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戎晋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73-3874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患者2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并就2组年龄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中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7.3%,股骨干骨折发生率最高28.1%,3个以上部位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55岁以上患者发病风险21.6%。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年龄、骨折部位和类型、手术时间及术后制动时间有很重要的关系,仔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经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发生和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及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3.12±0.34)h、(7.32±0.98)h,而对照组分别为(2.01±0.31)h、(4.12±0.65)h,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的对比方面显示,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制动时间有很大关系,并与患者基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632例创伤患者血栓发生情况,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0.941,P<0.05)不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结论高龄、体内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发热均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创伤患者的临床监护,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患有下肢骨折无深静脉血栓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整理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相关疾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等资料,对两组患者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两组骨折患者以上因素的不同,探讨其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方面相差不明显,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38例患者患有高血脂,8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对照组术后感染7例,患者高血脂21例,糖尿病病史4例,两组相比较,感染例数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脂患者例数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糖尿病患者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血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LDVT患者435例,据血栓形成类型的差异,从腹部疾病术后LDVT、骨科创伤后LDVT、恶性肿瘤术后LDVT、血管疾病治疗后LDVT 4个角度进行亚组分析,探索不同类型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下肢水肿(OR=0.202,5% CI:0.043~0.948,P=0.043)和糖尿病史(OR=12.615,95% CI:2.374~67.039,P=0.003)为腹部疾病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麻醉方式(OR=2.260,5% CI:1.086~4.702; P=0.029)为骨科创伤后LDVT的危险因素。手术史(OR=45.778,5% CI:5.308~394.837,P=0.001)为恶性肿瘤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血管疾病LDVT主要与抗凝治疗药物服用(OR=5.984,5% CI:1.070~33.468,P=0.042)有关。结论下肢水肿、糖尿病史是腹部疾病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麻醉方式、手术史别为骨科创伤后LDVT以及恶性肿瘤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药物服用是血管疾病治疗后L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DVT 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栓子脱落会导致心肺脑栓塞,致使患者死亡[2].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骨科围手术期患者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危险因素的认识,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DVT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DVT患者106例,现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创伤以后可能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方法:抽取在医院就诊的骨创伤患者4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都包含24个人,由于我们要研究的是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设置的变量为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验组的均为骨创伤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照组反之,所有患者都没有形成深静脉血栓.进而分析两者不同的因素,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创伤的情况,得知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深静脉血栓是否会形成.例如患者骨创伤治疗时间、创伤后修复时间、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等因素均可造成骨创伤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结论: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包含患者自身因素,也包含一些外界因素,在进行骨创伤手术时,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手术后恢复修养的时间等,还有患者养成的长时间吸烟酗酒的坏习惯也会有影响.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脊柱创伤手术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测,主要检测下肢静脉血管部位,根据检测结果统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1例,发生率为42%.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在60岁以上、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术中失血量超过800毫升以及术后卧床时间超过5天等.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9-12+15
目的总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6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中心接受体检人员46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创伤/骨折史、有无手术史或长期制动、有无恶性肿瘤史、有无妊娠或产后等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静脉血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有无创伤/骨折史、有无手术史或长期制动、有无恶性肿瘤史相关(P0.05);而与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妊娠/产后无相关性(P0.05)。但是临床认为糖尿病和妊娠/产后也是DVT发生的可能因素,因此将二者与其他相关因素共同纳入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40岁、创伤或骨折、手术与制动、恶性肿瘤、妊娠或产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以获得性因素为主,辨识危险因素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降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6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2年至2011年住院DVT患者的人口学特点、获得性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DVT患者617例,男∶女=1∶1.21,中位年龄56(12~92)岁。其中初发DVT患者550例,占89.14%,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其中男性高发年龄在50~70岁,女性高发年龄在40~60岁。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有外伤和(或)手术(49.1%)、初发年龄70岁(20.7%)。其中具有多种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29.6%。104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S(PS)活性,其中的34例患者还同时检测了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抗凝蛋白总缺乏率达53.8%,且以PS缺乏为主,占35.6%。同时具有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26%。DVT患者血脂检查以甘油三酯升高、H-胆固醇降低为主;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随着这四种指标值升高,DVT患病率也升高。结论住院DVT患者的初发年龄集中在40~70岁,其中女性比男性提早约10年,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为外伤和(或)手术、年龄70岁,遗传性危险因素以PS缺乏为主。实验室检查以甘油三酯升高、H-胆固醇降低为主。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使DVT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发生血栓的高危患者尽早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访本院2007年8月—2014年8月诊断的60例UEDVT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基础病、深静脉导管置入、输血史等数据,研究它们与UEDVT形成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41例(68.3%)年龄>60岁(P < 0.05),43例(71.7%)留置深静脉导管(P < 0.05),39例(65.0%)患有恶性肿瘤(P < 0.05),43例(71.7%)有输血史(P<0.05)。结论:年龄>60岁、恶性肿瘤、留置深静脉导管、输血史是导致U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少UEDVT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良  徐浩  张庆桥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10,16(35):650-65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2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45岁)和B组(≥45岁),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非骨科手术)因素A组明显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创伤及骨折、恶性肿瘤、心脏病、糖尿病等因素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史、吸烟、饮酒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年龄增长其危险因素逐渐增多,中老年患者大多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益阳市中心医院和益阳医专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诊断的117例LD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明确诱因者115例(98.29%),未发现明确诱因者2例(1.71%)。LDVT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93.16%)、手术(39.32%)、吸烟(34.18%)、创伤(22.22%)、糖尿病(21.37%)、高血压(19.66%)、静脉曲张(18.80%)、卧床或少活动(18.80%)、恶性肿瘤(14.53%)、冠心病(11.97%)、血栓病史(6.84%)、超重或肥胖(5.98%)、产后1个月内(4.27%)等;4例患者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存在肺血管血栓形成。结论高龄、手术、吸烟、创伤、糖尿病、高血压、静脉曲张、长时间制动、恶性肿瘤、冠心病、血栓病史、超重或肥胖、产后1个月内是LDVT的重要危险因素。LDVT是一种多因素协同参与的疾病,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折部位、合并症、创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ASA分级、补液量、D-二聚体(D-D)水平、DVT发生时间、位置及首发症状等资料。分析影响健侧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11例患者健侧DVT发生率为4.89%,主要发生于创伤3 d后(24.00%)和术后3 d(48.00%)内,以远端血栓为主(80.00%),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健侧肢体具有较高DVT发生风险,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及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20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56例在腹部创伤后7 d内表现出肌肉压痛、胀痛、Homans征阳性、浅静脉曲张和肢体皮温降低等症状与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患者确诊发生深静脉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胆固醇水平、高D‐二聚体水平、高尿素氮水平、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1个月有手术史、下腹部创伤、高创伤评分、卧床时间大于3 d及有感染为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对存在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有利于深静脉血栓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与诊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4年9月-2011年9月我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 156例(1 327条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病人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和转归.结果:年龄、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外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遗传因素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占前3位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恶性肿瘤和长期卧床.西宁地区高红症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