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ICU与非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状况,提出预防对策,以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ICU和非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各200例,对疑有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液及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比较ICU和非ICU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置管部位、置管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ICU和非ICU患者血液、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及导管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导管和血液透析导管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2.66%和6.67%,抗感染导管感染率为11.11%明显较低;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为38.46%;ICU与非ICU患者病原菌检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与非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7d的感染率9.00%,8~14d感染率为22.00%,≥15d感染率为35.00%,ICU与非ICU患者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与非ICU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病情况基本相同:抗感染导管的感染率较低,颈内静脉置管的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1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21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2χ检验。结果 521例中培养阳性209例,分离出真菌73株占34.93%,革兰阳性菌62株占29.66%;革兰阴性菌74株占35.41%;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大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8~14 d的阳性率最高;普通管感染高于血液透析管和抗感染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静脉置管类型、部位、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要的病原菌;ICU应加强对导管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批量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感染防控措施效果。方法某院2014年8月抢救了9例重度烧伤患者,对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全程对患者进行感染防控干预。结果 9例患者共进行中心静脉置管30例次,置管总日数227 d,其中2例患者股静脉三腔置管细菌培养阳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8.81‰;其中1例患者培养出屎肠球菌,另1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例CRBSI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置管部位均为创面,置管时间均≥7 d,均为三腔置管,且患者Ⅲ°烧伤面积≥60%。经及时拔除导管和使用抗菌药物,2例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有利于危重烧伤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地补液,但其可导致CRBSI;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进行全程感染防控干预,选用少腔导管,有助于降低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 3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HSCT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平均 2 3d(1 7~ 6 1d) ,仅 1例 (2 .7% )于置管 38d发生导管感染 ,导管插入口皮肤细菌培养见表皮葡萄球菌 ,且感染程度轻 ,预后良好。结论 无菌置管、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保持导管通畅、粒细胞缺乏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等综合措施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教育及监管,改进置管后导管维护质量等.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前期2009年纳入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7例,平均置管日(33.84±30.89)d,总导管日4569 d,确诊感染23例,平均感染率5.03‰,持续质量改进后期2010年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1例,平均置管日(36.78±43.54)d,总导管日5014 d,确诊感染例数13例,平均感染率2.59‰;发生血流感染者平均置管日(47.23±37.61)d,其中置管日≤7d的导管感染率8.88%,置管日>90 d的导管感染率58.3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平均发生率从2009年5.03‰下降至2010年平均2.59‰.结论 目标性监测结合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综合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CRI)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8月于医院ICU中心行静脉置管的726例患者,分析CRI的发生情况;采集CRI患者的痰液、血液、脓性分泌物等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使用呼吸机、有无静脉高营养等临床资料,分析CRI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于ICU中心行静脉置管的726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发生CRI,CRI发生率为7.99%;58例CRI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44.44%、革兰阳性菌38株占52.78%、真菌2株占2.78%;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管留置时间7d、ICU类别为ICU患者发生CRI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患者发生CRI的影响因素较多,缩短置管时间、严格的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防止ICU患者发生CRI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俐  张静  金莹  王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17-6118,6124
目的 分析综合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现状,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可行的指导和控制方案。方法 提取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监测数据125例,按年龄分为中年组(45~59岁)8例、老年组(≥60岁)117例分布,自设Excel表的7个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网统计分析模块,导出医院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置管天数及千日导管感染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平均导管置留2 387d,均无感染发生。结论 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目标监测和前瞻性调查,对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积极、警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中心静脉营养管污染致菌血症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 方法对7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7 d内出现寒颤、高热进行分析,并对中心静脉导管做细菌培养. 结果培养结果均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症状,要考虑到导管本身污染的可能性,进行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分析,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治。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31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例。结果 31例置管感染患者置管时间最短7 d,最长58 d,平均置管时间23.38 d;感染发生>7 d者29例,占93.55%,其中>2周的22例,占70.97%;20例感染前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占64.52%;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相关,危重、老年患者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人群。结论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长期留置导管患者需加强导管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率,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405例肿瘤患者导管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其中男性222例,女性183例,年龄14~82岁,平均56.7岁。采用颈内静脉置管278例,颈外静脉置管66例,股静脉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全胃肠外营养患者(TPN)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45例经TPN治疗住院患者,选取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者为感染组;无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选取的45例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总发生率为15.56%;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是否入住ICU治疗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TPN治疗患者出现CVC-RI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是否入住ICU治疗;其中年龄≥60岁占85.71%,TPN治疗时间≥5d占71.43%,置管时间≥4周占71.43%,使用三通管占71.43%,ICU治疗占71.43%.结论 通过了解经TPN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出更加针对性的治疗,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不同重症监护病房(ICU)3 320例行中央静脉置管患者资料,调查CRBSI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单因素χ2、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3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9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5%,主要集中在呼吸科ICU、外科ICU及神经内科ICU,感染率分别为38.78%、44.90%及9.18%;住ICU≥30d、股静脉置管、非急诊入院、有输血、住院天数≥30d等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ICU≥30d、股静脉置管、非急诊入院、中心静脉置管≥30d、使用呼吸机≥30d、气管置管≥2次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重点科室患者的防护,针对多因素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为透析导管感染预防对策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收治的经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1 974例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归纳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74例血液透析患者,男性958例,女性1 016例,平均(62.53±16.91)岁,导管细菌培养阳性24例,总置管26 452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907/千置管日(24/26 452)。患者性别以及导管留置部位(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与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65岁、置管时间≥15 d、尿毒症合并糖尿病等增加了患者CRBSI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7 d的患者感染率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率明显上升(OR=0.352,95%CI=0.171~0.728,P=0.005),导管留置时间是引起CRBSI的影响因素(P0.05);24例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58.33%和16.67%,革兰阴性菌如产气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合计占25.00%。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CRBSI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患者年龄、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护理人员上下机操作规范,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前瞻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VC-RD发生情况,分析CVC-RI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探讨预防控制感染措施.方法 对2006-2008年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CVC-RI的前瞻性调查.结果 305例患者中,总置管日为7954 d,感染40例,其中28例血流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5.03‰置管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3.52‰置管日;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为6.87%,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为1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11.07%,≥8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学培养前5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肠杆菌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及留置时间相关,年龄越大、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避免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有效措施是尽可能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老年患者应作为感染监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怀疑导管感染或治疗结束后送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12例细菌学检测阳性,感染率为14.12%;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8.70%;多次穿刺置管成功16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37.5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紧密相关,在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技术时,应注意熟练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探头、导管类别、穿刺部位,同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为临床降低CRBSI发生率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63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例病原菌构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分别为11.90d和10.84d;对照组置管部位中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分别有8、61例和11例,观察组分别有10、67例和6例;两组患者在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ICU CRBSI的发生率,应加强ICU集束化护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587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CVC-R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587例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患者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7例患者平均相关性感染率为14.1%,其中革兰阳性菌占分离菌的47.0%,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的38.5%,真菌占分离菌的14.5%。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7.8%、8.5%、18.4%、28.9%,置管时间≤7、8~14、≥15d的导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6.9%、7.5%、38.9%。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减少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探讨深静脉置管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行股静脉置管患者37例及颈静脉置管患者43例,于置管后1、3、7、14 d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穿刺口位置进行细菌培养;进行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污染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 深静脉置管患者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与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在置管术后第1、3、7天相关性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与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在置管术后第14天无明显相关性;股静脉置管和颈静脉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1%、14.0%;颈静脉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周皮肤、体外段导管细菌感染是诱发导管感染的重要原因,穿刺口感染可作为评价导管感染情况的关键指标;颈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