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认识颈Ⅵ区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的关系,探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范围。方法对32例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根治原发灶的同时清扫同侧颈Ⅵ区淋巴结。结果病理检查发现,32例中有8颈Ⅵ区例淋巴结转移。随访1~3年中,有4例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应将Ⅵ区淋巴结看作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病灶来处理,在根治原发灶的同时清扫Ⅵ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0.7%(34/6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肿瘤直径≤1.0cm或>1.0cm无关(χ2=0.42,P>0.05);与原发灶是否侵犯包膜(χ2=8.76,P<0.01)及年龄<45岁或≥45岁(χ2=4.30,P<0.05)有关。67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0.7%(34/6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无关(x2=0.42,P>0.05);与原发灶侵犯包膜(x2=8.76,P<0.01)及年龄≥45岁者(x2=4.30,P<0.05)有关,67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cN(0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导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根据淋巴结的阳性结果选择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清扫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为(20/21)。原发灶侵出包膜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高,本组为(13/34)。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淋巴结阴性者,要密切随访,尤其是原发灶侵出包膜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9例(共计86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为颈侧区cN+组和颈侧区cN0组,对此术式涉及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术中冰冻准确性、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颈侧区cN+组颈侧区转移率(90%)和中央区转移率(85%)均高于颈侧区cN0组颈侧区转移率(13%)(χ2=50.711,P<0.05)和中央区转移率(26%)(χ2=29.848,P<0.05)。颈侧区cN0组原发灶T1以上者较T1者颈侧区转移率高(P=0.005)。颈侧区cN+组颈侧淋巴结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5%(38/40),颈侧区cN0组符合率为93.5%(43/46)。初次手术声嘶0例,二次手术声嘶3例(P=0.123)。初次手术出现4例低钙,低于二次手术的10例(P=0.008)。结论颈侧区cN0且原发灶为T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不行颈侧区探查。颈侧区cN+以及T1以上颈侧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清扫术,术中送冰冻,根据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指导手术。二次手术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6.
李雷  张年庆  杜军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69-1870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8例初诊的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病灶根治性切除加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颈Ⅵ区淋巴结阳性8例(占28.6%);并发症2例(占7.1%),其中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cN0PTC患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理结果,并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进行区分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11例(20.7%),Ⅱ~Ⅴ区转移8例(15.1%)。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伴有Ⅱ~Ⅴ区转移占45.5%;明显高于Ⅵ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Ⅱ~Ⅴ区转移(7.1%)(P&lt;0.01)。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8.
王丹  张颖毅  宋永蔚 《吉林医学》2013,34(15):2983-298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 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46.15%、65.21%,而癌灶直径<0.5 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2.32%。结论:癌灶直径≥0.5 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50-5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宁德市闽东医院618例诊断为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术前、术中腺体内注射美蓝,切除甲状腺同时常规清扫中央区,根据淋巴结染色情况选择性清扫颈侧区。结果 618例有完整统计资料的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病理诊断颈部蓝染淋巴结总转移率为88.19%(3347/3795),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89.49%(3006/3359),颈侧区(Ⅱ、Ⅲ、Ⅳ)蓝染淋巴结转移率为78.21%(341/436),其中Ⅱ区72.81%(83/114)、Ⅲ区80.46%(140/174)、Ⅳ区79.73%(118/14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Ⅵ区,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Ⅲ、Ⅳ、Ⅱ、Ⅴ区,对于c N0患者也应选择性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美蓝进行术前标记转移淋巴结方法可行,对于临床术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恰当方案。方法选择2007~2009年60例经术前常规B超、颈部CT检查未见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分为2组:Ⅰ组行原发灶根治+Ⅵ区淋巴结清扫术(30例),Ⅱ组行原发灶根治+Ⅵ区淋巴结清扫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0例),术后均服甲状腺素超量抑制内分泌治疗。结果Ⅰ组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6.7%(11/30),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行同侧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5.0%。结论原发灶根治+Ⅵ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在原发灶根治术的基础上减少再次手术对甲状腺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18/39、15/23,而癌灶直径〈0.5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1/43。结论癌灶直径〉0.5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2年4月~ 2013年10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术前定位、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并与术后颈部清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等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各分区淋巴结数及占转移淋巴结比例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49.84%。患者中年龄>45岁、伴有多灶病变、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以及原发灶包膜被侵犯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Ⅳ、Ⅵ区,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因此临床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上述分区,另外原发灶包膜侵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判断患者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方法:对58例CN0期甲状腺微小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同时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22例见淋巴结转移(37.9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但总体轻微。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防性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cNO(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导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根据淋巴结的阳性结果选择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清扫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为(20/21).原发灶侵出包膜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高,本组为(13/34).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淋巴结阴性者,要密切随访,尤其是原发灶侵出包膜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右Ⅵ区淋巴结清扫时保留右喉返神经与颈总动脉之间筋膜毛细血管层(简称筋膜保留法)的可行性与神经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行右Ⅵ区淋巴结清扫的195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研究组按筋膜保留法解剖喉返神经,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统计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电位数值及术后淋巴结数量, 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95例, 研究组94例, 对照组101例;其中男71例, 女124例, 年龄M(Q1, Q3)32(39, 51)岁。研究组右Ⅵ区清扫总淋巴结数多于单纯右Ⅵa区清扫[8(6, 11)比6(4, 8)个, 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Ⅵa区淋巴结数[6(4, 8)比5(3, 7)个, P=0.373]及转移率[51.1%(48/94)比52.5%(53/101), P=0.844]、Ⅵb区淋巴结数[3(1, 4)比2(1, 4)个, P=0.337]及转移率[12.8%(12/94)比15.8%(16/101), P=0.5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cN0期P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随访3年,记录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的乳头状癌复发率和颈侧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PTC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头状癌复发率和颈侧淋巴结转移率,但暂时性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率和转移率与甲状腺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无差异,建议cN0期PTC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甲状腺外科2011-2013年期间临床诊断为cN0PTMC的患者199例,对其临床资料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的研究对象中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共88例,转移率为44.22%,其中多病灶患者中央淋巴转移率为47.27%。侵犯被膜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50.49%;以纳入标准为0.1,剔除标准为0.15对cN0期PTMC患者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2.919,95%CI:1.36-6.27)、年龄(OR=0.423,95%CI:0.24-0.76)、癌灶直径(OR=1.94,95%CI:1.26-2.98)、有无侵犯被膜(OR=1.70,95%CI:0.97-2.99)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将性别、年龄分组、癌灶直径分组、被膜有无侵犯等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性别为女性、癌灶直径越大可能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小于45岁是其保护因素。结论:cN0期PTMC患者的中央区转移率较高,尤其有被膜浸润的患者更为突出。对于癌灶直径大于0.8cm、年龄大于45岁或存在被膜浸润的患者应行患侧甲状腺切除术加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而对于不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保守治疗,其对患者预后的生存率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昆宪  唐晓丹  牛恒 《医学综述》2009,15(20):3183-318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颈淋巴结转移者104例,转移发生率为56.2%。年龄≤44岁转移率为51.2%(66/129);年龄≥45岁转移率为67.9%(38/5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瘤直径<1 cm淋巴结转移率低于肿瘤瘤直径>1 cm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最容易出现颈鞘及气管周围组织淋巴结的转移。对于年龄≥45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尤其是其肿瘤直径>1 cm时,应及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尤其是应常规清扫颈鞘及气管周围组织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选择较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组1,患者40例,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组2,患者40例,仅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组3,患者40例,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常规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比其疗效。结果:1.所观察120例患者全部生存。组1及组3中均有1例复发病例,复发率为2.5%,组2中有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组1及组3患者的复发率与组2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1与组3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1患者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率为30%。组3患者中发现中央淋巴结转移13例,转移率为32.5%,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治疗方法,它不但疗效明确,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研究临床已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区域的转移方式。方法本研究27例病例中,男12例,女15例。均经临床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颈清扫标本,在术中被按照所在颈部分区,在术后标注后分别送检。结果病理检查证实:所有颈清标本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平均为6.7枚,其中:VI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最多(95%),其次依次为:Ⅲ区(68%),Ⅳ区(57%),Ⅱ区(54%)。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高发于Ⅵ区和Ⅱ区,推荐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为侧后颈和前侧颈部的淋巴结清扫,这种清扫方式与原发灶的大小和可触及的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