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于我院外科9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指标来看,对照组指标变化幅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8.75%及2.08%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过程中,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涂云飞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63-164,170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5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采用视觉模拟积分的方法对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有专门人员进行调查记录。结果患者进行Toupet术的有13例、Nissen术11例以及Dor术26例,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3min,手术后住院修养的平均时间为4d。在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术后调查时发现,有3例患者在术后病状复发。胃食管反流症状进行视觉模拟积分,术前以及术中得分为5分,术后得分为1分。结论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进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微创治疗的11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评价临床和预后。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微创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61~184)min,平均(77±21.2)min;术中出血量70~130ml,平均(91±16.7)ml;住院时间3~19d,平均(6.7±3.1)d。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5例吞咽困难,4例进食后腹胀、排气不畅,1例腹泻,对症治疗1周内症状缓解;1例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引流后痊愈。分别完成6个月至3年随访,无死亡病例,1例裂孔疝复发,手术满意率达90.09%。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高效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999-08~2005-06治疗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手术成功,仅一例发生纵隔气肿。术后随访0.5~5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一例疝复发。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当今治疗食管裂孔疝手术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4年,无疝复发,进食无异常.结论 腹腔镜手术因图像放大、光照良好、可在狭小间隙内操作的突出优势而成为治疗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首选术式,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之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治疗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各项情况、胃肠道恢复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安全,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目前应用腹腔镜可进行各种腹腔手术。我们在近1年进行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食管裂孔疝(Hernia Hiatus,HH)是一种常见病, 自1963年始我国不少专家从不同方面对HH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近10年中就有200余篇论文发表。对HH的诊断需给予更多关注,HH诊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肖正清  刀永功 《云南医药》1993,14(6):336-338
食管裂孔疝是指食道管的腹腔段或胃的一部分经膈肌的食管裂孔突入胸腔导致的一种病症。该病的病理分型,Akerlund将食管裂孔疝分为①先天性短食管裂孔疝;②食管胃滑脱疝;③食管旁裂孔疝三型,而Allison则主张分为①食管旁疝;②食管旁滑脱疝;③滑脱疝;④食管囊性滑脱疝;⑤先天性短食管五型。本组8例食管裂孔疝均经手术治疗,经1—8年随访均健在。  相似文献   

10.
胡传贤  黄苏  章镜平  陈胜 《江苏医药》2001,27(3):238-238
我院 1980年~ 1998年手术治疗婴幼儿食管裂孔疝 1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5个月~ 4岁。本组病例均有反复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及黑便史 ,反复发作肺炎 7例 ,营养不良 10例。血红蛋白 <60g/L 6例 ,60~ 90g/L 5例 ,>90g/L 2例。全组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 ,同时排除幽门、十二指肠疾患。其中食管裂孔旁疝 3例 ,食管裂孔滑疝 8例 ,混合型疝 2例 ,疝入左侧胸腔 10例 ,疝入右侧胸腔 3例。13例确诊前均经 3个月~ 6个月的保守治疗 ,确诊后 11例急诊手术 ,2例择期手术。术前置胃管 ,择期手术前给予抗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初诊时胸部DR平片影像诊断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1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在DR胸片初诊时发现后,经数字胃肠造影(GI)或cT扫查后证实为食管裂孔疝的DR平片影像学特征。结果21例DR胸片后前位体检中发现心后区水平见一类椭圆形透光区,腔内壁欠光整,其中12例见可疑胃黏膜影,17例伴气液平面影,提示为食管裂孔疝,经数字胃肠造影检查,口服造影剂(硫酸钡二型干混悬剂),采取直立住,仰卧位,俯卧位等体位,采集胃肠道充盈像及黏膜像,检查出21例证实均为食管裂孔疝。结论根据DR胸片的影像学特征,较容易发现较典型的食道裂孔疝病变,可明显减低初诊中的误诊率。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早期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月应用腹腔镜疝囊结扎治疗56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对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阴囊肿胀、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完成,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安全,手术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将其中56例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单部位腹腔镜组)和49例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随访6-36月。结果:两组均完成手术。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为(33.73±4.41)min,单部位腹腔镜组中48例手术时间为(25.13±4.82)min,较前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部位腹腔镜组中其他8例发现对侧隐性疝,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间(32.25±2.18)min。开放手术组和单部位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18±2.90)ml和(1.73±0.88)ml,住院时间为(4.22±1.16)d和(3.50±0.97)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5%(12/49),单部位腹腔镜组为8.9%(5/56)。两组术后随访,均无隐睾,无疝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可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高位结扎疝囊且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并探查对侧有无隐性疝并处理。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为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吴光杨  汪宏  朱丽丹  方胜 《安徽医药》2020,41(4):383-386
目的 探讨应用双腹腔镜技术的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双腹腔镜TEP)在腹股沟疝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应用双腹腔镜TEP术)和对照组40例(应用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即TEP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对侧隐匿性疝检出情况、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探查情况),术后局部血清肿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9.76±11.6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23±1.05)d,与对照组[(57.45±11.03)min、(4.22±1.27)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探查出对侧隐匿性疝7例,探查到嵌顿疝内容物12例,优于对照组(0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血清肿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TEP术,双腹腔镜TEP术可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提高对侧隐匿性疝检出率,并能探查到嵌顿疝内容物。  相似文献   

15.
杨帅帅  孙作成 《安徽医药》2018,22(5):916-917
目的 探究3D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3D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 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1.6 ±17.5)min,术中出血量(51.7 ±6.7)mL,术后住院时间(4.3 ± 1.6)d,无胃食管穿孔、气胸等并发症,术后3例出现吞咽困难(Nissen法2例,Toupet法1例),5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率100%,49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偶伴有反酸、烧心(Dor法2例,Toupet法2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3D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PHS,对49例腹股沟复发斜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总结手术方法、术后病人自主能力的恢复、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2例出现尿潴留,1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术后5~7d出院,随访1~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PHS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结扎加脐正中襞覆盖在儿童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4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60例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覆盖疝环口治疗的患儿为腹腔镜组,80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儿为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0.8±6.5)min,传统手术组的为(33.5±10.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2.4±1.5)d,传统手术组为(4.2±1.3)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阴囊水肿、疝复发、异时疝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内环口覆盖加强腹壁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行,恢复快,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6月,早期1例复发,经腹腔镜手术修补成功,对照组平均随访6个月,4例复发,经再次开腹手术治愈。两组均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及肠粘连等远期并发症。结论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