL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价值的重要实验指标;临床监测血浆D-二聚体对AP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60例正常人及198例有相关疾病患者的检测,探讨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检测临床应用价值较大。说明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栓塞疗效的评价与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20例的DD和FG含量。结果①D-二聚体(DD):AMI组(196.92±106.88)μg/L,UAP组(152.91±62.76)μg/L,与健康对照组(68.56±32.88)μg/L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SAP组(113.86±52.05)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②纤维蛋白原(FG):AMI组(3.68±1.06)g/L,UAP组(3.08±0.49)g/L,与健康对照组(2.23±0.33)g/L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SAP组(2.77±0.38)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孕期孕妇血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76+78-76,78
目的:通过对不同孕期妇女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评价其在诊断产科高凝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2例不同孕期妇女及160例正常非孕妇女血中D-二聚体浓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522例不同孕期妇女及160例非孕健康妇女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示妊娠组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的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早期组(P〈0.05)。妊娠早期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与妊娠中期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的发展,孕妇血中D-二聚体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预测和判断产科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和血浆D-二聚体(DD)定量检测在不同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RA138例(分三组:早期40例,中期50例,晚期48例),鉴别诊断组143例(风湿性关节炎50例、增生性关节炎45例、结核性关节炎48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50例血浆中RF、DD浓度并进行分析,并对138例RA患者不同分期DD、RF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组间关系。结果 RA患者RF、DD浓度明显升高,和鉴别诊断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RF在各期中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分期DD浓度比较中中、晚期患者DD浓度增高,和早期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是RA患者实验室诊断首选指标之一,且血清RF浓度高低与RA病变程度分期无关。RA病人DD浓度明显升高;血浆DD水平高低对RA的诊断、分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测量48例房颤患者(其中风心病28例,冠心病20例)和3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浆D-dimer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风心病患者与冠心病患者之间D-dimer,Fg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浆D-dimer和Fg水平升高,可能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RA合并感染组,64例RA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RA未合并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比较稳定期与活动期RA合并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结果RA合并感染组CD3+(641.21±438.08)个/μl、CD4+(171.58±96.42)个/μl、CD8+(215.48±110.16)个/μl、CD4+/CD8+(0.82±0.26)、NK细胞(26.57±4.88)个/μl;RA未合并感染组CD3+(1051.36±434.65)个/μl、CD4+(308.07±101.69)个/μl、CD8+(324.17±108.16)个/μl、CD4+/CD8+(0.96±0.24)、NK细胞(40.52±8.92)个/μl;对照组CD3+(1403.00±402.77)个/μl、CD4+(610.07±82.58)个/μl、CD8+(532.47±168.45)个/μl、CD4+/CD8+(1.35±0.21)、NK细胞(365.15±117.61)个/μl。RA合并感染组、RA未合并感染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合并感染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RA未合并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稳定期RA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活动期RA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肺部感染的RA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偏低,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RA合并肺部感染发挥一定的预测价值,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检测诊断肺栓塞的方法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快速准确的方法和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挪威Nycocard ReaderⅡ多功能全定量检测仪法、免疫比浊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法;手工目测定性法三种方法对42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检测血浆中DD含量,记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2例肺栓塞患者DD检测胶体金法阳性42例,阳性率100%;免疫比浊法阳性42例,阳性率100%;与手工目测定性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与免疫比浊法比较DD阳性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准确、快速、便捷,作为肺诊断栓塞的首选过筛试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 ial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膝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以15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正常人及该27例患者治疗后(稳定期)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蛋白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EGF在正常人、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稳定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活动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EGF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前列腺素E2(PGE2)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IL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RA(包括50例RA-ILD)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GF、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 RA-ILD组中HGF、PGE2的含量均低于非肺间质病变R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GF与PGE2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均与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HGF和PGE2参与RA ILD的发生发展过程;HGF和PGE2可作为判断RA-ILD活动期的指标,也可作为筛查RA-ILD指标之一,同时为RA-ILD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36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0例非老年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结果:两组比较可见,老年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性多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首发于大关节,关节外表现主要为肺间质病变。两组患者在首发膝肩关节、晨僵时间、肺间质病变等多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于非老年组,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病变程度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施春花  王友莲  付强  杨明峰  尚可  皮慧 《江西医药》2014,(11):1131-1134
目的:通过研究microRNA-155(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55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抽取50例初发RA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和纯化m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对照,对miR-155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收集RA患者有关的临床参数,统计分析miR-155的表达水平与RA合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对RA活动组中,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两组随访观察12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R-15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RA患者中PBMC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RA患者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活动度有关,与肺间质病变等无明显相关,RA患者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中,miR-155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而在甲氨蝶呤治疗组中无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在RA的PBM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RA的活动度相关,提示miR-155可能可作为RA诊断及RA活动的一个预测指标。 miR-155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了TNF-α的致炎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数据,认识其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吸烟史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易合并间质性肺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与肺间质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中,6例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程〈1年,3例10年以上。其免疫指标提示RF、CCP大多数阳性。结论吸烟是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CCP、RF、血沉、CRP和高免疫球蛋白的监测,可预测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葛红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24-125
目的 探讨龙藤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临床用药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本院自拟龙藤方的诊治用药效果,指导实践.结果 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自拟龙藤方结合辨证论治、中药熏蒸12周后,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复杂,在龙藤方基础上结合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并辅以中药熏蒸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年龄≥60岁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RA)及69例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NER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相比,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及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率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增高比率ERA组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增快及血小板增高比率,ERA组较NER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在诊断老年类风湿关节的特异性优于RF,在一定程度上抗CCP抗体、AKA有助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CRP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