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帮助医学生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维护专业精神的过程,对医生和医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医患矛盾频发,医患矛盾对传统医学专业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在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分析和探讨医学专业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当前医学生医学专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作用,促进结合我国国情、社会文化传统和具体医疗职业行为的医学专业精神的本土化和可操作化研究;同时,构建系统的培养体系,对医学生的医学专业精神进行全程、全员、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前医学生医学专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作用,促进结合我国国情、社会文化传统和具体医疗职业行为的医学专业精神的本土化和可操作化研究;同时,构建系统的培养体系,对医学生的医学专业精神进行全程、全员、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精神教育越来越受医学教育界关注。在新的形势下,能否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目标对医学生医德教育进行创新,对于培养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卓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自觉性是新时期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解读新时期医学生职业精神内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期医学生人文精神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医学生职业精神自觉培养路径:引导医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目的;教会医学生如何用情与人进行沟通;创建人文与医学专业融合的课程体系;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专业教育视阈下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医学专业教育培养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就是以医学专业教育为突破口,由生态向医学生渗透,培养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保证医学生“精神成人”,从而使生态伦理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具体的实施途径上,从把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入手,把社会实践作为生态伦理意识培养的外延力量,同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作为该课程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改善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医疗和康复医疗对合格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引入反思性写作探讨服务于全科医学生同理心和叙事治疗胜任力培养的实践做法。 方法 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和主题分析法定性分析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带教医生、住院患者、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各60名参与反思性书写。 结果 带教医生、全科医学实习生和住院患者在医患共情、反思、医患沟通三方面达成共识。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疾病叙事;医生更多关注自身业务能力、职业精神、自我健康和心理弹性管理;患者关注医生言行、家庭支持、医院人文关怀与服务;医学生关注业务能力、职业精神、专业成长和了解患者。研究构建了服务于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四方医学叙事视界融合模型。 结论 医学的本质是全人身心照护。全科医学生需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患者了解、注重医患沟通、强化医患共情和职业自省意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优化职业精神、强化自我健康和心理弹性管理,树立医病医身医心的临床思维,不断研习叙事疗法,践行人文关怀,强健医疗实践。全科医学生依托反思性书写提高了叙事医学能力,对于重构和修复医患关系、强固医患共同体、改善社区居民身心照护和个性化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临床医患交流和沟通技术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医院临床教学中应如何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技能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阐述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人文素质、规避医疗纠纷以及医生专业要求等方面阐述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人文教育是新时代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医学院校推进医学生人文教育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增强医学生专业情怀、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提升医学生道德修养。同时,要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难点,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平台、优化融合机制,营造环境氛围等,不断提升医学生人文教育实效,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医学专业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医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作为合格的医生,除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外,还必须具有进行临床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工作主要是解决病人的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要在这些方面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仅仅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靠正确的临床思维。在医学教育中是否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水平的高低。如果不重视这一点,所培养的医学生尽管学习了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却缺乏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待以后从错误和挫折中吸取教训再逐步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作为医生如不在学生时期就注意培养对临床思维的重视,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职业精神如何,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十分必要。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人文课程为基础,加强职业精神教育;加强医学实践锻炼;加强临床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应用型精神医学专业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效果。方法:根据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社会人才需求改革形成应用型精神医学专业培养模式,选择培养模式改革前的2014届毕业生112人和改革后的2015届毕业生11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毕业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后学生的毕业理论考试成绩、毕业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改革前学生(P<0.05)。结论:应用型精神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符合医学教育改革趋势,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提高了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对医学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开展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考核,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应当着重研究的一项课题.因此,应该对职业素质做出明确的界定,分析影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多种形式的考核,以培养具有全新医学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时700名在校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学医心态等作了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认知不足,学医心态掺杂了其他因素,思想道德需要加强.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应着重从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德育教育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职业素养评估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在职业价值、人际交流技能、群体健康和批判性思维与研究4项指标上,被评估的学生总体表现良好,其中人际交流技能的优秀率最高,而批判性思维与研究的优秀率最低。实践证明,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估方法是可行的,且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存在教育方法欠缺的问题,提出通过讨论式影视观赏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策略。高质量讨论式影视观赏可按照选择影片—集中观影—自主讨论—总结反馈4个环节进行设计;同时,实践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影片、保证讨论质量和深度、注重反馈和评估3个关键问题。实践证明,讨论式影视观赏让职业精神教育更有吸引力,能促进专业知识与职业精神共同提升,增强学生的职业热情,促进对职业精神内涵和相关问题的反思。医学院校也要在实践中持续完善观影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讨论中汲取人文养分、提升职业精神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着眼当前实际,从观念确立、课程设置、临床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探讨医学院校在医事法律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该专业学生需要加强相关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现医事法律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与法律职业精神并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医德建设中,中国传统医德是十分重要的资源,进行中国传统医德研究十分有意义,就现有研究成果来讲,有关传统医德的研究涉及的视角是多样化的,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揭示传统医德思想,以服务于当代医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深入,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充实到广大乡镇、农村成为高职医学院校基本的办学目标.通过调查,高职医学生对其所学专业认同积极,但对其面向基层、面向乡镇(农村)的就业方向表现出消极认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既有高职医学生自身原因,也有高职教育欠缺职业精神的培养、国家就业机制不完善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