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的自身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之成人版本、自尊量表(SE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某重点中学高中52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TAS总分与EPQ的精神质因子分和情绪稳定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内外向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TAS总分与自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同时TAS总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42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结果高水平考试焦虑的学生占4.96%;考试焦虑存在年级、专业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呈负相关水平;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反复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娥  卢莉 《卫生软科学》2011,25(3):195-198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探究应付方式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作用,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892名山西医科大学的在读大学生施测考试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结果]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普遍高于男生;年级间在考试焦虑上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考试焦虑水平降低;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在解决问题、幻想因子上不显著,在自责、退避、求助、合理化因子上男女差异显著;年级因素影响应对行为,高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积极应对能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靠港期舰艇军人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Beck-抑郁量表(BDI)、20个条目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中文版、应付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个人评价问卷(PEI)和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测评453名舰艇军人。结果状态焦虑(S—AI)得分(40.88±9.17),特质焦虑(T-AI)得分(41.02±8.32),与参照常模(39.71±8.89,41.11±7.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试中BDI≤4分130人(28.7%),5~13分196人(43.3%),14~20分77人(17.0%),≥21分50人(11.0%)。STAI得分和BDI得分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不成熟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混合型应对方式(合理化)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125~0.535,P〈0.01);与成熟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SSRS各分量表及PEI得分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167- -0.46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S—AI评分有显著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T—AI、BDI、TAS的F1因子、支持利用度;对T—A1评分有显著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S—AI、BDI、幻想、PEI、解决问题、客观支持;对BDI得分有显著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自责、T-AI、S—AI、解决问题、PEI、TAS的F1因子、受教育年限。结论靠港期舰艇军人的焦虑水平与普通人群无差异;以BDI≥14为抑郁筛选划界分则抑郁检出率为28.0%。述情障碍、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个人评价是影响其焦虑、抑郁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学生疑病现象的人格心理特征及应付方式。[方法]以云南中医学院2006级(三年级)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以MMPI的疑病人格量表、90项症状清单(SCL-90)、应付方式问卷和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为主要测评工具,筛查疑病倾向医学生并对其内在人格心理特征及应付方式进行分析。[结果]疑病倾向医学生SCL-90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偏执因子得分比非疑病倾向医学生均显著增高(P〈0.05);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疑病倾向医学生(P〈0.01),而自责和幻想因子分则显著高于非疑病倾向医学生(P〈0.05);16-PF的乐群性和兴奋性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疑病倾向医学生,而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和自律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疑病倾向医学生(P〈0.05)。[结论]疑病倾向医学生心理症状多表现为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低乐群、低兴奋、高敏感、高怀疑、高幻想、高忧虑、高紧张、高自律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可能是疑病倾向医学生的人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为预防高中生考试焦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山东省某中学53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依据班主任评定的学习成绩等级分组,分析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538名高中生中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学习成绩优秀者、一般者和较差者考试焦虑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和理科生与总体结果相似,女生和文科生中学习成绩优秀者、一般者和较差者考试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呈非常显著负相关,即学习成绩越差,考试焦虑的检出率越高(P〈0.001);男生和理科生与总体结果相似,女生和文科生有无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中生的考试焦虑问题普遍存在且与学习成绩有关。男生和理科生考试焦虑的发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比女生和文科生密切。  相似文献   

7.
1104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量化评估2009年某部入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新兵心理干预和心理素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量表组成调查问卷,对1104名新兵进行团体心理测试。结果 (1)1104名新兵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2000年新兵常模(P〈0.01)。与2004年国内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军人常模,抑郁、偏执、敌对性因子分及SCL-90总分显著低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或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状态、特质焦虑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与国内军人常模比较,EPQ-P、EPQ-N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EPQ-E、EPQ-L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均〈0.01)。(2)EPQ-E、EPQ-L、成熟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成熟性和混合性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总分、EPQ-P、EPQ-N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3)对新兵SCL-90总分有显著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EPQ-N、状态焦虑、退避、掩饰性、自责和社会支持利用度(P均〈0.01)。结论 2009年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新兵心理健康受个性、状态-特质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应付技巧的学习和治疗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某高校2004级大学生4 834人使用一般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男生自责、求助、幻想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自责应付方式因子分显著低于、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SCL-90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因子分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分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自责因子分预测SCL-90总分占最大的成分,其次是幻想.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即成熟型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退避-自责”,即不成熟型或“合理化”,即混合型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9.
赵君英 《中国校医》2014,(6):401-403,407
目的研究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气质类型与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陈会昌气质测验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量袁对474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除躯体化因子外,SCL-90其余8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1),胆汁质和抑郁质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特质应对方式在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不同的气质类型、特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应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引导护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部直招士官的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14名新入伍直招士官进行团体心理测试。结果STAI结果显示,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1),女性得分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1)和男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STAI总分与16PF中的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因子呈正相关(r=0.138~0.499,P〈0.01),与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自律性因子呈负相关(r=-0.122~-0.467,P〈0.05。P〈0.01);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得分呈负相关(r----一0.413、一0.243,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呈正相关(r=0.436~0.24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是解决问题和自责。结论该部直招士官焦虑状态具有性别差异: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焦虑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江西、云南、陕西农村690名中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富裕女生差,贫困女生和富裕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应对方式上,初二贫困女生在幻想和合理化方面得分高于初二富裕女生(P值均<0.05),而高二贫困女生和高二富裕女生比较在逃避一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女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在“自责”、“逃避”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应对方式各维度中,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和自责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值分别为-3.59,2.10,2.30,7.92,P<0.05或P<0.01).自责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最为显著,解释量达21%.在本研究的众多家庭与社会背景因素中,只有贫困度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2.96,P<0.01).结论 贫困是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她们采用积极的求助方式,对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当代中学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市初一至高二五个年级共计63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中学生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无差异。(2)中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求助、解决问题、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求助的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使用合理化的方式,应对方式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3)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的教育成效、子女的控制和父母的控制因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家长教育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尊量表对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有考试焦虑者EPQ的精神质因子标准分(51.60±9.66)和情绪稳定性因子标准分(51.57±10.75)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48.07±8.62和45.65±10.14),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50.76±11.09)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53.68±11.60);TAS总分与EPQ的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呈显著负相关;具有内向个性特征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72.3%)显著高于外向个性者(53.2%),情绪不稳定者和精神质倾向明显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81.4%和84.1%)高于情绪稳定者和无精神质倾向者(41.0%和57.7%)。考试焦虑者的自尊量表总分(29.12±4.41)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30.29±4.25);TAS总分与自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和自尊水平低的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5.
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一新生中存在的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拟学校相关情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非常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有考试焦虑者在教师对成绩关注程度、学校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管理方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男女生与总体结果相似。结论高一新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和所在学校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分布情况,探讨消极应对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北京、太原、重庆、贵阳、鄂州、绍兴、广州8个城市17 622名中学及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女生、高中、其他民族及非独生子女的青少年更易选择压抑和退避应对方式,其高分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4.8%3、5.3%3,1.6%3、6.2%3,0.7%3、5.4%2,8.5%3、2.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抑和退避应对方式得分为中和高的青少年学生,其亚健康症状的危险性是得分极低的青少年学生的1.40~6.50倍。结论消极应对方式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消极应对方式与青少年亚健康状态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为制定提高新兵应付技巧和维护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驻疆某野战部队25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查。结果 (1)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各因子分与中国士兵常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城市、独生子女新兵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新兵(P<0.01)。(3)有工作经历新兵的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新兵(P<0.01)。(4)年龄≥21岁新兵的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新兵(P<0.0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兵的退避应付方式得分显著低于高中、中专以下新兵(P<0.05)。结论驻疆某部新兵采用的应付方式总体是积极的;农村、非独生子女、有工作经历、文化程度较高、年长是新兵具备良好应付方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2 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2.0%,12.3%.男生抑郁检出率(44.7%)高于女生(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焦虑的检出率(15.0%)高于男生(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结论 绍兴市青少年抑郁、焦虑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及个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心身压力测试量表(PSTRI)及自设情况问卷对山东省某高校新进入临床医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532人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期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5.59%。有心理问题者解决问题分、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者(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者(P<0.05)。有心理问题者在心理压力、健康状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信心、对心理知识了解程度等方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心理健康者(P<0.05)。结论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实习期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方式及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