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痛患者伴有触诱发痛的大脑活动。方法:对27例损伤患者(外周5例、脊髓3例、脑干4例、丘脑5例、豆状核5例和皮质5例)的触诱发痛区域或是相应的对侧区域给予非伤害性机械刺激,同时用fM R I观察其脑反应。结果:在正常侧给予刷毛和冷刺激,不引起疼痛,兴奋自体感觉“控制”网状系统,包括对侧初级(SI)和次级(SII)的自体感觉皮质和岛叶区域。而同样的刺激在触诱发痛区和对侧大脑半球激活的区域,即镜像的“控制”网状系统中较少兴奋的SII和岛叶皮质,却能引起剧烈的疼痛。在对侧SI和初级运动皮质(M I)中发现激活体积增加。而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伴有左侧半球占位性损伤和颞叶内侧硬化(M TS)所致左侧颞叶癫痫的患者中,采用脑磁图(M EG)研究语言理解功能的大脑活动形式,并且评价半球内和跨半球的语言可塑性是否可以按照功能损伤类型或位置的不同而分类。方法:选取21例M TS患者和23例通过单个词语识别检查进行术前语言评估的脑损伤患者,采用共记录M EG配合结构M R I扫描确定脑磁活动灶的解剖定位,语言偏侧指数根据每侧半球脑磁活动灶数目计算,发现语言特异性活动的位置与W ernicke区相近或重叠。结果:M TS患者较脑损伤患者的不典型语言偏侧性发生率高(43%vs13%)。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应用18F-FD G-PET先后两次对5例右侧前庭神经炎的右利手患者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闭眼仰卧。两次检查分别在急性期(平均6.6d)和3个月后前庭中枢性代偿发生时进行。在急性期,多感觉前庭皮层和皮层下区犤岛叶后部顶岛区前庭皮质、丘脑后外侧区、前扣带回(Brodm ann分区32/34)、桥脑中脑脑干、海马回犦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rCGM)显著增强(未校正P<0.001)。与此同时,中央后回的视觉(Brodm ann分区17~19)和躯体感觉皮层区以及部分听觉皮层(颞横回)的rCG M明显减弱。因此,PET可以对由单侧外周性前庭功能丧失导致的皮层活化方式进行成像;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皮层实时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和Functool,ICA和SPM的后处理技术。方法:1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23次对指运动实时脑功能扫描,经Functool,IAC和SPM软件后处理成像,并对3种软件的成像进行分析。结果:Functool处理后,23次实时脑功能成像显示了手指运动对侧初级皮层运动区/感觉区(M1/S1)、辅助运动区(SMA)明显激活,同侧激活区较小或者未见激活区。双侧小脑皮质有明显激活,同侧较大。5次运动前区双侧有激活,4次对侧有较小激活区。12次ICA,SPM所获图像与相应的Functool图像一致。结论:实时脑功能成像能对全脑进行实时扫描,Functool,ICA和SPM后处理能够较好地显示相应的脑运动皮层激活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附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术前对34例近中央前回区的肿瘤患者术前行DTI检查。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术前评估,设计手术入路,对所有病例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DTI图像显示了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表现为单纯受压、移位者22例,发生浸润、破坏者12例。手术全切28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30例,加重4例。结论:DTI能够显示白纤维束的分布、走行及与病变的关系,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对白质纤维束的保护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脑功能区,并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脑运动皮层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脑运动皮层区或附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及脑功能成像,功能成像方法采用复杂对指运动,并经过计算机后处理获得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分析肿瘤对功能区的影响.结果: 20例健康志愿者均准确显示了运动皮层中枢形态和位置.30 例脑肿瘤患者病变侧的运动功能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分散, 甚至消失.术后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皮层的位置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BOLD-fMRI 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脑功能皮层定位方法,对脑功能皮层区肿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降低手术风险、选择手术进路等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右利手志愿者在单手握拳维持一定肌张力情况下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方法:对13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左右手持续握拳维持肌张力下的fMRI实验。采用SPM99对fMRI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功能区定位。结果:右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左侧初级运动皮层区(primarymotorcortex,M1)、初级体感觉皮层(primarysenso-rycortex,S1)及右侧小脑半球。左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右侧M1及S1,右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motorarea,SMA)和左侧小脑半球。结论:握拳维持一定静态肌张力状态下的脑部激活情况与动态弹指运动相似,但初级感觉皮层也明显激活,运动前区无激活。各功能区协同作用,参与对肌张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指导立体定向下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切除的方法.方法 15例额叶后部-中央前回病灶患者,病变直径1.5~3 cm,采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BOLD-fMRI、DTI和计算机结合完成图像融合,直观显示病灶、运动皮层和皮质脊髓束结构,明确它们之间的相邻关系,设计手术入路和立体定向下病灶切除的策略.结果 15例患者的融合影像显示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位于病灶的后外侧,均受压、变形和移位,其中4例肿瘤边缘与上述重要神经组织结构紧密接触.病变镜下全切12例,次全切除3例(胶质瘤).病理学诊断为脑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者3例,星形细胞瘤Ⅲ级者2例,脑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BOLD-fMRI和DTI影像融合后可优势互补,能安全、准确、有效的指导立体定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的切除,避免了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损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前和术后脑皮质功能性激活的情况,探讨手术对功能恢复中脑皮质重构的影响.方法 依据诊疗常规对试验组19例患者行颈椎管减压手术.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对试验组进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评估,并同时行脑功能和常规磁共振扫描.19例对照组也进行相同范式的脑功能和常规磁共振.所有对象的脑功能磁共振动作任务为右手敲指运动.试验组的数据和图像按照采集时间分为术前组和术后组,并进行脑功能数据分析.结果 术后组mJO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01).术前组激活体积(V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组VOA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仅在左侧中央前回可探及激活信号,术后组在左侧中央后回、前运动和辅助运动区可探及激活信号,右侧部分皮质也可探及少量激活信号.术后组mJOA上肢运动和感觉评分的提高程度与左侧运动和感觉皮质VOA的降低程度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CSM患者发生脑皮质重构,引起感觉和运动功能激活区域的扩大和移位.颈椎管减压术后的脑皮质重构变化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手术治疗可能促进了产生代偿性作用的皮质重构.  相似文献   

10.
钟士江  陈静  包春雨  张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1):851-852,855,F0004
【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正常人脑手运动皮质进行定位。【方法】健康受试者10人,男7例,女3例,均为右利手,每个健康受试者分别完成左右手运动刺激。刺激模式为手握拳运动。fMRI检查采用Philips 3.0 T超导型磁共振机,GRE-EPI序列。使用SPM5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0例正常受试者,左手或右手运动时均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激活;同侧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PPC)、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及小脑存在不同比例、不同程度激活。非利手即左手运动引起右侧M1区激活体积大于利手运动引起的左侧M1区激活体积(P<0.05)。【结论】M1区是控制对侧手运动的脑皮质区,同侧M1、SMA、PPC、PFC及小脑也参与手运动,非利手与利手运动激活对侧M1区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的壳核出血病例很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侧壳核出血的患者,52岁,表现为对侧感觉障碍,即右半身痛温觉丧失,但深感觉尚存,而不伴有偏瘫。神经放射学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说明丘脑皮层到次级躯体感觉皮层(S2)的通路受累,但并未累及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通路。在实验动物中已经证实,来自丘脑核的脊髓丘脑投射直接到S2区,而关于人类的丘脑皮层通路仍有争议。本试验结果支持最近的功能影像学研究报告,即痛觉传入通路直接投向S2区,而触觉经S1区向S2区投射。关于壳核出血中断丘脑皮层向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投射的病例报道@Hiraga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手术指标、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皮层造瘘治疗,观察组接受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书写痉挛患者皮质异常功能活动,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其病因。方法:分别对10名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手指写、执笔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数据经过分析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2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书写任务相关的明显激活(P<0.05),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2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应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高症并发皮层盲的影象学改变.方法 就2例妊高症并发皮层患者的核磁(MRI)特点讨论其可能发病机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患者头部MRI示,枕叶皮质异常信号.结论 妊高症并发皮层盲可能是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一个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周东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38-3339
目的比较经脑沟间皮层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上蔡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接受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两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GC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二次手术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脑沟间皮层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相近,但前者的二次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ü PY  Sun ZY  Sun JL  Li L  Zhao BH  Wu J  Cui WZ  Li SM  Wu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82-28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 (MEG)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 3~ 4周进行体感诱发磁场 (SEF)检测 ;同时检测 18名健康志愿者 (作为正常对照 )。电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处 ,电流脉冲宽度 0 3ms,刺激间隔 0 5s。将SEF发生源位置通过影像融合技术标注于超薄磁共振 (MRI)上。SEF波峰由等价电流偶极子 (ECD)评估。结果 所有受检者SEF的最基本波形为M2 0 ,其ECD位于两侧初级体感皮质“手区”附近。患者组多个SEF参数均存在异常 ,即 :(1)健康对照组两侧M2 0ECD空间位置差值为 (8± 4 )mm ;患者组为 (11± 3)mm ,患者组不对称性增大 (P <0 0 1) ;(2 )健康对照组M2 0潜伏期为 (2 0 7± 1 1)ms;患者组健侧半球潜伏期为 (2 1 8± 1 2 )ms,患侧半球潜伏期为 (2 3 6± 1 9)ms ,与正常相比均明显延迟 (P <0 0 1) ;(3)患者组患侧ECD强度为 (17± 10 )nAm ,健侧ECD强度为 (2 6± 10 )nAm ,患侧ECD强度减小 (P <0 0 1)。结论 MEG可灵敏地检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皮质中枢功能损伤 ,并能够客观地评价该病体感皮层中枢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摘要 本文作者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在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关系,术中利用皮层刺激器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 目的 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关系,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 材料和方法 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双手持物对接刺激策略,在3.0T磁共振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经工作站(Leonardo syngo 2003A,Siemens)提供的BOLD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参与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所有患者均行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与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胶质瘤。术前、术后均行KPS评分,判断患者的状态。 结果 (1)5例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通过此项技术获得了较好的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感觉功能区激活图像,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 (2) 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快捷、准确定中央后回,并且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 (1) 应用我们设计的任务,可以于术前较好地利用BOLD技术显示躯体感觉功能区与脑胶质瘤的解剖关系。 (2)可指导唤醒麻醉下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的手术。参与优化手术方案,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重要的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功能连接特点。方法 扫描经过严格筛选的20例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用双样本t检验从感兴趣区和网络水平分别分析两组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有关的默认网络、控制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和突显网络。结果 实验组矩阵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降低;两组间感兴趣区水平差异显著的脑区主要有左侧前顶内沟、左侧运动皮层、后扣带回、右侧初级视觉皮层、右侧顶叶、右侧初级听觉皮层、右侧后顶内沟、右侧前顶内沟、右侧运动皮层。而网络水平分析提示两组间的默认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平均z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amp;lt;0.05)。结论 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其改变对该病的脑功能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检查,探讨皮层下卒中患者强制性治疗(CIMT)的康复机制.方法 对5名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在CIMT前行一次脑功能性成像(BOLD-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及两次临床评分,在治疗后再行一次BOLD-fMRI及临床评分.对实验数据行后处理.结果 5名患者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上可见皮质脊髓束部分中断.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BOLD-fMRI发现:患者CIMT前,患手与健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IMT前、后,患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进行前后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MT前:健手运动时,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及同侧小脑激活,部分患者运动前区及其他运动区激活;患手运动时,多数患者对侧感觉运动皮质激活,双侧次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等)激活,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在CIMT后:健手运动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患手运动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的体素数显著减少并向正常激活模式集中,伴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结论 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发生了脑功能重组.皮质脊髓系统完整性的损害与残余运动系统的重组有关.CIMT可以促进脑功能重组,并产生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16-1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按照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定及VaD诊断标准分为非VaD组(对照组)42例和VaD组(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选取合适的头部专用线圈,行MRI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MRI结果,根据梗死病灶部位分为皮层组和皮层下组,根据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观察MRI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价是否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行MMSE、HIS及MoC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MRI下梗死部位比较,观察组中额叶及颞叶皮层、额叶及颞叶和顶叶皮层下、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旁白质、内囊和丘脑等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灶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大梗死、中梗死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MMSE与MoC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HIS评分较对照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的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VaD患者在MRI影像下可见皮质萎缩、脑沟增宽及不同部位的梗死病灶等临床特点,MRI可作为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