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2000~2006年12例主动脉夹层(AD)病例及复查病例资料,均经CT,MRI和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男8例,女4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9例均有高血压病史,胸部剧痛6例,其中伴腹痛2例,头昏、胸闷2例,左下肢发凉伴无力2例,心前区疼痛伴呼吸困难1例,无症状查体发现左上纵隔增宽1例,闻及舒张期杂音4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AD)预后极差,24小时内死亡率为21%,3个月死亡率达90%,及时正确诊断极为关键。诊断目的在于证实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及准确的分型。明确夹层的范围、内膜破口位置、内膜瓣走行、血栓、主要分支血管的血流灌注、有无主动脉周围血肿,评价假腔的通畅性及真腔受压的程度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主动脉动夹层动脉瘤的CT征像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果 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CT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主要方法之一,笔者搜集我院2007年6月经CT检查证实做动脉夹层1例,重点分析CT影像与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超声检查(TTE),X线平片,CT,MRI,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汇总分析.结果:X线平片提示性阳性率69%(18/26);超声检查阳性率77%(20/26),检测出破裂口16例,检出率62%.CT阳性率92%(24/26)检测出破裂口8例,检出率31%.超声结合CT阳性率100%(26/26),检测出破裂口20例,检出率77%.心血管造影4例,4例阳性,4例检出破口;MRI检查6例,6例阳性,5例检出破口.结论:超声检查和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快捷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结合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及破裂口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主动脉内膜与中间层纵向分离为特征,随着临床医师认识的加强,特别是各种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急性主动脉夹层已非少见病。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内科的急症,其临床表现各种各样,漏诊误诊经常发生。医学影像学近10年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现将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78-78,143,F0003
目的探讨X线、CT检查等影像学诊断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 20例胸片中,主动脉有改变的:升主动脉增宽的6例,主动脉弓膨隆的4例,降主动脉增宽的3例,升降主动脉同时扩张的7例。经CT检查平扫的12例,增强扫描的6例。结论 CT检查可在短时间内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因此CT检查对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帆  林顺发 《医学综述》2009,15(23):3643-3645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及时、准确、全面的诊断是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扫描覆盖范围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成为诊断AD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合并急性/慢性肾衰竭或对比剂过敏的急性AD可疑患者初次检查的首选方法;磁共振成像适用于部分慢性AD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 (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 5家医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5 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 ,4 5岁以下发病占 18% ;76 %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 ,亦有隐痛、无痛和剧痛后缓解 ;双上肢和上下肢血压异常差异占 12 % ;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占 8% ;以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的有急性心肌梗塞 (AMI)、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等 ,亦有少见的气胸和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 ;影像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 (CT)、磁共振显像 (MRI)、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有很高的敏感性 ,AD的分型、定位MRI较TTE优 ,而TTE在确定有无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及观察内膜片活动等方面占优。【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 ,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清楚认识 ,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CT、MRI、TTE等辅助检查是AD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5家医院1995-2001年收治的5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45岁以下发病占18%;76%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亦有隐痛、无痛和剧痛后缓解;双上肢和上下肢血压异常差异占12%;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占8%;以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的有急性心肌梗塞(AMI)、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等,亦有少见的气胸和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影像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显像(MRI)、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有很高的敏感性;AD的分型、定位MRI较TTE优,而TTE在确定有无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及观察内膜片活动等方面占优。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清楚认识,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CT、MRI、TTE等辅助检查是AD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探讨各种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突发剧烈胸背痛是其首发和主要症状,胸部平片是其筛查手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有很高的敏感性,核磁共振显像(MRI)准确率最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多于手术治疗前确立诊断或行腔内隔绝术时进行.结论AD起病急、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X线胸片、TTE、CT、MRI等辅助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并指导正确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的CT和DSA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fion ,AD)的CT和DSA影像学的特点 ,尽量寻找AD破口 ,并指导内、外科及介入治疗。方法  2 5例患者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年龄 5 5 .5岁 ,2 0例有高血压 ,全部患者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 ,7例作主动脉造影 ,3例经股动脉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 按Debakey分型 ,Ⅰ型 3例 ,Ⅱ型 2例 ,Ⅲ型 2 0例 ,平扫主动脉钙斑内移≥ 5mm 3例 ( 12 %) ,主动脉管壁周围有低密度积液或轮廓模糊 5例 ( 2 5 %) ,双侧胸水 5例 ( 2 5 %) ,左侧胸水 4例 ( 16%) ,心包积液 2例 ( 8%)。 2 5例CT增强均显示内膜片及真假腔 ,破口显示 9例 (占 3 7.5 %) ,再破口显示 4例 ( 16%) ,假腔内附壁血栓 8例 (占 3 2 %)。 1例 (占 4%)腹腔干动脉开口于假腔。主动脉造影 7例 ,4例 (占 5 7.1%)显示破口 ,6例显示真假腔 ,2例显示内膜片。结论 CT增强对AD可作出明确诊断 ,3 7.5 %的病例显示破口 ,5 7.1病例主动脉造影可明确破口部位及大小 ,并能指导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和平 《中外医疗》2012,(20):183-18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11年9月100例ADA患者的64层螺旋CT及MRI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I型39例,Ⅱ型10例,Ⅲ型51例。CT和MRI检出率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MRI均能准确诊断ADA,对病变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内膜环状或横向撕裂,血流侵入夹层,继后随血肿形成及病变延伸,突然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撕裂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命名为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本病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本病并不少见,西方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为5~10例/100万人口/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主动脉夹层( ADA)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36例ADA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MRI分别进行检测,对比起影像学征象结果。结果:136例患者中有I型52例,Ⅱ型18例,Ⅲ型66例,CT、MRI检测率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MRI在对主动脉夹层检测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准确率较高,且能对其正确分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T和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表现。方法:通过10例经临床、CT和MRI确诊的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符合I型者4例,符合Ⅱ型者2例,符合Ⅲ型者4例。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双腔,夹层内膜瓣以及膜瓣钙化内移和范围,具有诊断价值。结论:CT和MRI均为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AD)发病率低,但它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主动脉病变,死亡率高。高血压为主要诱因,多急性起病,临床多为突发剧烈胸或上腹痛,向背、腰部放射,如能准确显示病变类型、范围、破口及分支受累,可以及时做出处理,对病人预后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文献就主动脉夹层在超声、X线、血管造影、CT及MRI上的表现作一综述。主动脉夹层过去曾称为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中膜间出现裂隙,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中膜的中1/3与外1/3之间,并使其剥离形成血肿,血肿在动脉壁内扩展延伸,形成所谓“双腔”主动脉。多数在主动脉壁内可见2个破口;1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减低其死亡率。方法收集我院及部分外院确诊22例病例,对其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普通X线敏感性不高,螺旋CT平扫加增强敏感性98%,彩超、MRI及MRA敏感性可达100%,多数病例主要以螺旋CT扫描及彩超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最终诊断主动脉夹层的18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首发症状为剧烈胸痛8例(44.4%),胸痛伴胸闷、呼吸困难4例(22.2%),剧烈腹痛4例(22.2%),剧烈腰背部疼痛伴低血压2例(11.1%).心肌酶谱检查异常4例(22.2%),心电图检查异常8例(44.4%),胸片检查异常10例(55.6%),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假腔形成的17例(94.4%),增强螺旋CT均发现真假两腔(100%).急诊诊断主动脉夹层的10例(55.6%),误诊为其他疾病的8例(44.4%).结论:本病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提高认识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急诊诊断.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庆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49-50,F0003
目的提高对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据病变类型及范围决定扫描范围。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胸痛,病程1h~5年。伴胸闷、气急者3例,1例有心悸,2例有背痛,1例有上腹痛,1例伴有声嘶、呼吸困难(考虑增粗主动脉压迫食管神经所致)。影像学多表现为主动脉增粗,可见真假二腔,假腔可有或无造影剂充填,可见内膜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结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确诊,而且还可以判断夹层的范围、程度及分型,图像直观,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部位,能区分真假腔及腹腔干、双侧肾动脉、髂动脉等腹部血管是由真腔或假腔供血,图像盲观易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2000年1月~2005年12月郧阳医学院太和医院52例疑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32例行CT检查,18例行磁共振(MRl)检查,8例行主动脉造影。结果:(1)提高对AD认识,在临床上详细问诊及体格检查,对AD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能作出初步诊断。(2)辅助检查中,心电图诊断符合率为0%;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30.7%;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96.1%,有2例Ⅲ型AD,UCG未能发现,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观察到剥离内膜片及内膜片活动情况。CT及MRI诊断符合率100%,诊断不仅具有超声心动图优点,且不受胸骨及肺气影响,胸段夹层图象清晰,对III型AD亦能作出准确诊断。主动脉造影检查诊断AD符合率100%,能观察动脉夹层的入口及出口,明确AD范围,假腔内血流速度及AD的严重程度,对确定手术治疗的病人起决定作用。结论:(1)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初步诊断AD;(2)心电图,X线胸片对AD不能给出明确诊断,但能起到临床筛选作用;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诊断符合率高;CT、MRI,主动脉造影能对AD起确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