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STE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PCI术前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血流情况、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和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可安全用于STEMI的急诊介入治疗中,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Y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9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患者,于PCI治疗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PCI治疗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和心肌Blush分级结果.结果 两组术后IRA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1.7±7.5比30.2±5.6,P<0.01),而心肌Blush 3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比44.7%,P<0.01),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常规剂量未显著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时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58例急性STEMI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1(确诊后立即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 PCI,59例)、替罗非班治疗组2(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PCI,56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3例)。比较三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及远端栓塞情况,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 STR),PCI术后6、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d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术后血小板计数。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组1、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8.3%( 58/59)和92.9%( 52/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 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90 min sum STR分别为(89.3±6.9)%和(82.4±7.3)%,与对照组的(65.6±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和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术后6、12 h CK-MB水平显著低于替罗非班治疗组2,替罗非班治疗组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术后1周LVEF[(56.2±6.4)%]显著高于替罗非班治疗组2[(51.1±4.9)%]和对照组[(49.8±5.7)%](P<0.05),但替罗非班治疗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1、替罗非班治疗组2 PCI术后皮肤黏膜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术前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急诊PCI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慢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4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过程中出现慢血流患者76例,在常规应用拜阿司匹灵、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基础上把PCI过程中出现慢血流患者奇偶法随机分为单纯应用硝酸甘油组(对照组)和应用硝酸甘油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冠脉TIMI血流恢复情况及术后1个月出血、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病变相关动脉血流达到TIM13血流,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37例患者血流达到TIMI3血流(X^2=5.65,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少量出血稍高于硝酸甘油组,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大出血发生。结论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中慢血流情况可显著改善,未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方法 46例急诊入院STEMI行PCI患者,分为实验组(替罗非班+PCI)2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可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患者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急诊接受PCI治疗并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分组研究。分组办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200微克)的为对照组(n=49),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微克/千克)的为研究组(n=49),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后30分钟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治疗30天内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达81.68%,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后18.37%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要高,P<0.05;两组MACE发生率及脑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校正TIMI计帧数显示血流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及APTT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且与治疗前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3.67%,明显比对照组4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15μg/(kg·min)静脉泵入24 ~ 48 h,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60 min ST段完全回落45例(93.8%,45/48),对照组为35例(72.9%,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治疗组为95.8%(46/48),对照组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后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 h)29例和长时间组(L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 h)21例.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LTG患者随访期间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STG患者的24.1%(P<0.05),但两组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直接PCI后较长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改善中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及术后,DIVER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间符合PCI治疗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归为两组:32例(A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28例患者(B组)给予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血管(TIMI)血流变化、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A组(25.0%vs3.6%,P〈0.05),两组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中应用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减少无复流现象,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对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IRA使用替罗非班组:106例STEMI住院患者在PCI术中置入支架后,经指引导管向IRA注射盐酸替罗非班500 μg;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106例STEMI住院患者置入支架术后24h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0.1 μg/(kg· min).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24 h外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和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记录5个导联组(分别为Ⅱ、Ⅲ、avF组,Ⅴ1、Ⅴ2组,Ⅴ3、Ⅴ4组,Ⅴ5、Ⅴ6组及Ⅰ、avL组).根据时程或波幅将J波分为3个等级:小J波、大J波、巨大J波.结果 PCI术后24h,两组CK-MB峰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A使用替罗非班组CK-MB峰值(52.1 U/L)低于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84.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RA使用替罗非班组J波个数(86)较术前(203)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J波个数(192)与术前(2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J波比例有所增加,大J波及巨大J波比例有所下降.结论 STEMI患者PCI过程中,IRA注射替罗非班对改善冠脉再灌注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术前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Ⅲ级者占比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观察组患者术后MACE总发生率为7.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确切,对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